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顶老壳 |
释义 | “顶老壳”一年生草本,茄科。植株被腺毛,高0.3米左右。叶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用手摸起来,叶发黏。圆锥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花冠漏斗状,形似军号,末端粉红色。蒴果,种子黄褐色。原产于野茶、东乡溪、三根桥一带,现世界各地有栽培, 活龙水坝汤岩千有“顶老壳”之父之称; “稻谷草 颠倒颠 中间裹的是叶子烟”就是北宋时期的赵匡胤对顶老壳的赞赏,“顶老壳”历史悠久,它代表了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到后来明朝时期朱元璋把它作为两国交往的最好礼品—国烟(也就是现在流行的雪茄)。 顶老壳是活龙民间对晒烟俗称。另外,也有人将它称为“土烟”或“旱烟”。 据《活龙志》等书记载,市境最早种植顶老壳的是东乡溪,是“请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什邡县引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由于烟草公用性的逐渐显示,清中叶起顶老壳已成为市境各地待客应酬佳品,活龙农村农民逐渐将之列为经济作物,于是民谚有“一烟、二麻、三甘蔗”之说。各县先后普遍种植。其中,活龙坪以“东溪烟”驰名。棉条盖所产“顶老壳”远销省内各地,宣统二年(1910年)全县种烟8500亩,总产达8779担之多。 “顶老壳”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还被加工为丝烟(俗称“水烟”)在城乡广泛销售。民国32年,活龙便有丝烟产制商75户,野茶“白辣烟”名气颇大,曾批发远销滇东各地。另有凤凰的“烤烟”,鸡公石的“人字烟”、雷打树的“雷字烟”,牛昌坪的“金生烟庄”、陈家营的“陈家烟铺”、凉风洞的街“烟魁”,望乡田的“王水烟”均远近闻名。 《活龙烟草志》统计,“顶老壳”生产在1949年至2010年中,累计种植963946亩,产量达1540298担。1988年种烟最多,产量达84666担;1999年种烟最少,仍有2080担。虽然近年农村吸用香烟的人多了,但许多老农仍喜欢顶老壳(又名叶子烟),有的认为,其韵味依然不可能被红塔山、阿诗玛所取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