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释义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学院同时承担二期“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两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现在,信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遵循“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奋斗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师资力量

全院现有教职工381人,其中专任教师28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0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其中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19人,博士生导师49人,教授55人,副教授96人。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 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调整培养计划,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建立院级平台课程,构建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重点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学院依托拥有的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优势,设立了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电子、电力电子、微控制器系统等7个实验教学研究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实验内容体系,形成了自主研发设备、虚拟仿真与实际动手相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实验教学特色。同时,学院还先后与美国罗克韦尔、摩托罗拉、法国施耐德、澳大利亚Altium、日本三菱、台湾华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10个高水平实验室,获赠软硬件设备等总价值达1.8亿元民币,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条件。

已取得的成果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计算机控制系统》等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路原理》、《电工学》、《软件工程》、《现代控制理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11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精品教材;“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被列为教育部“九五”和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承担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3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5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10个博士点,通信与信号系统等15个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还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等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科覆盖“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拥有“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嵌入式软件”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医学影像计算”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院同时承担着二期“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2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以柴天佑院士为带头人,张化光、唐立新、汪定伟和杨光红教授为骨干,以特聘教授唐加福为带头人,黄敏、刘士新教授等为骨干的2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院主办的《控制与决策》学术期刊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在国内同类期刊2次排名第一;主办的“中国控制与决策年会(CCDC年会)”已成功举办22届,并于2008年开始成功实现国际化,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历史沿革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学院现有16个研究所、学院实验中心、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弗劳恩霍夫工业与环境信息技术教席挂靠或设立在我院。

教学工作

学院成立了覆盖所有专业的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组,加强对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构建了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建立了研究生“副导师制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管理办法”等,开展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建设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3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近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顾树生、王永军、吴成东、张斌、王建辉教授等5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刘建昌、王国仁、吴成东、李晶晈教授等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院“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基于多核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软件建模技术》、《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工学》、《电路原理》、《软件工程》等11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5门教材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被列为教育部“九五”和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辽宁省级教学团队,刘建昌教授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

学院依托拥有的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优势,设立了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电子、微控制器系统6个实验教学研究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实验内容体系,形成了自主研发设备、虚拟仿真与实际动手相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实验教学特色;

学院与美国罗克韦尔、摩托罗拉、法国施耐德、日本三菱、澳大利亚ALtium、台湾华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10个高水平实验室,获赠仪器设备等总价值达1.8亿元人民币,为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人才培养

学院先后培养出博士毕业生875人,硕士毕业生5397人,本科毕业生9042人;现有在校本科生3247人,研究生2027人,其中博士生551人。

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国际性、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得400余项大奖;学院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三好学生”1人、3人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超过97%;每年推荐、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向外推荐的研究生全部被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录取;自1993年(学院成立前)以来,学院一直坚持对康平县沙金乡奥力小学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18年来累计捐款物达20多万元,使720名贫困儿童免于失学。在当年资助的学生中,如今有的已经考入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2006年10月,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奥力小学已经正式更名为“东信希望小学”,成为学院建立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科学研究

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2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等纵向科研项目544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4项、专利63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2.19亿元,年均增长33.9%;发表学术论文7314篇,年均增长31.6%,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676篇;出版专著、教材141部。

百科名片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于1996年10月,由当时的自动控制系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强强联合成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学院现有17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学院实验中心与《控制与决策》期刊编辑部。全院现有教职工4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0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其中海外杰青2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22人,博士生导师48人,教授69人,副教授108人。学院现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8个本科专业。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5个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架构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有 “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和“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嵌入式技术”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及“嵌入式软件”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等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承担了“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全流程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及集成示范”2个科技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支持的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拥有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1583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77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4项、专利145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2.61亿元;发表学术论文8444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4427篇;出版专著、教材149部。

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部教材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5部教材获得辽宁省精品教材;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7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承担国家教改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98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

