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哀江南
释义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南京原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京。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兵乘机入关后,明代宗室苏昆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目睹了南明的兴亡。南明灭亡之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

作品名称:哀江南

创作年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

作品出处:《桃花扇》

文学体裁:明清传奇

作者:孔尚任

《桃花扇》曲

作品原文

(苏云)……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柳云)呵呀呀,那皇城如何?

(苏云)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

(赞掩泪介,云)不料光景至此。

(苏云)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柳云)那长桥旧院,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苏云)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柳搥胸介,云)咳,恸死俺也!

(苏云)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长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待我唱来。(敲板唱弋阳腔介)俺樵夫呵!(唱)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拍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现在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初戏曲作家、诗人。曾隐居曲阜石门山中读书著述,有文名,精乐律,擅词曲。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南巡至曲阜时,被召讲经,受康熙赏识,“特简为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康熙二十五年(1686)被派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一带治河。这期间,他到过扬州、南京,结交故老遗民,凭吊南明遗迹,搜集明末传闻,为后来写《桃花扇》准备了素材。康熙二十八年(1689)回到北京。经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第二年(1700)以“疑案”被罢官,不久即回乡度日,直至终年。著作除《桃花扇》外,尚有传奇《小忽雷》(与顾彩合撰)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塘文集》《长留集》等。

作品鉴赏

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寓情于景: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语言准确: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散句: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有关资料

《桃花扇》的剧情:《桃花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传奇剧作。全剧共四十四出(四十出之中有四出各加一出)。剧本写的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字朝宗)避乱南京,结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费用皆出自阉党余孽阮大铖,用意是收买侯方域,于是义形于色,立即卸妆却奁,并劝侯方域严辞拒绝。阮怀恨在心,借侯方域发书劝阻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师东下一事,诬陷侯方域是左的内应,怂恿马士英杀侯方域以泄私愤。侯方域得到消息,只身逃往史可法处避难。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祯自缢,马士英、阮大铖等即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沉溺歌舞。阮大铖又逼香君改嫁田仰,香君以死相拒,碰毁面颊,血溅扇面。杨文骢把扇面血痕点染成折枝桃花。阮大铖奏请“广搜旧院,大罗秦淮”,香君未能幸免。她痛骂奸臣的无耻,被送到宫内当歌伎。侯方域重回金陵,被阮捕获。不久,清兵攻破扬州,直逼江南,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出逃,侯方域得以出狱,香君也乘机从宫内逃出。最后,侯方域、李香君在栖霞山中相遇,道士张瑶星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看见国破家亡,双双入道。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大量史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最后以清朝统治者征隐逸作结。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南明亡国的原因,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败,揭露上层统治集团及其军事首领间的尖锐矛盾,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迫害清议派和无辜百姓的凶残面目,鞭笞了他们在国家危急时刻的投降主义本质。在表现正面人物时,孔尚任描写了史可法抗击清兵的决心,表现了他在“江山易主”以后沉江殉国的英雄气概。作者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抗邪恶势力的可贵气节,肯定了民间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为挽救国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们和其他歌妓、艺人、书商等下层人民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中,人们看出了明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桃花扇小引》)这一幕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激发当代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桃花扇》的《哀江南》套曲借自贾凫西的《历代史略鼓词》:贾凫西(约1590—约1676),名应宠,字思退、晋蕃,号凫西、澹圃,别号木皮散客,山东曲阜人,明末鼓词作家、诗人。他的《木皮人鼓词》(包括《历代史略鼓词》和《太史挚适齐》)是文人创作和当时民间文艺相结合的杰出成果,对我国民间说唱文艺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贡献和深远影响。如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就把贾凫西编唱的《太史挚适齐》及《历代史略鼓词》末尾的《哀江南》曲,几乎一字不差地全部收进了他的剧作《桃花扇》之中。孔尚任在少年时期就同具有民族气节、敢于抨击社会弊端的贾凫西有交往,贾凫西的政治态度对孔尚任的影响很大。王季思等校注的《〈桃花扇〉前言》,在论述孔尚任的生平思想时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明末爱国诗人贾凫西对他少年时期的思想影响,成为他采取通俗文艺形式来反映南明兴亡的鼓舞力量。”为此,孔尚任特地给贾凫西写了《木皮散客传》,对他赞赏备至。

《历代史略鼓词·尾声》中的《哀江南》套曲,其七支曲子的曲牌和曲词与《桃花扇·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相同,并且每支曲子都有题目。其曲牌和题目如下:

《北新水令·总起》《驻马听·吊金陵》《沉醉东风·吊故宫》《折桂令·吊秦淮》《沽美酒·吊长桥》《太平令·吊旧院》《离亭宴带歇拍煞·总吊金陵》

(注:《驻马听·吊金陵》的“吊金陵”意思是吊孝陵,《离亭宴带歇拍煞·总吊金陵》的“总吊金陵”意思是总吊南京即总吊南明的灭亡)(参见关德栋、周中明校注《贾凫西木皮词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

关于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

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潘希逸诗

基本信息

诗名:哀江南

作者:潘希逸

体裁:七言律诗(组诗)

作品原文

(一)王气金陵久黯然,楼台箫鼓又烽烟。谁教吴国无天堑,浪说孙恩是水仙①。铁马铿锵魂已断,铜驼荆棘泪长涟。谁能独把长江挽,一洗兵戈乐岁年。

(二)秦淮流水碧无情,淘尽英雄世几更。鹃血啼残秋日柳,胡笳吹动汉家营。妙年孙策非英物②,逃将杨华失旧名③。成败贼王难逆料,可怜哀怨是苍生。

(三)战云缭绕血飞红,十万生灵丧此中。兔死狐悲伤及类,张冠李戴枉称雄。降旗不见飘飘影,善将从无赫赫功。寄语操持生杀者,何如一日释兵戎。

(四)立马吴山气莫扬,江南豺虎剧披猖。衣冠晋代今何在?花草吴宫早已荒。白骨战场缠野草,红羊浩劫变沧桑④。凭君试读兰成赋⑤,举目河山也断肠。

注释

①孙恩:晋代琅邪人。奉五斗米教,叔孙泰谋乱见诛,恩逃海上。后聚众陷会稽,诸郡杀长吏以应,聚众数十万。恩自号征东将军,寻为谢琰、刘牢之所败,逃入海。②孙策:三国时吴孙坚之长子、孙权之兄。从袁术,任折冲校尉。败刘繇于江东,自领会稽太守。后与术绝,曹操表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后遇刺身亡。③杨华:南朝梁人,降魏立战功,官太仆卿。侯景乱,妻子被陷,遂降。故诗中曰逃将。④红羊劫:古代人以国难为红羊劫,殷尧藩诗:“太平从此消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此处指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⑤兰成:庾信字子山,小名兰成。梁元帝时以右卫将军使西魏,被留不归。周明帝、武帝皆恩礼之,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虽显达,常有乡关之思,遂作《哀江南赋》。

创作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工人。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继续镇压革命。诗人激于义愤,遂有《哀江南》之作。

作者简介

潘希逸,号月笙,福建南安人。抗战时期参加南社闽集,任晋江南侨中学教席二十年。1966年退休。曾任南安县政协委员,著有《孟晋斋诗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