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斗士
释义
1 汉语词语

斗士:指整天以斗地主为生的人士,泛指上班族。

古代欧洲所指充满勇气和斗志的战士比如古罗马角斗士

2 美国2009年拍摄电影

《斗士》由大卫·O·拉塞尔执导,由马克·沃尔伯格、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等主演的美国剧情片,主要讲述了拳击手米奇 沃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最后成为世界轻中量级拳王的非凡经历的故事。

中文名:《斗士》

外文名:The Fighter

其它译名:燃烧斗魂/拳击兄弟

出品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大卫·O·拉塞尔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克里斯蒂安·贝尔, 艾米·亚当斯

类型:剧情,运动,传记

片长:115 min

上映时间:2010年12月10日于美国

基本资料

片名:The Fighter

分级:USA:R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 数字化影院系统

MPAA评级:Rated R for language throughout, drug content, some violence and sexuality.

级别:Brazil:14 / USA:R (certificate #46231) / Ireland:15A / Canada:G (Quebec) / UK:15 / Norway:11 / Singapore:M18 / Canada:14A (Alberta/British Columbia/Manitoba/Ontario) / Philippines:PG-13 (MTRCB) / Malaysia:18

制作成本:$25,000,000/estimated

版权所有:(© 2010 Fighter, LLC)

拍摄日期:2009年7月13日 - 2009年8月26日

摄影机:Aaton Penelope, Zeiss Master Prime and Angenieux Optimo Lenses

摄制格式:35 mm .....(Fuji Eterna 250T 8553, Eterna 250D 8563, Eterna 500T 8573)

洗印格式:35 mm .....(anamorphic) (Fuji Eterna-CP 3514DI)

D-Cinema

演职人员

导演:大卫·O·拉塞尔/David O. Russell

编剧:斯考特·斯利弗/Scott Silver、保罗·泰马西、埃里克·约翰森/Eric Johnson、Keith Dorrington

演员: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艾米·亚当斯/Amy Adams、梅丽莎·里奥/Melissa Leo、Mickey O'Keefe、Jack McGee、Melissa McMeekin、Bianca Bakija、Erica McDermott、Jill Quigg、Dendrie Taylor、O'Brien Kate B、Jenna Lamia、Frank Renzulli、Paul Campbell、Caitlin Dwyer、Chanty Sok、Ted Arcidi、Ross Bickell、Sean Malone、José Antonio Rivera、Richard Farrell、Matthew Muzio、Steven Barkhimer、Art Ramalho、舒格·雷·伦纳德/Sugar Ray Leonard、Jackson Nicoll、Alison Folland、Sean Patrick Doherty、Sue Costello、Thomas Benton、Ray Greenhalge、Tino Kimly、Epifanio Melendez、Jeremiah Kissel、Sean Eklund、Roeun Chea、Brian A. Nguyen、Rikki Kleiman、Michael Dell'Orto、Paul Locke、Kim Carrell、Colin Hamell、Dale Place、Eddie Lee Anderson、Bonnie Aarons、Joe Lupino、Walter Driscoll、Matt Russell、A. Joseph Denucci、Richard A. Eklund、George Michael Ward、Richard Eklund Jr.、Jack Greenhalge、Kevin Paige、David A. Ramalho Sr.、Ziad Akl、Simon Hamlin、Gerald Greenhalge、Matthew Russell、Tommy Eklund、Rita Mercier、Deborah Bolanger、Kerry Moore、Philip D. Herbert、Raul Vera、Jack Lally、Carlos L. Smith、Jerrell Lee Wesley、Hugh K. Long、Catherine Lynn Stone、Eric Weinstein、博·柯利瑞/Bo Cleary、Anthony Molinari、Peter Cunningham、Miguel Espino、Anthony 'Ace' Thomas、Brian Christensen、Jen Weissenberg、迈克尔·巴佛/Michael Buffer、Larry Merchant、Jim Lampley、Emanuel Steward、Roy Jones Jr.、George Foreman、Don Dunphy、Joshua Dugay、Barry Ace、Joseph Basile、Katelyn Cahill、Uke Doiron、Conan Marchi、David Pulson、Joseph Siriani