学院现有学生6261人,其中本科生3178人,研究生3083人(包括博士生779人)。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比赛中获国家级以上奖励971人次;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三好学生”1人、4人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超过95%;每年推荐、录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向外推荐的研究生全部被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录取;每年有5%左右的本科生到国外高校继续深造。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20多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相继聘请了73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讲学或合作、交流。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1年以来,学院党委和学院先后18次被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工会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部门工会”,2008、2006、2005年先后被全国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学院团委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团委”,1999、2002、2005、2008、2009年5次被沈阳市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现在,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秉承“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奋斗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学院领导

院长: 刘建昌,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党委书记:武建军,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副院长:张斌,负责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副院长:吴成东,负责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副院长:李鸿儒,负责本科生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工作;

副院长:任丽,负责人事、行政管理工作;

副书记兼副院长:石昌远,负责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院长助理:姚羽,负责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历史沿革

老东北大学时期

1923年4月26日 东北大学成立,在工科下设立了电工学系;

1934年7月 东北大学工学院机械、电工学两系合并为机电系;

1947年 东北大学工学院机电系调整为电机工程学系;

东北工学院时期

1949年6月 原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的一部分组成的沈阳工学院,设立

了电机系;

1952年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输配

电教研组合并到东北工学院(沈阳工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工学院)电机系;

1953年2月 东北工学院电机系和机械系合并,成立机电系;

1955年 东北工学院系、专业设置调整,成立电力系;

1959年3月 东北工学院成立电子技术系,计算机技术专业划归电子技术

系,矿电系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划归电力系;

1960年4月 东北工学院电力系与电子技术系合并为电力电子系;

1962年1月 东北工学院将电力电子系更名为自动控制系;

1970年9月 东北工学院机械系热工自动控制与装置专业调入自动控制系;

1983年8月 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划分为自动控制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

程系;

东北大学复名后

1996年10月28日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合并,成立信息

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基本情况

学院现有学科整体覆盖6个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还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和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和“面向先进装备业的嵌入式技术”等6个教育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院同时承担了“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二期“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两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并继续承担了“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985工程”(2010-2020年)建设任务。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2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备注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8 电气工程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省重点学科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国家重点学科

 081103 系统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国家重点学科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国家重点学科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省重点学科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省重点学科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 081120 系统仿真与应用 

 081121 物流优化与控制 

 081122 生物信息技术 

 081123 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 

 081125 综合电气化及自动化 

 081220 智能信息系统 

 081221 网络与信息安全 

 081222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注:“*”表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研究方向

★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系统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物流优化与控制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管理与集成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系统及应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基地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自动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面向先进装备业的嵌入式技术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11”“985”工程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学院”,学院将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学科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尤其重视和大力支持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通过“211工程”学科项目建设和“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

“211工程”复杂工业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

“211工程”多媒体信息网格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三期“211工程”建设项目

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新一代网络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建设项目(2010-2020年)

正在建设中

研究所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080402)

次英高宏亮李新光梅国晖孟红记宁靖石亚和王玉涛王璐珩谢植杨为民战明张传义张华赵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2)

边春元冯健贺立红李华李旭光刘震罗艳红满永奎宋崇辉孙秋野王安娜王大志王迎春王占山王智良吴建华杨东升张化光闫士杰褚恩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4)

边春元冯健贺立红李华李旭光刘震罗艳红满永奎宋崇辉孙秋野王安娜王大志王迎春王占山王智良吴建华杨东升张化光闫士杰褚恩辉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805)

边春元冯健贺立红李华李旭光刘震罗艳红满永奎宋崇辉孙秋野王安娜王大志王迎春王占山王智良吴建华杨东升张化光闫士杰褚恩辉

电路与系统 (080902)

杜玉远康恩顺李晶皎李景宏刘纪红马学文王骄王旭赵丽红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1)

陈海宴杜荔冯建新付冲郭福田郭磊黄力群季策蒋定德雷为民李雅珍刘福来刘军刘志刚孟庆山沙毅宋清洋宋昕汪晋宽王兴伟张文志张振川张瑛赵海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02)

丁山郎俊李世平刘晓志汪刚吴春俐肖军张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1)

