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陡岗镇
释义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 镇政府驻陡岗埠,人口49428人,面积57平方千米。辖32个村委会:陡岗、三张、万安、郭山、大李、郭祠、罗河、胜利、八屋、孙桥、响水、么湾、新河、王砦、袁畈、朝阳、宦潭、路边、里仁、池庙、沙畈、代刘、陈池、石桥、梦南、梦北、新堤、白莲、段湖、方桥、袁湖、草庙。

中文名称:陡岗镇

地理位置:距孝感城区15公里南与卧龙乡相连

面积:57平方千米

人口:49428人

概况

澴水西望,梦泽东眺,一颗新星正在升起。她,就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陡岗镇。

陡岗镇相距孝感城区15公里,南与卧龙乡相连,北与孝昌县白沙镇相接,东与肖港镇、朋兴乡隔河相望,西与云梦县伍洛镇、吴铺镇毗邻,有“孝南西北门户”、“云孝要冲”之称。全镇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19公里,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辖行政村24个。陡岗镇现辖胜利、陡岗、陡湾、朝阳、港北5个责任区。共有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249个,人口5万。陡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气候宜人。全镇东西长3公里,南北长20公里,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万亩,岗地1.5万亩,水面1.8万亩。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50米上下。

全镇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19公里,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辖行政村24个。

历史

陡岗历史上又名陡岗埠,始建于明代中叶,因是当时南北水上往来商船停泊的重要码头而得名。鼎盛时期,这里商家云集,货船如织,市场活跃,经济繁荣,有“小汉口”的美誉。不仅如此,富有地方特色的花鼓戏,更是名噪一时,饮誉内外,曾进京演出获得好评。如今,仍依稀可见可访的古代遗迹和动人传说有:小河吊楼、凤阳桥、女儿港、线子街、戏楼、河街等。陡岗是楚文化的故乡之一,有着悠长的历史。经专家对新河村出土的罐、杯、鬲等文物考证,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此繁衍生息了。陡岗集镇历史上又名陡岗埠,始建于明代中叶,因是当时南北水上往来商船停泊的重要码头而得名。鼎盛时期,这里商家云集,货船如织,市场活跃,经济繁荣,有“小汉口”的美誉。不仅如此,富有地方特色的花鼓戏,更是名噪一时,饮誉内外,曾进京演出获得好评。几千年来,生活在陡岗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今,仍依稀可见可访的古代遗迹和动人传说有:小河吊镂、凤阳桥、女儿港、线子街、戏楼、河街等等。到了近代和当代,陡岗大地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紧随李先念等革命先辈南征北战的英雄儿女,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农业建设

陡岗现代农业建设力度较大。投资420万元的七里湖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区于2006年全面建成,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桥、涵、闸、站相配套的现代标准化农田建设目标。投资490万元的梦湖垸1.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区于2007年6月底建成。梦湖垸5000亩水稻连片大田直播模式既是省农业厅的推广项目之一,又是孝南区2007年的金牌种子“鄂晚17”的繁育基地。由国土资源部投资2922万元的陡岗女儿港以南土地平整项目将于2007年下半年动工,平整面积达到2.8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恢复区级机构以来,陡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腾飞阶段。农业上,搭起了“北抓林果茶,中抓菜和药,南抓鱼和莲,东西抓粮棉,沿河抓畜禽”的整体农业生产框架;工业上,建成了以建筑、建材、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三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上,勃起的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娱乐、餐饮、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渐增大。

文化教育

陡岗镇中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三张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中心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么湾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代刘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初级中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新堤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新河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方桥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朝阳初级中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梦湖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段湖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永红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池庙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沙畈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王砦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白林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罗河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胜利中心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胜利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草庙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畈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郭山小学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里仁小学