制作人:达伦·阿罗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Dorothy Aufiero、Keith Dorrington、Ken Halsband、大卫·郝伯曼/David Hoberman、埃里克·约翰森/Eric Johnson、瑞恩·卡瓦劳格/Ryan Kavanaugh、托德·雷博曼/Todd Lieberman、保罗·泰马西/Paul Tamasy、Tucker Tooley、Leslie Varrelman、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 、Jeff G. Waxman

原创音乐:迈克尔·布鲁克/Michael Brook

摄影:霍伊特·范·霍特玛/Hoyte Van Hoytema

剪辑:Pamela Martin

选角导演:Sheila Jaffe

艺术指导:Judy Becker

美术设计:Laura Ballinger

布景师:Gene Serdena

服装设计:马克·布里吉斯/Mark Bridges

视觉特效:Tim Carras

副导演/助理导演:Timothy Blockburger、Julie Cummings、Cara Giallanza、Elizabeth MacSwan、Meaghan F. McLaughlin、John Tagamolila、Ken Twohy、Xan Valan、Michele Ziegler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Mandeville Films

Relativity Media [美国]

Closest to the Hole Productions

Fighter

Park Entertainment, The (post-production)

The Weinstein Company LLC [美国]

发行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美国] (2010) (USA) (theatrical)

Paramount Pictures (2010) (UK) (theatrical)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2010) (Netherlands) (theatrical)

Village Roadshow Greece S.A. [希腊] (2010) (Greece) (theatrical)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2010) (Switzerland) (all media)

CatchPlay (2010) (Taiwan) (all media)

Momentum Pictures [英国] (2010) (UK) (all media)

Paradise Group [俄罗斯] (2010) (Russia) (all media)

Pinema [土耳其] (2010) (Turkey) (all media)

Alliance Films (2010) (Canada)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Comen VFX (visual effects)

其他公司:

Cinema Mechanics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EMS Payroll extras payroll (uncredited)

Lightnin' Production Rentals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Lotus Post adr recording

Movie Movers cast trailers/transportation/star trailers

Pfaff Protective Group cast security

Rockbottom Rentals walkie rentals

Stone Management product placement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allagher Entertainment insurance (uncredited)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amera dollies

High Output Inc. [美国]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Relativity Music Group soundtrack

剧情简介

曾经,初生牛犊的他能连续打赢14场恶战;曾经,他也是金手套冠军选手。训练、战斗、倒下、继续战斗,拳击场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米奇·沃德(马克·沃尔伯格)三十一岁了,对于常人来说不过是而立的年纪,对于职业拳击手来说,却像是震耳欲聋的丧钟。虽然自律甚严且奋战不懈,他却早已不再是经纪人看好的摇钱树,而且接连输掉了若干场拳赛,甚至沦落到只能在建筑工地打打零工,勉强糊口。

如果说米奇在拳坛的一路征战靠的完全是自己后天的努力,他那同母异父的哥哥迪克·爱克兰德(克里斯蒂安·贝尔)则完全是自作孽而生的悲剧。迪克拥有令人惊异的拳击天赋,曾一度成为小镇骄傲和拳坛新星,然而百战百胜的他却因为好战斗勇的个性缺陷一步步自毁前程,并染上毒瘾、一蹶不振,多次锒铛入狱,如日中天的事业骤然被划下了句点。

