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栋军 |
释义 | 栋军,或作“栋”字营,台湾清治时期由林朝栋统领的清军地方军团,曾参与中法战争、施九缎事件等大小战役,规模随林朝栋屡建功勋而日渐扩充,至1895年全盛时期共有十营,为台湾中部最具战力的部队。甲午战争后台湾因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栋军成为台湾民主国主要战力之一,但林朝栋内渡后栋军顿失支柱,最后在乙未战争因抵抗日军而被消灭溃散。 沿革栋军的历史与林朝栋身平关系密切:1870年雾峰林家家长林文明被凌定国斩杀于厅堂前,因而导致林家展开15年的诉讼,期间林朝栋曾前往北京控诉,并常居于此,因此捐了个兵部郎中的官位,成为具备道员身份的准官员。 1882年林朝栋返回台湾,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福建巡抚岑毓英来台湾巡视,并兴建台中府城(今台中市),而林朝栋自备材料人力协助建城,且施工十分有效率,因而被岑毓英推荐给新任巡抚刘铭传。不久孤拔率领远东舰队攻打台湾北部,林朝栋奉台湾兵备道刘璈之命,征召一营500人部队北上驰援,并得营名“礼”字,此即为栋军之始。战争期间,林朝栋与“礼”字营驻守台北山区,在第一次月眉山之役与第二次月眉山之役表现杰出,不但多次击退来袭法军,并成功掩护溃败清军撤退至暖暖,防止法军进一步攻势。因此战后全台三十多营乡勇仅林朝栋与张李成两营未被裁撤。其中林朝栋因受刘铭传赏识,手下部队也获得进一步扩充的机会。 正式成军栋军正式的成立时间不明,但1885年获保留后不久,进攻武荣社时林朝栋旗下部队已扩编为两营,总兵力1000人。1886年时已有“栋”字营的称号,并分为正营和副营。这段期间林朝栋驻扎在罩兰庄(今苗栗县竹南镇),负责台湾中路抚番工作,因此栋军也以此为根据地,进行多次镇压就抚台湾原住民的军事行动。同年底,台湾巡抚刘铭传调整抚垦编制,设立中路与南路营务处,林朝栋负责“栋”字营扩编为三营。 1888年施九缎事件爆发,林朝栋率领1800人前往彰化救援,其中800人为新募乡勇,应属于民团,并有前营与后营两个新营的编制,但事件结束后可能被解散。1890年随林朝栋前去兴建台北城城墙。之后因应抚垦事业的需要,栋军规模快速扩充,至1892年胡传巡阅全台军队时,已有十营之多,为台湾中部规模最大的军团,其中大多数驻扎在山区堡垒中,以防原住民突然袭击部队。 1894年年底甲午战争期间,台湾巡抚邵友濂为防范日军攻台,命林朝栋率领四营栋军驻守狮球岭炮台,但隔年唐景嵩接任巡抚,以同乡征召来的广勇代替林朝栋率领部队,栋军随林朝栋返回中部。不久马关条约中清朝将台湾与澎湖割给日本,在全台士绅支持下台湾民主国成立,栋军成为中部主要战力,而林朝栋也将妻儿送至厦门,准备独自率军迎战日军,然而返台时日军已攻入桃仔园(今桃园县),民主国总统唐景嵩仓皇逃走,台北城失守,林朝栋见状感到大势已去,遂将银饷发给全军将士,然后独自一人渡船前往厦门。 [编辑] 溃散瓦解 林朝栋离台后,栋军仍未完全解散,多数营仍投入乙未战争之中,其中在义军首领吴汤兴号召之下,栋军将领郑以金、谢天德、傅德生、姜绍祖和吴光祖皆率领旗下营部的一半兵力投入杨梅坜(今桃园县杨梅镇)的战役,并随吴汤兴协防新竹城。