交通

陡岗,一个交通便捷的门户是武汉、孝感等城市向澴西中部地带进行经济、信息辐射的必经之地,因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位优势相当独特。境内乡村公路密匝分布、四通八达,特别是肖吴(肖港——吴铺)、孝白(孝感——白沙)两大公路纵横交错,穿镇而过,把107、31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汉丹、汉十、安卫铁路紧紧纽在一起,形成一个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方便快捷的陆上交通网络。澴水依镇东绕,直抵长江,长年通航里程20公里。天河国际机场相距陡岗仅仅45公里,且来往极为便利。

资源

陡岗,一个资源炙手的宝地。缳水傍镇南流,绵延40华里的河床,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品位较高的河沙资源,拥有着万亩以上野茫茫、绿油油的成片草场,发展建材业和养牛业前景看好。陡岗土地资源丰富,北部有土质好、粘性强的黄土地,南部有地力强、面积大的油沙地,是进行制砖、种菜的理想之地,陡岗有千亩连片蔬菜种植基地。陡岗物产丰富,蒜苔成俏销,全国各地都有“陡岗牌”大蒜。传统作物棉花则早在70年代就名登京榜、誉满环川了。利用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培育开发的各类食用菌,更是久负盛名,红栀子药材年产量约1000吨,畅销大江南北。所有这些,都为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才培养

陡岗,一个人才培养的摇篮。全镇拥有初中2所,小学10所,幼儿园、成校、党校各1所。采取政府拨款、社会捐资、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全镇教学条件得以极大改善,其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中考升学率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区前列。目前,约5000名优秀毕业生进入大中专校深造,近4000名已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政界要人,有的成为知名学者、教授、专家,还有的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桑梓情怀,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经济建设

劳务输出基地

陡岗人多田少,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剩余劳动力占全镇劳动力总和的比重达60%以上。随着陡岗建筑匠人的不断增多,一支初具规模的建设大军以基本形成。拥有三级建筑资质的全镇龙头企业——陡岗建筑公司,及时抓住机遇,广辟劳务商场,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建筑队伍。公司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一大批名优工程,样板工程叫响全国,年建安量形成亿元规模,从业人员万人以上,建筑地盘由原来的东北、西北正向全国各地拓展。全国各地的劳务大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陡岗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仅通过邮局汇回的“绿条子”常年就在5000万元以上。

投资置业热土

陡岗人民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英勇气概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一个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的新陡岗从澴水之滨拔地而起。继3.5万伏变电站,千门程控电话大楼和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后,陡岗二桥的规化勘测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镇商贸开发如火如荼,文明创建高潮迭起,镇区内“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四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已引来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陡岗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地采取“政策从宽、服务从宽、审批从简、税费从轻”的招商引进策略,正以自己的优势和坦诚,喜迎八方客商前来置业生财。

红菜苔经济“我家今年种了1.5亩红菜苔,十月份上市,一个半月靠卖红菜苔就有了3500元的收入,预计到春节为止,还可收入4500元。”孝南区陡岗镇沙畈村农民雷清平站在自家田头,望着长势喜人的红菜苔兴奋不已。

陡岗镇面积不大,但农业人口多,有限的土地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外出务工经商成了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谋生方式。据统计,该镇常年在外务工人数有一万六千多人,年可创收益2亿多元,陡岗因此成了有名的劳务输出大镇,劳务经济在该镇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3。

富民强镇过分依赖劳务经济不是长远之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被提上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孝南区做大做强优质稻、蔬菜、养殖、林果四大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效益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实际,陡岗镇找到了“转观念、调结构、着力发展以红菜苔为特色农业品牌”的发展方向。

上世纪90年代,陡岗镇沙畈村已经开始种植红菜苔。该地温润的气候、独特的油沙性土壤十分适宜红菜苔生长,其产出的红菜苔色泽艳丽、脆嫩香甜、绿色无公害,虽市场零售价比一般红菜薹高出1—2毛钱,仍颇受周边群众欢迎。品质决定销路,孝感、武汉的“菜贩子”纷纷慕名前来,广东、河南、北京等地的菜商也接踵而至。陡岗人看到了红菜苔里的大文章,迅速推广沿河一线抓蔬菜,主抓红菜苔的种植模式,以红菜苔为主线推进农业结构大调整。今年,沙畈村黄陈李崂湾28户村民有22户种植了红菜苔,种植面积35亩。据沙畈村村主任黄望明介绍,这些红菜苔将为该湾农户创收15万元。

