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香蓼 |
释义 | 丁香蓼,柳叶菜科植物,喜生水田、水边,花及子房形态与丁香相近,全草类蓼,蒴果颇似胡麻,胡麻又称油麻,因而有水丁香、丁香 蓼、田蓼草、水油麻诸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多个变种,全株药用。大量繁殖会对水稻田造成危害。 中文学名:丁香蓼 别称:小石榴树、小石榴叶、小疗药 二名法:Ludwigia prostrat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桃金娘目 科:柳叶菜科 属:丁香蓼属 种:丁香蓼 简介英文名:ClimbingSeedbox 一年生草本,高20一50厘米;茎近直立或下部斜升,有棱角,多分枝,枝带四方形,暗带红紫色,无毛或有短毛。单叶互生,披针形,长2—5厘米,宽0.6—1.5厘米,近无毛,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叶柄短。花1—2,生于叶腋,无柄,基部有2小苞片,萼筒与子房合生,裂片4—5,长约2毫米;花瓣与萼裂同数,黄色,稍短于花萼裂片,早落。蒴果圆柱状四方形,长1.5—2厘米,直立或微弯,稍带紫色,成熟后室背成不规则破裂,有多数细小的棕黄色的种子。花期7—8月。 各地普遍野生,生于田间水旁,或沼泽地;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分布。全草入药,能清热利水,可治黄疸、赤白痢疾等症;叶打烂敷伤口,可止血。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别名】水丁香 【来源】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Rox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制法】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治痢疾,鲜品可用3-4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节上多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被柔毛,秋后变紫色。单叶互生;柄短;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秋季开黄色花,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5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窄成短爪状,早落;雄蕊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细长如花梗状。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微弯,成熟时变为绿紫色。4室,每室有种子1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丁香蓼属柳叶菜科杂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下部斜升,高30~100厘米,分枝较多,有纵棱,淡红紫色或淡绿色。叶互生,具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花单生于叶腋,无柄,基部有两个小苞片;萼筒与子房合生,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黄色;雄蕊4。蒴果圆柱形,各具四棱,稍带紫色。种子近椭圆形,褐色。种子繁殖。 丁香蓼生于稻田、渠边及沼泽地;部分水稻田发生较多,水稻受危害较重。 常见种类【八肋丁香蓼】: 英名:falseprimrose 别名:毛草龙、水丁香 科名:柳叶菜科 属名:丁香蓼属 产地:美国南部地区、墨西哥 特征: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株高50~200厘米。全株被毛。叶互生,具短柄,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花单生叶腋,黄色。蒴果圆柱状,绿色至紫红色。花期6~10。果期7~11月。 应用:水生植物,可装点水生园地。 【细花丁香蓼】 学名:LudwigiaperennisL. 科名:柳叶菜科(Onagraceae) 茎:茎四方,草本直立,有分枝,基部多为紫红色。 叶:单叶互生,线形或长披针形,长1~2公分,宽0.3~0.9公分,叶全缘,有短叶柄。 花:单生花,腋生。花瓣4枚,卵形黄色,花径最大不到1公分,具长花筒,雄蕊4枚 果:长圆柱形薄壁蒴果,具宿存花萼,光滑或具毛;成熟时呈紫红色,有短柄。 种子淡粉红色,长0.2公厘。 鉴定特征:1.著生于叶和茎交接处的淡黄色小花。 2.娇小的长圆柱形果实。 分布:新营、盐水、柳营、东山、白河、麻豆、下营、六甲、官田、大内、楠西、南化等地。 【卵叶丁香蓼】 种拉丁名:LudwigiaovalisMiq. 科中文名:柳叶菜科 科拉丁名:Onagraceae 属中文名:丁香蓼属 属拉丁名:Ludwigia 中国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湖北 其它国家分布:日本 海拔:40-200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低海拔 生长环境:池沼旁、水边湿地 是否栽培:野生 药用价值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 制法: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苦,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淋痛,水肿,带下;吐血,尿血,肠风便血;疔肿,疥疮,跌打伤肿,外伤出血,蛇虫、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治痢疾,鲜品可用3-4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煎汤,15-30g或泡酒。 药理作用:丁香蓼水提取物去除鞣质后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和诃子次酸三乙酯,体外抗菌试验证实对宋内、舒氏、鲍氏、志贺等痢疾杆菌及金葡球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本品含没食子酸(gallicacid)和诃子次酸三乙酯(triethylchebulaie)。 方选:①急性肾炎水肿:丁香蓼、地胆草、车前草各30g,水煎服;或丁香蓼、星宿菜、爵床各30g,水煎服。②泌尿道感染:丁香蓼50g,蒲公英、金丝草、猫须草各15g,水煎服。③湿热白带:丁香蓼30g,苡米根、白鸡冠花各15g,白果10g,水煎服。④急性喉炎:丁香蓼30g,爵床、金银花各15g,玄参10g,水煎服。⑤痈肿:鲜丁香蓼适量,红糖少许,同捣乱,敷患处。 生药材鉴定丁香蓼性状鉴别:本品全株较光滑。主根明显,长圆锥形多分枝。茎直径0.2-0.8cm,茎下部节上多须状根;上部多分枝,有棱角约5条,暗紫色或棕绿色,易折断,断面灰白色,中空。单叶互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长4-7cm,宽1-2cm。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弯曲,紫红色,先端具宿萼。种子细小,光滑,棕黄色。气微,味咸,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类方形细胞组成,外被单细胞非腺毛,并有5个向外突起的棱角。皮层窄。外侧2-3列细胞为厚角组织,内侧3-4列细胞形大,壁薄;近内皮层有少数纤维散在,壁厚木化。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散在,壁木化;射线宽1-2列细胞。贿财薄壁细胞类圆形,贿中部常中空。本品薄壁细胞含少数草酸钙方晶。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外被非腺毛及腺鳞。栅栏组织不通过中脉,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数列厚角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簇晶。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ml,回流30分钟,冷却,滤过。 滤液供下列试验:1.取滤液少许,滴于滤纸上,喷以0.1%溴酚蓝的乙醇溶液,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 2.取滤液1ml,滴加1%三氯化铁溶液1滴,显蓝黑色。(检查没食子酸) 防治丁香蓼生于稻田、渠边及沼泽地;部分水稻田发生较多,水稻受危害较重。 适用于灭除水稻田丁香蓼的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如下: 1.土壤处理剂: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20克/亩;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6克/亩。还有丁草胺与农得时混剂(丁苄混剂)、快杀稗与草克星混剂(神锄2号)、快杀稗与农得时混剂(二氯苄混剂)等,这些混剂的亩用药量,按写在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书上的规定来确定。任选以上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一种在抛栽秧苗后7~10天或插植秧苗后5~7天,用药肥法或药土法施药,施药时田里必须有3~4厘米深的水层,并在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以后按常规管理水稻。 2.茎叶处理剂:25%苯达松水剂200~300毫升/亩;48%苯达松水剂100~15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在抛栽或插植秧苗后15~20天,田里已长有众多的丁香蓼等杂草的草苗时,用喷施法施药。为使药液更好地附着在茎叶上,从而提高药效,在喷药前1~2天应排掉田水,喷药后1~2天复水,并保持3~4厘米水层5~7天。以后按常规管理水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