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行书孟浩然诗
释义

作品名称:《行书孟浩然诗》

创作年代:清

作者:杨守敬

类别:纸本

规格:纵165.1cm,横35.7cm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

基本信息

【名称】《行书孟浩然诗》【年代】清

【作者】杨守敬

【类别】纸本

【规格】纵165.1cm,横35.7cm

作品内容

原文: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度头争度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予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

解释: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临摹孟浩然的诗句。1910年(宣统庚戌)阴历九月我在鄂城菊湾写下,那是我已经七十二岁。

诗歌注释:

(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 喧:喧哗声。

(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4)庞公:即庞德公,汉代末年的隐士。

(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

收藏跋印

此幅行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诗一首,末自识云:“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下钤“杨守敬”、“惺吾七十以后书”印二方。本幅无藏印。“宣统庚戌”为1910年(宣统二年)。

书法赏析

此轴书法淳雅朴厚,能陶铸碑帖,寓汉隶之韵,法魏碑风规,行笔略带滞涩之势,峭拔古劲。结字秀丽,行笔洒脱,又具姿肆跳宕之势,代表了杨守敬晚年书法的艺术水平。

作者简介

杨守敬 (1839~1915),字惺吾,别署邻苏,湖北宜都人。1862年(同治元年)举人。著名地理学家、藏书家、金石书画家,对近代日本书法影响甚大。曾掌教两湖书院及存古、勤成两学画。生平善考证,精鉴别,治金石学卓有声誉,尤工四体书,饶有金石气。画博古小品,苍润不俗。武汉起义后,移居上海卖字,求者颇众,尤以日本人为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