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店姓 |
释义 | 店姓,“店”读音作diàn(ㄉㄧㄢˋ),店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位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岐阳、晋昌、北海、鲁郡、晋阳为郡望。 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箕子后裔女真族完颜氏部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宋、辽、金时期以前,女真族分为几十个不相统属的部落群体,完颜氏部族在女真诸部中地位并不突出。至乌古乃任完颜部长时,完颜氏才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部落,并征服和联合十几个部族组成部落联盟。乌古乃成为部落联盟长,并被大辽国授予了节度使称号。 乌古乃利用辽国的支持,加紧进行统一女真各部的活动,“前后愿附者众”。女真族完颜部的历史,大概只能从公元十世纪初叶的函普说起,函普在后来被金国政权追尊为始祖,他是完颜部最早有名字可记的部落酋长。自函普以后,一直要到第六代酋长乌古乃时,才开始有确切的年代记载。 完颜氏是女真族的著名姓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金国。金国被蒙古和南宋联合灭亡后,其后裔散居于各地。历经数百年变迁,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汉族同化了,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并无差异,这已是人们普遍认可的结论。可是,虽然经历了数百年与汉族杂居共处的生活,这些完颜氏后裔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有不同于汉族的民族意识。这实为耐人寻味的现象,也是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在宋、元时期称为益店的地区,即今陕西省岐山县蒲村乡马庄村一带,至今生活着一支完颜氏后裔,史学界称之为“岐山完颜”。与众所周知的泾川完颜不同,岐山完颜一直鲜为人知,因而是从未有外姓迁入的氏族群体,实际上是西北地区目前比较纯粹的完颜氏后裔。 益店,保留有金国大元帅完颜·鄂和的墓和完颜家族的祠堂,一千余人皆为完颜鄂和的后裔,一直在岐山县蒲村乡马庄村生息繁衍,全部取汉姓“王”为姓氏,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姓氏。 但其原来守护完颜·鄂和墓葬的兵丁马弁,却不能使用“王”姓,皆以地名“益店”中的“店”为姓氏,称店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昭王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属于以国名避难改姓为氏。 春秋时期,姬姓唐氏诸侯国被楚国楚昭王熊珍所灭,其后人也改称为唐氏。到了战国后期,公元前249年,姬姓鲁国被楚国楚考烈王熊完立灭亡,其子孙因在唐邑亦改姓唐。 唐氏后裔后因在唐朝末期避黄巢起义军的杀戮,将“唐”字改为字型相近的“店”字,称店氏。不过,到底是那一支唐氏所改,有传是唐朝中和年间(公元881~888年)唐寿兴的后裔,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各支始祖完颜·鄂和:陕西省岐山县蒲村乡洗马庄村店氏始祖。 唐寿兴:丕谟之子,字松龄,号礼翁,行敬四,公襟怀淡宕啸傲山水因念,祖训万邑可家遂契妻子而迁焉,其才猷经济道德文章真足垂裕后世绵远无穷迄今千余年。蕃衍湘赣历传不朽者皆公厚德之所致也,寿九十有八。没葬江西万载城外涂陂真武形。元配:熊氏:没葬万载一都柞柱窝口虎形。继配:赵氏,没葬涂陂真武形与夫合墓。子二:唐虎,世居万邑;唐彪,迁居浏邑。是为湖南浏阳唐氏始祖,亦店氏始祖。 三.郡望堂号1.郡望岐阳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宝鸡属内史地。西汉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属雍;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中地郡;西汉高祖九年癸卯(公元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汉景帝分属右内史;汉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仍因之;西汉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汉献帝时(公元189~220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曹魏(公元220~265年)为扶风郡。晋惠帝时(公元290~306年)改为秦国。北魏太武帝时期(公元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公元535~556年)改秦平郡为岐阳郡。隋初,置岐州;隋朝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废州置扶风郡。唐朝初期置岐州;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改为扶风郡;唐肃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唐朝宗宝应年间(公元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五代时期属关西道。宋朝时期属秦凤路,为风翔府。金国时期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元朝初期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朝时期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清朝初期仍沿旧制为凤翔府;清朝康熙九年庚戌(公元1670年)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清朝乾隆九年甲子(公元1744年)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辖宝鸡,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武功、周至;中华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宝鸡分区机关进驻宝鸡市,时领宝鸡、风翔、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风县共八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50年庚寅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月2日分区增领麟游、武功等六县,共领十四县一市,1950年庚寅l0月11日改宝鸡分区为专区。1953年癸巳1月30日宝鸡专区又增领兴平、周至等五县,并新设太白区,共领十九县一市一区。1956年丙申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原属县市直隶于省。1960~1961年9月宝鸡市领风翔、陇县、凤县(均为并县以后)三县。1961年辛丑复设宝鸡专区,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武功、眉县、凤县、千阳、陇县、太白共十一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66年丙午宝鸡专区改领十一县,宝鸡市为省辖。1969年己酉专区改名宝鸡地区,仍领十一县一市。1971年辛亥2月地区撤销。1971年3月~1979年3月改为宝鸡市(地级市),领十一县二区。1979年己未3月复设宝鸡地区,只领十一县;地市并存,宝鸡市领金台、渭滨二区。1980年庚申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时领十一县二区。1982年壬戌12月新设杨陵区,共领十一县三区。1983年癸亥11月武功县与杨陵区划归咸阳市辖;宝鸡市辖金台、渭滨二区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十县。2003年癸未5月26日宝鸡县撤县成立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风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九县。 晋昌郡: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另有一处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2.堂号晋阳堂:以郡立堂。 晋昌堂:以郡立堂。 北海堂:以郡立堂。 岐阳堂:以郡立堂。 礼敬堂:唐寿兴:字松龄,号礼翁行敬四,襟怀淡宕,啸傲山水因念,祖训万邑可家,遂契妻子而迁焉,其才猷经济道德文章真足垂裕后世,绵远无穷,迄今千余年。后人以其号为堂,称“礼敬堂”。 四.历史名人店住就:(公元1940年5月~今),湖南邵东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1964年毕业于湖南师院。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湖南邵阳、娄底地委办系统工作。曾任中共湖南省娄底市委办公室调研员。 1985~1999年任娄底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任地委娄底工作杂志社总编、党组书记,并为湖南省秘书工作学会会员、湖南省城市经济研究学会理事。 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字秘书工作,为本级党委起草了大量公文,并撰写了大量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一百多篇作品。撰写的《利用行为科学切实做好新时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列入《中华年鉴》;《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领导讲话稿是一门重要学科》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分别被湖南省教育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列入专集出版。 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百优秘书,荣立二等功,获省里颁发的从事秘书工作三十年以上荣誉证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