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斗角舞
释义

“斗角舞”:又叫“斗牛舞”,相传远在明朝初年,水族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脏”祭祖的场面,既热闹又隆重。水族因为穷,没有水牛,于是用竹篾编成斗笠,用木头削成水牛角的样子,安在斗笠顶端两侧,做成牛头,两人各拿一个,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斗角舞一般由五把芦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芦笙者边奏边舞。由最小的一把芦笙领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制作的“牛头”,前部拴上鸡毛裙,后部披彩色绸布。两个拿“牛头”道具的舞者半蹲着身子,随着芦笙的曲调声旋转起舞,另有五个男扮女的“姑娘”,头上戴着用三根白鸡毛、一根野鸡毛和竹篾编成的帽子,腰里拴着有白鸡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动作幅度大,显示了水族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1983年在中美洲演出中受到外国观众的好评。

简介

贵州省是中国水族人口最多的省,境内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数口的90.8%。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与桂北毗邻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相对应的行政区划是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河池地区。位于贵州省境内的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接近全国水族总人口的半数,水族舞蹈自然要以此地为焦点。

三都境内的怎雷水寨一到过年、过节,水族将一起跳斗角舞。斗角舞一般由五把芦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芦笙者边奏边舞。由最小的一把芦笙领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制作的“牛头”,前部拴上鸡毛裙,后部披彩色绸布。两个拿“牛头”道具的舞者半蹲着身子,随着芦笙的曲调声旋转起舞,另有五个男扮女的“姑娘”,头上戴着用三根白鸡毛、一根野鸡毛和竹篾编成的帽子,腰里拴着有白鸡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动作幅度大,显示了水族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

起源

关于斗角舞的起源,有书籍记载。相传远在明朝初年,水族的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脏”祭祖的场面,既热闹又隆重。但是由于水族穷,没有水牛,于是就用竹篾编成斗笠,用木头削成水牛角的样子,安在斗笠顶端两侧,做成牛头,两人各拿一个,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斗角舞在过节、丧葬、祭祀等活动中都可以跳。尤其是秧苗拔节抽穗后,由舞队有威望的头人摘一稻穗在芦笙上,表示“芦笙吹涨了谷穗”,用舞蹈迎接丰收年。斗角舞对耕牛嬉戏、打闹的形象化表达,正是表现了水族人对牛的感情,实际也是一种耕作文明的体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