词条 | 都邑帖 |
释义 | 法帖简介【名称】都邑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草书 【摹拓】宋代 【材质】纸本墨迹 【规格】5行,51字 《都邑帖》为王羲之《十七帖》丛帖第十六通尺牍。《右军书记》著录此帖全文。《淳化阁帖》、《澄清堂帖》、《鼎帖》、《二王帖》皆收刻。 法帖内容原文旦夕都邑①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②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③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④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注释①都邑:建康,即今南京;②桓公:桓温(312~373)。周抚曾助桓温平定四川,后来被封为益州刺史,镇守蜀地三十余年;③谢无奕:谢奕(?~358)的字,谢尚的弟弟。其女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第二子王凝之为妻。羲之与谢奕为儿女亲家;④仁祖:谢尚,字仁祖。小名坚石,谢鲲的儿子,谢安的堂兄,历任镇西将军、豫州刺史等,谥号“简”,或称谢镇西。 大意近来京中情况清静平和,您这次出使回来,当已具备升任州将的条件了。桓公闻信后表示欣慰,并深切期待您常能担负起使命来。谢无奕外出继任其兄的职位,数次来信,一切平安没事。谢仁祖过世之后,我日前寻访他的住处,心里有无限的悲酸难以表达。 书法欣赏《都邑帖》中“错落法”的运用:所谓错落,就是一篇之中,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伸有缩,有开有合,有仰有俯,有欹有正,有草有形,有繁有简。如《都邑帖》中,“旦”字小,“静”字大;“其”字窄,“时”字宽;“足”字缩,“使”字神;“外”字正,“任”字欹;“无”字合,“言”字开;“州”字行,“告”字草。……大小宽窄伸缩互相交织在一起,不仅参差错落,饶有趣味,而且显示出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所以刘熙载说:“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 相关介绍关于十七帖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 十七帖目录 《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此目录主要依据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藏香港中文大学。此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