连续多场失利的糟糕战绩,已让米奇失去了最初的信心。面对女儿希冀的眼神,尽管他咬紧牙关承诺说下场拳赛一定能够获胜,但旁人看笑话的态度,早就说明了一切。果然,当站在那个比他强壮数倍的黑大个面前时,他除了被打得头破血流,没有任何制胜的良机。事后他连与酒吧女郎夏琳(艾米·亚当斯)第一次约会的机会都放走,幸好夏琳主动来找他,在他疗伤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米奇终于想要改变现有的问题:作为教练的迪克总是缺席而去抽可卡因,作为经纪人的母亲老是安排糟透了的比赛……,父亲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为他找来新教练、新经济人,此时迪克正因为抢劫、袭警等罪行而坐牢。米奇从新的胜利中找到自信并越打越好,与墨西哥新星桑切斯一战十分关键,他听从了狱中大哥的建议,出人意料的一击逆转取胜,并获得挑战次中量级拳王尼尔利的机会。备战期间,迪克出狱并表现出让人信服的悔改之心,又成为米奇的教练,亲友间的种种矛盾也逐渐淡去,空前的团结帮助米奇在恶战中击败对手,成为新的世界冠军。

影片看点

时光倒转五年。马克·沃尔伯格还不是“无间行者”,还保留着意气风发的坏小子头衔。突然某一天开始,下了戏、收了工之后,他会默默地大吃特嚼,然而进行高强度的身体训练和拳击训练。几乎没人知道,他为什么突然着迷起近乎自虐的严苛训练;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为之对马丁·西科赛斯三顾茅庐。一晃,时间就从指缝中溜走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好莱坞,谁都习惯了走马观花的流程。可曾答应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布拉德·皮特和马特·达蒙,一个个中途改主意撤出,他却依旧每天坚持着——直拳、摆拳、勾拳、重拳,挥汗如雨。这一切,为的是一个叫米奇·沃德的男子——沃尔伯格最中意的拳击手,一个无论胜负从未被击倒的男人。

2008年。克里斯蒂安·贝尔刚取下“蝙蝠侠”的面罩,还保持着魁梧的六块腹肌。一次,在送女儿去幼儿园时,他偶遇了同样当二十四孝老爸的沃尔伯格。没过多久,贝尔再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已轻了30磅,瘦骨嶙峋。他还戴上了假牙,把一头浓密的头发弄成稀疏的样子,后脑明显能够看到斑秃的痕迹。再之后,贝尔干脆搬到了沃尔伯格。两人亲密无间,仿佛从儿时起便是过命的兄弟。

一而再再而三的筹拍折腾之后,一部名为《斗士》的电影终于凑够了1100万美金的成本,尽管它有着沃尔伯格和贝尔两大动作男星。它说它讲的是极具震撼性的拳坛传奇的真实故事,但它的导演,居然是喜好怪调调喜剧风味的独立导演大卫·拉塞尔。彼时,或许很少有人料到,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古怪的它,竟然会在今年岁末以融合拳场凌厉厮杀和动人兄弟情谊的写实一跃成为奥斯卡各“风向标”奖项提名时的重量级选手吧?

幕后花絮

由著名导演大卫·O·拉塞尔(David O. Russell)执导的《斗士》(The Fighter)最终确定了由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和艾米·亚当斯(Amy Adams)联袂主演。

“具有天赋的拳击手”这样一个角色对身体素质和体型的要求都非常高,扮演者贝尔透露:“因为他是一位次重量级拳击手,所以我这次必须要狂减自己的体重。”熟悉贝尔的影迷都知道,他曾经在以往塑造的角色中多次减重,尤其是在《机械师》中短时间内减去62磅的体重后,不但迅速恢复到原始体重还要增重从而接拍《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贝尔此前的减重方法可谓是残酷到令人望尘莫及,这一次他将采取较为合理的方式:“我认为练习拳击是世界上健身的最好办法,最美妙的事情还在于你的训练师竟然就是你要在戏中扮演的角色。”