白秋果柴天佑常玉清陈晓波崔玉洁董久祥冯健付俊高立群高宪文顾德英关守平何大阔贾明兴井元伟李鸿儒李小平李旭光刘建昌刘晓平卢绍文马丹马廉洁马淑华毛志忠钱晓龙秦树凯任彦硕石海彬谭树彬唐立新王朝利王大志王福利王建辉王明顺王小刚谢植徐林杨春雨杨光红杨卫国杨英华叶丹尤富强于丁文余强袁平岳恒张化光张家生张金泉张嗣瀛张颖伟赵军赵一丁郑秀萍郑艳周晓杰周玮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081102)

次英高宏亮贺忠海金伟景春国李新光李志刚梅国晖孟红记宁靖齐世清石亚和王玉涛王璐珩吴朝霞谢植杨为民战明张传义张华赵勇

系统工程 (081103)

高振宫俊胡清河黄敏刘士新刘树安罗小川马明旭庞哈利曲蓉霞舒启林唐加福唐立新汪定伟王成恩王雷震王庆王显鹏原慧琳雒兴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4)

陈东岳丛德宏崔建江郝培锋苗立刚潘峰王晓哲王斐魏颖吴成东薛定宇张云洲赵姝颖佟国峰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105)

董久祥高立群井元伟马丹石海彬汪晋宽杨光红叶丹赵军郑艳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1)

鲍玉斌毕远国曹春红程绍辉党群邓庆绪丁顺利董晓梅高福祥高克宁高岩谷峪郭军郭楠韩东红胡景德胡明涵黄卫祖黄玉基贾杰江根苗江早蒋学英焦明海李金双李品彦林树宽刘春雨刘辉林刘积仁刘杰民刘星柳玉辉卢朝霞吕振辽马宗民彭艳东乔百友乔建忠曲荣欣申德荣史岚王斌王波涛王成恩王翠荣王大玲王国仁王剑王军伟王兴伟王义温涛吴刚夏利徐久强杨雷杨利杨晓春姚羽易秀双于戈于亚新余克清袁淮袁静波袁野张斌张长胜张春宏张俐张立东张天成张伟(男)张锡哲张霞张应辉赵大哲赵海赵宏赵林亮赵相国赵宇海赵志滨赵煜辉周福才朱靖波邹豪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2)

鲍玉斌毕远国曹春红程绍辉党群邓庆绪丁顺利董晓梅高福祥高克宁高岩谷峪郭军郭楠韩东红胡景德胡明涵黄卫祖黄玉基贾杰江根苗江早蒋学英焦明海雷为民李金双李品彦林树宽刘春雨刘辉林刘积仁刘杰民刘星柳玉辉卢朝霞吕振辽马宗民彭艳东乔百友乔建忠曲荣欣申德荣史岚王斌王波涛王成恩王翠荣王大玲王国仁王剑王军伟王兴伟王义温涛吴刚夏利徐久强杨雷杨利杨晓春姚羽易秀双于戈于亚新余克清袁淮袁静波袁野张斌张长胜张春宏张俐张立东张天成张伟(男)张锡哲张霞张应辉赵大哲赵海赵宏赵林亮赵相国赵宇海赵志滨赵煜辉周福才朱靖波邹豪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鲍玉斌毕远国曹春红程绍辉党群邓庆绪丁顺利董晓梅高福祥高克宁高岩谷峪郭军郭楠韩东红胡景德胡明涵黄卫祖黄玉基贾杰江根苗江早蒋学英焦明海李金双李品彦林树宽刘春雨刘辉林刘积仁刘杰民刘星柳玉辉卢朝霞吕振辽马宗民彭艳东乔百友乔建忠曲荣欣申德荣史岚唐加福王斌王波涛王成恩王翠荣王大玲王国仁王剑王军伟王兴伟王义温涛吴刚夏利徐久强杨雷杨利杨晓春姚羽易秀双于戈于亚新余克清袁淮袁静波袁野张斌张长胜张春宏张俐张立东张天成张伟(男)张锡哲张霞张应辉赵大哲赵海赵宏赵林亮赵相国赵宇海赵志滨赵煜辉周福才朱靖波邹豪

国家交流与合作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相继聘请了73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大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开展合作交流、讲学与合作科研等。 经过十多来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党委和学院自2000年以来先后15次被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工会先后被全国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学院团委5次获得共青团沈阳市委授予的“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称号。 现在,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秉承“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