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实验室 |
释义 |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建设。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湿地生态和管理研究,景观生态设计与植被恢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生态系统变化过程模拟与监测。 实验室共有在职科研人员39人,其中教授13人(9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5人,讲师和工程师7人,其它工作人员4人。实验室现有湿地科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4个博士授予权学科点。现任实验室主任盛连喜教授。 实验室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环境管理的研究”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热胁迫环境下鱼类HSPs的作用机理和生态效应研究”等5项;教育部重点项目“泥炭沼泽大气-植物-泥炭界面有机碳通量与转化过程研究”等4项,吉林省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吉林省湿地保护技术研究”等3项。全球环境基金项目3项,以及一些应用开发项目,经费总数约100万元。近年来,实验室研究成果显著,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出版了《中国湿地植被》、《生态工程学》、《吉林植被》、《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规范》、《环境科学导论》等专著和教材9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实验室以教育部高校湿地研究中心为纽带,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开展合作交流。此外,还与国际湿地科学家协会、国际泥炭学会、国际鹤类基金会、GEF(全球环境基金会)、WWF(世界自然基金会)、IMCG(国际沼泽保护组织)等建立密切的联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