对于陡岗镇来说,红菜苔种植的意义远不止此。红菜苔每年8月育苗,9月栽植,10月上市,销售期可持续至次年开春。作为劳务输出大镇的陡岗,这段时间正好是外出劳力返乡在家的日子,种植红菜苔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增收路子。

红菜苔还是陡岗镇打响发展品牌农业战役的第一仗。该镇力求通过红菜苔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其他农产品的发展,实现粮、菜并重,种、养全面发展的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有品牌效益和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

陡岗镇将以沙畈村为试点中心发展红菜苔面积400亩,其他每村发展10亩以上,形成连片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格局。3到5年内,把红菜苔面积发展到3000——5000亩。政府还将为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种苗或给予种子补贴,组织专门的农技服务队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收购队为农户搞好产销对接服务,解决种植户销售的后顾之忧。“以红菜苔为抓手,发展陡岗品牌农业,把陡岗建成‘建筑之乡名镇、劳务经济大镇、生态经济强镇、现代农业样板镇’是陡岗人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有信心让陡岗的农业品牌走出省门,走向全国。”陡岗镇党委书记、镇长程楚桥说道。

城镇建设

陡岗小城镇建设标准较高。集镇人口1.3万人,面积1.5平方公里,三纵六横九条街初具规模。继35千伏变电站、3000门程控电话大楼和日供水100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后,陡岗二桥于2005年建成通车。全镇商贸开发如火如荼,2006年商居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2007年再创新高,商居建筑面积将达到3万平方米。2006年陡岗被授予区级文明卫生集镇,2007年正积极争创市级文明卫生集镇。澴宝服装鞋帽一条街、西陵五金交化一条街、桥南蔬菜批发一条街、府前生资日化一条街以及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宝林路建筑建材一条街,正在两县(孝昌县、云梦县)一区(孝南区)交界地区人民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陡岗劳务输出优势较强。及时抓住机遇,广辟劳务市场,组织劳务输出,全镇建筑技术工人达1.3万人以上。拥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孝感市澴西筑劳务有限公司,不仅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建筑队伍,还网络了周边县市建筑技术工人2万多人。据统计,2006年,该镇通过邮局汇回的“绿条子”达到1.5亿元。

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00万元,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5元。

建筑名人

陡岗镇建筑名人捐款赈灾2008年9月25日上午,孝南区陡岗镇举行赈灾捐款仪式,当地24位在外拼搏的建筑业名人慷慨捐资107万元,支援家乡恢复重建。

陡岗镇是劳务建筑之乡,常年外出从事建筑劳务的人数达16000多人,涌现出建筑老板40多人,建筑劳务经济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前段时间,陡岗镇遭受强暴雨袭击,部分农田被淹,房屋受损,成为孝南区7个重灾区之一,损失惨重。特别是三张村,有118户房屋成为危房,其中87户急需重建。

面对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陡岗镇不等不靠,在依靠自身力量恢复重建的同时,注重巧借外力,利用亲情、乡情、友情,动员和引导在外建筑业名人献出爱心,支持家乡灾后重建。9月13日,孝南区、陡岗镇的领导专程到东北,走访慰问建筑业名人,与他们共度中秋佳节,畅叙乡情,通报家乡灾情,动员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区镇两级领导不辞辛劳,放弃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灾民奔走呼号,这种举动让在外建筑老板深受感动,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响应。

在当天的捐款仪式上,在牡丹江创业有成的舒自清个人捐了60万元。张宝林、王忠飞、鲁保国、刘满堂、钟小平、徐大平等人不在家,他们专门安排亲属代捐。舒自清等人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现场气氛热烈,让人感动。陡岗镇委、镇政府负责人表示,将用好这笔款项,把老板们的拳拳桑梓情怀送到灾民的心坎。