最后新竹城破,栋军各营同义军、新楚军退守苗栗,不久郑以金、傅德生两营编入新楚军,而姜绍祖在攻打新竹城时战死。 郑以金、傅德生便与各军转战台湾中部,在头家厝庄(今台中县潭子乡)、中寮(今彰化县和美镇)等地迎战日军,但皆被日军击败,最后日军进攻彰化城,双方爆发激烈的八卦山之役,各部反抗军大败,栋军余部也在战争中溃散、瓦解,终于走入历史。 新栋军林朝栋内渡中国大陆后,曾在南洋大臣刘坤一麾下另组新军,也作“栋军”,并镇守海州,但之后发展如何则无记载。 [编辑] 编制 [编辑] 军队架构 栋军编制规模随林朝栋屡建功勋而不断扩充,但基本架构延续自中法战争时林朝栋率领的“礼”字营,每营最初分成前、后、左、右四哨,之后又加上中哨而构成五哨。每哨底下又分成数小队(约八队),此为栋军最基础编制。 栋军最初仅有一营,但不久即扩充为两营(正营和副营),到了1886年已扩充为三营,1888年时又再度扩充,但之后可能有所裁减,到了1892年胡传检阅时,已有十营,其营号和统帅将领分别是: 栋字正营:林朝栋 栋字副营:总兵余保元 栋字左营:不详 栋字右营:不详 栋字隘勇正营:把总郑以金 栋字隘勇副营:把总傅德生 栋字隘勇左营:参将陈尚志 栋字隘勇右营:守备林建庸 栋字隘勇中营:军功李朝华 栋字隘勇前营:守备黄宗河 之后各营统帅屡有更换,不过至1895年乙未战争前夕仍维持十营的编制。每营编制500人,不过根据胡传的说法和实际参战兵力纪录,各营(特别是隘勇营)缺额甚大,不一定完全补足,因此十营总和兵力应在四千人左右。 [编辑] 士兵、装备 根据中法战争时的招募标准,栋军的士兵必须符合“不吸洋烟、年力精壮”的条件。根据胡传的纪录,栋军中四个练营的士兵较为强壮,而隘勇营的士兵较瘦弱。由于栋军以维持隘务为主要任务,因此平时化整为零,驻扎在各堡垒中。这些堡垒分散在数十公里宽的广大山区里,每个堡垒的人数不定,少则两三人,多则十多人。 装备上,栋军绝大多数的士兵配备前膛枪,仅有极少数的后膛枪枪枝。每个营中都配有修理枪械的工匠,但手艺并不高明,因此多数枪枝都有老旧损坏的问题,有时枪枝坏掉无法打靶演练,士兵甚至会有交换枪枝的情形,不过大体上栋军各营的武器枪械充足,没有装备溃乏的情形,且经常保持操练,足以面对原住民突袭等实战,加上林朝栋善用兵法,故战力仍在全台各军的水准之上。 [编辑] 影响 栋军成军虽然只有十年,但在多次战役中均有不错的表现。如中法战争时,曾与法军多次交手,多次击退法军来犯,并在第二次月眉山之役中为唯一未被击溃的清军部队,成功掩护清军主力撤退回暖暖;而在施九缎事件中,彰化城内数十名栋军面对数千名民众围城,仍坚守多日,并与林朝栋率领的栋军主力里外夹击,解除城围,成为平定事件的主要战力。另外,大约十年的山区防务工作,栋军成功击溃、抚平多数台湾原住民的战事,也使台湾中部往山区的开发大有进展,樟脑外销产业得以持续发展,成为清治时期末期台湾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乙未战争期间,栋军投入台湾北部和中部战场,成为抗日军重要的主力之一,可惜装备和兵力都无法与日军相比,最后溃散瓦解。有人认为,如果林朝栋未内渡,而是亲自领导栋军对抗日军,也许会让战局会对台湾民主国更加有利,甚至如果唐景嵩未以广勇代替栋军,台北城应不至于如此轻易的落入日军手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