相关资讯

不知从何时起,励志电影已经成了简单的技术活计。不就是追求热血沸腾,挑战不可能么?套路都成了固定的教科书式:小人物、不得志、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尔后万夫莫敌,印证出“只要去做,一切皆有可能”的主题。开头和末尾还一定不忘打出几个大字:真实事件改编。至于慢镜头啥的大特写啥的亲友热泪啥的群众欢呼啥的还有一听鸡皮疙瘩能掉满地的音乐啥的,都成了一个也不能少的标准配置。然后,在“人没梦想,连咸鱼都不如”的推销标语煽动下,尽管是个人都知道励志电影中的事件纯属偶发现象,却也心甘情愿地蜂拥入场,像买彩票的投机心理一般,暗暗相信自己也可能是那个出类拔萃的特例。

要超越寻常励志片的恶俗和肤浅套路,才是难题。本片的确是部拳击电影,也的确生根于体育题材的类型片,但好在它除了紧盯拳击冠军金腰带,更痴迷于拳场背后的故事。脱胎换骨的沃尔伯格和贝尔,不再是两个冷酷英俊的电影明星,而是真实得让人看不出一丝戏剧的痕迹。冒着鼻骨被打碎N次的危险,长期训练的他们在拳场上根本不用替身,这也意味着在快速剪辑下的辅助下,拳拳到肉的镜头极具张力且格外真实。如果说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伟大的女人的话,那么片中的两位奥斯卡“老鸟”梅丽莎·里奥和艾米·亚当斯,则绝对是平衡一切霸气的定海神针。她们之间以及她们同男主角们之间剑拔弩张的戏份,并不比激情澎湃的拳击场面来得弱势。至少目前来看,影评人一边倒的好评和可圈可点的试映成绩,都是本片质素极有力的明证。

简单评价

开场和结尾包含了两个辉煌的极端演出,今年最好的一幕!

——《旧金山纪事报》

今年的最佳影片之一!

——《今日美国》

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现是惊人的,他能够克服身体和心理的挑战极限是令我敬佩的一个原因。

——《纽约时报》

《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影片内容有所保留,很明显,是为好莱坞众多最佳而去的,为博得评委好感作出让步。

《费城问询报》(PhiladelphiaInquirer):在一部传记片里,融入有趣情节,凶猛的打斗,悲伤、甜蜜、毒品以及暴力的镜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斗士》做到了。

《丹佛邮报》(Denver Post):影片内容并非片名那样坚硬,用刚强和温柔的剧情,感动每个观众。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在一个糟糕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斗士”以经历自我定义,用赤手空拳打出了一片天地,一部激励人心又值得人深思的电影。

《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拍出了“斗士”的神韵,让每个观众看罢都有所收获。

《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故事饱满,展示了一个身强力壮拳击手,内心的情感以及爆发。

《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2010年最充满活力,最激烈,故事最精致的电影。

《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你可能没有亲身体验过拳击这项运动,不过,看这部电影,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斗士》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打无准备之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电影本身的打斗风格也很有吸引力,充满活力,当之无愧年度最佳电影之一。

《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成功演绎了“米奇·沃德”这个角色,无论是拳击的动作戏还是情感表演都无愧挑剔。

先抑后扬,情感爆发时,达蒙拳头的灵魂附体,获胜后贝尔的患得患失,表演和配乐征服了我。

这是2011年我目前看过的最给力的一部电影,关于信仰,关于爱情,更关于亲情。贝尔继《机械师》后再次诠释了他的敬业精神。这绝对值得一看的励志电影。

拳击家庭励志纪录片,我只能这么概括了。有不错的剧本,两个敬业专业的优秀演员,对头的切入点和执导方向,但拉塞尔的风格着实让人喜恶参半。拳击时的慢动作镜头应该足够让人耿耿于怀的了。

剧情即熟悉又有新意。欣赏它专注复杂家庭关系的那一面,拳击实际是第二位的。Bale把角色拿捏的非常好。

过程阴晦,还好结局不是突如其来地闪亮,在克制中,给出了希望,保持了影片极尽克制的整体风格。

在很长时间内都很沉闷,在主人公和其他人的纠缠中慢慢展开,真是相当纠结,很逼真的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对人物的塑造方面做的很好,演的很棒,拳击场面现场感十足!是一部有特点的传记片。