“一二四六”工程

2008年,区粮食局和商务局在袁畈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半年,粮食局和商务局共出资1万余元,在该村开展了“一二四六”工程,促进了该村新农村建设跃上新台阶。一是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4月底,工作队成员和村班子成员一起,到安陆的李园村调研了一天,认真学习了该村开展“清洁乡村工程”经验。二是修建了二个厕所。在村人口集中的地方和公路边,修建了二个公共厕所,改变了以前随地便溺的状况。三是印刷了400余张宣传单。根据村民对新农村工作不理解,不愿参与的情况,工作队成员与村民一道,共同制定印刷了《袁畈村“清洁乡村工程”宣传提纲》400余份,发放到每个农户,增强了村民的保洁意识。四是修建了60个垃圾池。按至少每10户建一个垃圾池的要求,建了60个垃圾池,一个垃圾坑,较好解决了垃圾乱倒乱堆的问题。通过开展“一二四六”工程,袁畈村出现了“三改善、一增加、一减少”的可喜变化:一是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改善了村民素质。三是改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四是增加村民收入。五是减少疾病发生。

古镇风情

陡岗镇风情

陡岗埠,是一座山镇,坐落在澴水西岸,北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南边是女儿港,东边是与澴水相通的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两座可通汽车的老石桥,桥那边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陡岗镇,有北头街、河街、政街、线子街、里头街、后街、南头街、西头街,荒货场,猪集场。从北头街出过街戏楼,穿过广场,对面是北头庙,北头庙附近有火影塘,白鹤塔。还有南头庙(好像后来拆了,建了卫生所),过小河还有三教堂。

陡岗沿河的河街和南街,分别有两排大约百米长的吊楼,沿河依山,水波倒影,相映在碧绿之中,幢幢吊楼,婷婷玉立,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出北街,穿戏楼,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北头庙泰然地坐落在戏楼对面,像大度(肚)的弥勒佛,笑迎四方来客和出镇的居民。

戏楼是座过街楼,斗拱飞檐,临空欲飞,气势不凡。小河、砦(寨)子、壕沟环抱整个山镇。

陡岗是个文明古镇,建镇近七百年,比汉口开埠还要早,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供开发的品牌太多了。由于城镇的飞速发展,陡岗的特色不久将毁坏殆尽,一旦失传,不可再生,十分可惜!搜集、整理和抢救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备现在和将来开发,为后代造福,有关陡岗珍贵历史的条目罗列

1、戏楼2、三教堂3、北头庙4、土地庙5、吊楼6、石桥(凤阳桥、永济桥)7、白鹤塔8、碉堡9、壕沟10、砦(寨)子11、当铺12、马家院13、刘家屋14、钟家深宅15、钟家祠堂16、徐家祠堂17、文化站戏院18、学校19、作坊(槽坊、染坊、绸缎坊、磨坊、缟子坊、榨坊、豆腐铺、铁匠铺、屠户)20、火影塘21、家鱼塘(两个)22、水车23、河车24、鸭棚25、鱼鹰26、百姓27、牧羊回民28、家具29、体育运动(踢毽儿、跳绳儿、抵杖、摔抱钩儿、摆擂台、赛龙船、抹汗儿、牴羊、打扳斗、拔河……)30、文化娱乐(戏曲、电影、西洋镜儿、杂耍、变把戏、玩大把戏、茶馆、唱大鼓、唱莲花落儿、喊碰球、跳桌子神、打牌……)31、语言特色32、生活习俗(过年、过月半、花朝、端阳、七月半、中秋、重阳、冬至……)33、服装34、物产35、商铺36、场集市37、街集市38、传说(故事奶奶、霍三麻子、孙武子、孙梧孔、陈秀才……)

戏楼

戏楼是座过街楼,斗拱飞檐,临空欲飞,气势不凡。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镇北门的过街楼,以前晚上是要关闭镇门的。我以前在台下跟着大人们看花歌(楚戏)和黄梅戏,还有大把戏,就是杂技和武术气功表演。看台是露天,就在戏楼和北头庙之间的广场。广场上有卖小吃和水果的,有做糖人儿的(包括各种好玩的动物,如十二生肖等),非常热闹。

