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坡说文 |
释义 | 《东坡说文》是南宋文学家费衮作的一篇笔记类杂谈散文。文中主要是借大文豪苏东坡之口,讲述写文章时立意与取材之间的关系。 作品名称:东坡说文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梁溪漫志 文学体裁:笔记 作者:费衮 作品原文东坡说文 葛延之在儋耳①,从②东坡游③,甚熟。坡尝教之作文字云:“譬如市上店肆④,诸物无种不有,却有一物可以摄得,曰钱而已。莫易得者是物,莫难得者是钱。今文章、词藻、事实,乃市诸物也;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⑤并起,皆赴吾用。汝若晓得此,便会做文字也。” 注释译文注释①儋(dān)耳:儋州,今海南儋县。 ②从:跟随。 ③游:交朋友,来往。 ④店肆:店铺,商店。 ⑤翕(xī)然:众多的样子。 译文葛延之在儋州的时候,跟苏东坡交往,相互十分熟悉。苏东坡曾经教葛延之写文章说:“譬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样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文章、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物品;意,就像钱。写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所有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为我所用。你如果懂得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作品鉴赏体裁这篇短文,属于古代笔记类。所谓笔记,就是随笔而录,信笔而至,写到哪里是那里的一种杂谈琐语性质的简短散文。现在大多归入杂文类。 我国古代的笔记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兴起了,到唐宋已经相当成熟了。明清时发展迅速,形成了蔚为大观、璀璨多姿的笔记文苑囿。 由于笔记为杂录、随笔。所记录的大多是正史以外的某些宫廷、名流、艺苑、世情等方面的野史趣闻,或借事说理,或借物抒情,嬉笑怒骂,亦庄亦谐,但地位远不及官修正史,作者行文时也就少了许多框框束缚,随意记写,短小精悍,不构一格,反倒涉笔成趣,不乏内容丰富、文采可观的佳作,颇有吸引读者的魅力。 风格《东坡说文》一文妙在毫无抽象说理,而是通过形象的比拟,把各种素材比为店铺里的东西,把意比为购物的钱,钱能买到各种东西,与文意能统领各种素材是一个道理。 赏析文中的第一句话,只是一个引子,交代苏东坡的这段做文立意之说的来源。正因为是熟人之间的随意闲柳,无所顾忌,反倒能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漫谈中见出真性情,闪现思想的火花,所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接下来全是苏东坡之言。也正因为是闲聊,娓娓道来,让人在不觉之间恍然大悟:集市上可供购买的东西很多,但不能白白地随手拿来,唯有用钱去买。所以,钱是很关键的东西。在做文的过程中,立意也很关键。写文章如果能意在笔先,先确立了文意,有了观点与主张,古往今来所有的素材,自然尽可以随意驱谴。“汝若晓得此,便会做文字也。”一句话道尽了多少艰深的道理:会不会写文章,就看你会不会像用钱去买中意的东西一样,用意去取材了。 类似这种短小精悍、质朴自然、富有情趣的文学随笔,在浩如烟海的历代笔记著作中并不少见,读之往往能使人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智的启迪。 作者简介费衮(生卒年不详),字补之,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为国子监生,发解中进士。著有《梁溪漫志》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类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杂家类。书前有公元1192年(绍熙三年)自序,成书当在此时。是书记载朝廷典故、考证史传、品定诗文,卷四述苏轼事,颇多可采。 费衮论诗重学养、胸襟、本色。谓“作诗当以学,不当以才”。“华信巧语,要非本色”。诗人应胸襟宽广,学养深厚。欧阳修《庐山高》诗“气象壮伟”,盖其“胸中有庐山”,而非徒以文字“经营致功。论咏史诗,言作者须“见处高远”,“在作史者不到处别生眼目”,寄寓“大议论”,以古鉴今。咏史诗应为“史赞”而非“史语”。所论均是。哈哈儿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点校制作,仅录入部分诗话条目,未录入全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