是部后座力很强的电影,很多情感再观影后慢慢发酵。

获奖情况

2011年第83届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贝尔

最佳女配角 梅丽莎·里奥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基斯·多灵顿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埃里克·约翰逊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保罗·塔马西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斯科特·西尔弗

最佳影片 (提名) 大卫·郝伯曼

最佳男配角 (提名) 托德·雷博曼

最佳男演员 (提名) 马克·沃尔伯格

最佳导演 (提名) 大卫·欧·拉塞尔

最佳女配角 (提名) 艾米·亚当斯

最佳剪辑 (提名) 帕梅拉·马丁

3 网络游戏《指环王OL》职业

斗士

斗士是真正的武器大师,斗士具有高超的格斗技能,除了消灭敌人,很少关心其他事情。斗士的回旋剑可以在敌人的心中引起恐惧,可一次砍翻数名敌人。虽然斗士接受的训练和护甲可以使其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不过她本人并不关心这个,所以当独自面临数名敌人时,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

斗士这一职业比较适合那些喜欢快节奏战斗同时在任何时候都有多种战斗选择的玩家。斗士可以使用不同样式的武器,但是主要特点是他们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武器(有时也称之为“双持”)。在使用主动攻击的方式时,战斗中的斗士可以持续不断地对单个或多个对手造成大量伤害。他们的战斗方式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特有技能

怒气:在斗士的自动攻击按钮上有个怒气值显示条。您必须成功地施放相应的技能来增加您的怒气值。当您的怒气值显示条满了之后,您就能施放威力更强大的技能。

初始状态值:

士气 115 能量 125 力量 14

敏捷 14 活力 10 意志 11

信念 11 对应种族 矮人、精灵、人类

角色特点 范围性攻击(AOE)/伤害输出(DPS)

初始装备 轻型护甲、中型护甲、匕首、双持武器、单手斧、单手棍、单手锤、单手狼牙棒、单手剑、投掷武器

4 日本动漫《机动战士高达》系列机体

MS-18E Kämpfer强袭用试作型重MS。曾在SIDE6突袭联邦军研究基地的“红宝石作战”中登场的“斗士”(“斗士”为意译,音译为“坎普法”或“京宝梵”,源出自德语),是除“吉翁号”之外整个吉翁军最后投入实战的MS。

“斗士”是技术人员对试作型“斗士”进行改良后得到的强袭战专用试作型机体。为了突出“强袭”功能,技术人员对发电机进行了强化,各部位的装甲也略做了调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以提高速度,本机只使用基本的武器,不携带预备用的武器,而且武器在使用之后可以随时舍弃。

机体的头部加装了两门60mm火神炮,腰部裙甲下也有两柄光束剑可供使用,试作型所使用的手枪也换成了更具破坏力的两门超级火箭炮。另外,本机还装备有两枚穿甲火箭弹和两支专用霰弹枪。

本机的性能极其出色,即使与联邦军的RX-78系列相比也毫不逊色。可惜的是,出现于正式记录上的本型机只有一架,由隶属于独眼巨人小队的米哈伊尔·卡明斯基少尉驾驶,在对“艾利克斯高达”进行突袭作战时不幸战败被毁。

机体番号: MS-18E

日文: ケンプファー

英文: Kämpfer

中文: 斗士

出现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0080 口袋中的战争

机体类型: 强袭用试作型重MS

制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属: 吉翁

初次配备: U.C.0079

内部环境: 标准式驾驶舱

头顶高:17.7米

本体重量:43.5吨

全备重量:78.5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 超高张力钢(超硬钢合金)/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电机出力: 1550KW

推进力: 2×28500KG+2×27000KG+4×12000KG=159000KG

姿势制御喷嘴数:16

加速度: 2.03G

地上速度:215千米/时

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6100米

180°姿势变换所需时间:1.2秒

固定武装: 头部60mm火神炮×2;光束剑×2

选用手部武器: 穿甲火箭弹×2;超级火箭炮×2;专用霰弹枪×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