三教堂

三教堂在小河对岸,从陡岗镇出南头街,过“陡岗埠”牌坊,下山坡,过凤阳桥,对岸是一望无涯的油沙地,叫“菜园子”,“菜园子”桥头有个比较大的土地庙。再往前走约100米,向左拐,约三百米,有一个水塘,塘边一片树丛,上坡就是三教堂。三教堂白墙灰瓦,翠绿环抱,碧波倒影,十分幽美。三教堂儒、释、道三教合一,历史资料考证,起源于北宋,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全国实属罕见,三教堂就体现了这种精神。三教堂的东侧殿,曾做过小学堂,三教堂的西侧殿,是善堂,

土帝庙

陡岗话,“地”和“帝”都是去声,陡岗话有两种去声,“地”发音是阴去,“帝”发音是阳去,把“土地庙”说成“土帝庙”。钟家祠堂后边的池塘边有个土地庙。陡岗有好几处土帝庙,在西头桥(也叫南头桥)陡岗镇牌坊的外面,向前走约四十米,靠右手上坡,是一个稻场,一上去就有个土帝庙。

吊楼

陡岗沿河的河街和南街,分别有两排大约百米长的吊楼。吊楼的房子,前一半建在地上,后一半悬在水面上,吊楼的立柱没入水中,河街吊楼的立柱几乎长年浸泡在水中,南街吊楼,因地势较高,枯水季节,就可见吊楼立柱支撑在地面的石墩上。这时,吊楼下面可走行人。我记得一次跟着马楚桥,在吊楼下捡胶鞋烧着玩,那是国民党士兵丢下来的,还有国民党帽微。鄂西巴东的吊楼,也不如陡岗吊楼的风致。陡岗吊楼,视野开阔,沿河依山,水波倒影,相映在碧绿之中,幢幢吊楼,婷婷玉立,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壕沟

陡岗的壕沟,从西头呈“┏”状向北延伸,通到北头,宽大约十米左右。壕沟里面有菱角和鱼,里面有许多游草,深处不宜游水。

砦子(寨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湖北省卷P159中记载:“陡岗埠镇….明已成集,曾筑土砦,聚落沿小河两岸分布,有二石桥相连,西岸主街与河平行…”有土砦记载的再无发现,陡岗镇的这一遗迹是很被人看重的。砦子大约八米宽,八米高,西头的砦子上有许多花草,有野菊花、牵牛花、还有一种草,有裸露的果实,像米泡(爆米花)的样子,白白的,很甜,有核。

澴河

如果把澴河在大悟境内(或王店以上)称为上游,那么,在孝昌境内就算得上中游了。澴河一旦进入孝感境内,就即将完成她曲折而坎坷的历程。澴河从孝昌的白沙镇离境,继续向南就进入了陡岗镇。

澴河经过1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到了陡岗这里,河道变得弯曲,水深流急。令人惊奇的是,澴河还在陡岗北部结成了一个圆形的环套,平添了一处奇观。似乎澴水到了这里便逡巡不前,被一种深深的眷念所牵挂。是在回望远远抛在身后的山川和田野?或是被脚下的土地吸引而留恋不已?历史上的澴河,也的确曾青睐过这片土地。那时的澴河水很丰沛,是孝感与周边地区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陡岗历史上又名陡岗埠,始建于明代中叶,因是当时南北水上往来商船停泊的重要码头而得名。鼎盛时期,这里商家云集,货船如织,市场活跃,经济繁荣,有“小汉口”的美誉。

陡岗也是楚文化的故乡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经专家对新河村出土的罐、杯、鬲等文物考证,祖先们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此繁衍生息了。不仅如此,富有地方特色的花鼓戏,更是名噪一时,饮誉内外,曾进京演出获得好评。几千年来,生活在陡岗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今,仍依稀可见可访的古代遗迹和动人传说有:小河吊镂、凤阳桥、女儿港、线子街、戏楼、河街等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