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湾村 |
释义 | 1 河南省洛阳市柳泉镇丁湾村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丁湾村位于宜阳县城西5公里处,省道郑卢公路穿村而过,全村16个村民组,497户,2232口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5人。全村耕地面积2270亩,群众以种植农作物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丁湾村两委团结创业,抓住上级各项优惠政策,争取资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投资2l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500米;投资7万元建成一个面积18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投资1.8万元建成一个面积420平方米的篮球场和105平方米的乒乓球场;投资17万元高标准建成了两层18间的多功能村部,设立了计划生育人口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并建成了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点;投资1万余元建成11个垃圾池;投资5.5万元建成一个面积100平方米,拥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等的高标准卫生所;投资5万元建成面积10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投8万元建成面积14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投资12万元粉刷美化临街墙壁1.1万平方米,投资5万元建成一个可解决260口人吃水的饮水工程。通过一系列工程建设,初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庄面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丁湾村有三友免烧砖厂、幸运苗木花圃、忠信预制板厂等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助推手,但还没有形成有较大影响的规模效应,在下一步工作中,丁湾村两委将加大内招外引力度,努力做大民营经济,从根本上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 河南省邓州市张楼乡丁湾村河南省邓州市张楼乡丁湾村位于张楼乡南4.4公里,湍河北岸,辖3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785人,3034亩耕地,人均耕地1.5亩。近几年来,在上级市委、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获得多次表彰。2004年被评为五好村先进党支部,2005年被评为红旗党支部,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村,2007、2008年被评为畜牧、防疫,林业先进村,2008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村等。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抓好村种植业的发展,我村推广优良玉米品种2个,种植面积2200亩,优质烟叶大方田2500亩。该村结合本期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百头以上养猪场2家,千头以上养鸡场3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在村村通建设中,我村共修沥青路6.5公里,大大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方便了农民生活,该村以陶李家村吴东组为重点,切实做好村庄整治工作,使农民群众出村难的困难顺利解决,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在陶李家村建立1个小游园,整治坑塘一处,在吴东组建立1个村级文化茶馆,在河湾组建立1个正规村级卫生所。该村共建沼气池12个,安装太阳能100台,既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基础,又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近几年来,在“4+2”工作法的指导下,该村的五保,调整土地,抗旱打井,禁烧麦茬等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充分发动了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践证明,“4+2”工作法。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了农村的各项疑难问题,有效阻止了上访事件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提供了保障。 针对该村个别特困户生活问题,该村在经济特别困难的情况,每月每人发放50元生活补助费,吴改成老人房屋漏水,该村动员广大群众踊跃捐款,在村、组干部的牵头下,为他的房屋进行了修缮,解决了他的住房问题,在平安建设中,该村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将一些大案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为广大群众创造了一个平安舒适的环境。在村级班子建设上,该村把能力强,品质好的党员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廉政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廉洁、团结、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3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丁湾村◎ 概况丁湾村位于水阳镇的西端,毗邻芜湖县,是水阳镇第二农业大村,辖40个村民组,950户,人口4036人,村党总支成立以来,全村正式党员104名,预备党员3名,女性党员8名,成立了4个支部。全村耕地面积4856亩,水面1500亩,稻田育苗、养蟹18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 截止2008年8月,全村共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全村4条主干道的砂石路的建设,铺通向40个村民组总长达20公里的组组通公路,对7个标准化台区,40条农排照明线路进行改造,用电集装到户;自来水的入户率在90%以上;开通了有线电视的安装,入户率达80%,丰富了全村村民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支、村两委能紧密团结,扎实工作, 做活水文章,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组织,各项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 来历很久以前,螺川丁氏迁徒此地,繁衍子孙。在大埂外鲤鱼滩建了祠堂,定名“丁湾”起,这里就开始兴旺了。丁湾街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和裘公街齐名,曾为乡政府所在地,沿堤百十户人家,几十栋徽派建筑房屋,街中间铺有近百米青石板,可便民在雨天行走。目前在金宝圩,是至今仅存的两条青石街之一。这里人文荟萃,出了不少名人,如清代进士丁品三、科举秀才丁景垣、丁胥衿、丁睡斋等。这里的人,几乎个个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当今这里也出了不少人才。全村共先后向国家输送了四五百名干部、教师、科技人员,他们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较有影响的人有:何亚平、何顺忠、何在柱、丁梅村、丁毅夫、王志龙、丁发能、丁延平、丁延安、丁国能、丁发能、丁美藩、鲍延龄、刘春贵、陈以宝、李先玉等。 丁家祠堂有正屋三进,共十五间,砖墙瓦屋,雕梁画栋,连坊板、纱槛、天花板等,均有古装雕刻。正屋内前后两个大天井,各砌有花台两个。前天井花台,左栽一棵甘禄花,右栽一棵紫荆树。后天井花台,左栽一棵银桂花,右栽一株金桂花,每年八月盛花期,香飘方圆数里。屋后还有十亩林园,栽有杨柳、丹枫、柏树、桦树等乔木,每当盛夏浓荫之下,宛若绿海,清凉幽静,是当地人们憩息纳凉的一块好场所。四周滩上,是农户放牧之地,牛羊成群,家禽戏逐,一派田园秋色,令人十分惬意 丁湾还有一座桥——螺川桥,原为土木结构,后为石条砌成,今为水泥浇铸。据老人回忆,传说宋代前就有此桥。因为丁姓系宋代迁居此地,后在堤外建祠,名为螺川丁氏,建桥早于建祠。螺川桥至今仍是丁湾街通往圩心的一个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丁湾民间流传着许多神奇美妙的故事。有一则叫《徐华阳探亲》,讲的是明代一位叫徐华阳的武人,曾率军征服过交趾国。他是丁姓女婿,岳父家住在和丁湾毗连的三潦村。平时徐华阳探身着便装,不带随从。一次,他的内亲们和他开玩笑说:“听说姑爷大权在握,名扬朝野,我们却不大相信。”徐华阳回答道:“我也想带上一批随从来你们家玩一趟,可我考虑这里地势浅了,怕载不住。”一番话引起大家一阵哄堂大笑,徐华阳想了想又说:“你们真要我带人来,那一定要答应我办好两件事,以免后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莫说一件,就是十件二十件,我们也办得到,听你的便是!”徐华此时才说道:“我未到之前,你们先要准备好一个垄床脚,摆在堂前,我来坐一下就走。我走之后,你们要掼猪水缸一口,否则你家就要失火殃。”大家纷纷点头,答应一切照办。过了一些日子,约期终于到了。这天徐华阳果然衣冠楚楚,穿戴整齐,骑一匹骏马,率领几百名卫队将士,耀武扬威,前呼后拥,鸣锣开道,一路浩浩荡漾,向丁湾岳父家而来。徐华阳到期了门口,下马跨进大门,在垄床上刚坐片刻,便出门上马而去。岳父家人、亲属看到徐华阳果然威风凛凛,气派不凡,只顾应酬、接待、看热闹了,却忘记在徐华阳离开时掼猪水罐子。徐华阳刚走上圩埂大堤,三潦失火,全村烧了个尽光。徐华阳叹道:“罢了,我只好帮三潦重建一个村庄了。”果然在两个月内为家家盖上了新房子,以酬众乡邻对他的仰慕之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