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汉建武卅一年陶灶 |
释义 | 2005年元月湖北省孝昌县田家岗墓地出土。整体椭圆形略方,无底,由灶身、灶面、灶门、火眼、烟囱等构成;灶身下长34.2,宽29.2,高12.8cm;灶面略下凹,长28.4,宽24cm;灶面中间作大圆形火眼,直径14cm;靠灶门的一端灶面作小火眼,直径4.8cm;灶面上靠尾部一端作方形烟囱口,口长2.8,宽2cm;灶门为不规则长方形口,高4.4,宽6.8cm;灶表面彩绘图案已经脱落。与灶配套出土的器物有铜甑(用于蒸)、铜釜(用于烧、煮)、铜锅(用于炒、煎)、陶罐(温水)等炊具。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火。在长期使用火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火的习性,开始挖火膛,以提高火的效能。《说文》“灶,炊穴也”,这种地穴式的火膛是灶的最原始形态;以后不断的改进使用方法,到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出比火膛密闭性能更好、更能提高烹饪效率的灶,它们或半地穴、或地面,或圆形、或方形,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灶。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灶。2005年11月,在汉川垌塜晒网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长方形土灶是孝感地区最早的实用灶。这里介绍的这件灶出自东汉初年建武卅一年(公元55年)纪年墓葬,是孝感地区目前所见最早的模型冥器陶灶。这件陶灶配套出土的甑、釜、锅、罐等炊具,反映了汉代灶具蒸、煮、煎、温等功能已经十分齐全,灶具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模型陶灶在汉代墓中陪葬并不是偶然的。在当时,人们"以为人死辄为鬼神而有知……",人死了等于去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生者要"事死如生"。因此自西汉中期晚期开始,在墓中陪葬陶灶的习俗开始盛行,灶面上一般模印或彩绘庖厨工具与鸡、鸭、鱼、肉等食物,侧面有人物、龙虎怪兽、庖厨等内容;与陶灶相配套的除了炊具外,案、盘、碗、杯、勺之类饮食用具也一应俱全。因此,尽管出土的是模型冥器陶灶,但它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模拟和映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