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集团化办学
释义

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杭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杭城周边兴建了大量住宅小区,这些新兴小区的家长热切希望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然而,一批在百姓心中颇具口碑的名校都处于老城区内,新兴住宅小区周边的配套学校因为办学历史和办学质量等原因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家长仍希望孩子能到老城区的“名校”就读。

一时间,杭城择校之风日盛。杭州市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不仅要让在杭的少年儿童“好上学”,更要让他们能“上好学”。

名校是一种稀缺的、宝贵的公共资源,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是实现优质教育优质平价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级党政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的社会责任。

为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努力破解“上好学”难的突出问题,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扩充名校优质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决策过程

1999年,求是小学试行“连锁办学”,接管竞舟校区,在全国最早开启了义务教育公办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

2001年11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拓宽教育融资渠道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省教育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2001年11月6日)(浙政办发〔2001〕78号),其中规定:“组建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各地可探索组建以优秀学校为龙头,跨地区、跨类别学校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要以资产和教育教学为纽带,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输出教育管理,实行连锁办学,盘活学校存量资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造薄弱学校,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002年6月2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杭政〔2002〕10号)出台,明确指出:“可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跨地区、跨类别学校的教育集团,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改造薄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002年10月,经西湖区人民政府批准,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正式建立,为浙江省首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到2003年,杭州市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集团4个,15所中小学校实行连锁办学,新建分校或校区37个。

2004年9月2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04〕42 号),确立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杭州名校集团化办学进程开始步入政府推动、社会响应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杭州市教育局制定《关于实施中小学名校集团化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杭州市中小学名校认定标准及办法》,成立杭州二中等5个以高中为主体的教育集团。当年全市共有46所中小学作为龙头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成立教育集团24个。到2005年,杭州市全市教育集团达39个,成员单位156个。

2006年10月,《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小学名校集团化战略的若干意见》(市委办发〔2006〕100号)出台。到2006年底,杭州市教育集团达51个,成员单位188个。

2007年6月4日,杭州市教育局在杭州采荷二小教育集团举办名校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调研第一个个案剖析会。2007年6月,市委政研室、市教育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市实施名校(包括幼儿园)集团化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召开了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富阳、建德等部分区、县(市)教育局长座谈会,以实地考察、进行座谈等形式对求是、十五中、新华幼托、安吉路、杭州二中、中策职业、采荷二小、明珠、青春、绿城育华、红缨学前、高桥学前等教育集团以及富阳永昌二小、淳安左口中心小学等城乡互助共同体成员学校进行了调研,回顾总结了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采取的做法,分析研究了进一步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

2007年9月,《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意见》(市委〔2007〕34号)出台。同年10月,杭州市教育局分别印发和下达了《杭州市名校集团(互助共同体)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和《关于开展2007年杭州市名校集团(互助共同体)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杭教督〔2007〕7号)。

2007年12月7日至18日,在各区(县、市)合格评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成立考核评价组,依据《杭州市名校集团(互助共同体)考核评价指标(试行)》,对杭州二中教育集团等33个单位从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干部队伍与师资品质、教育环境与文化资源、办学水平与社会效益以及创新与特色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进行先进考核评价。

具体措施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杭州市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具体运作方式为: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名校集团以名校校长为领衔校长,由专家顾问、各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并形成相应的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这种办学模式一般经历移植、合成、新生三个阶段:(1)移植,即薄弱学校成为"子体",依托名校这一"母体"立校,成为名校的分校或校区,并移植母体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共享母体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互联网络、融资渠道、生源等。(2)合成,即"子体"在积极消化吸收"母体"优势的同时,努力通过定向培训、联合科研等形式培养本校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培育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母校和各校区同听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并请有经验的教师以一帮一的形式,辅导青年教师,从而进一步缩短校区之间的差距。(3)新生,即"子体"在获得可持续发展后脱离"母体",成为新的个体,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打响自己的品牌,形成自身的特色与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

杭州自2004年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来,通过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教育投资多元化,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初步走出了一条破解“上好学难”问题的成功之路。

制度创新

首先是办学体制的创新。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改变了公办学校单一的办学体制,打破了多年来办学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的格局,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名校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担负起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办学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利用名校品牌的无形资源、先进的管理方式、优良的师资队伍以及必要的学校资金,投入办学,不断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并吸纳了一些社会资金来投资办学,缓解了政府办学的经费困难。

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盘活了教育资源。名校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由单位资源、部门资源、个人资源,变成了国家、社会特别是家长、学生的社会财富,成为一种大众的、普及的、平价的公共资源。这种资源被配置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逐步实现了公共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缩短了新校的发展周期,成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杭州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是扁平化管理,管理层次少、简政放权、统一指挥、消除内耗,管理幅度大,管理效能高,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网络化管理。三是全面质量管理,名校集团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和制度,使集团内部管理更加专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

实施效果

杭州市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名校集团化战略是破解“上好学难”问题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效最大的一条路,也是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的成功之路。这项制度最大的成效之处就是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为八个方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了“择校之风”,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创新了办学体制,盘活了国有教育资产,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了城乡共同发展。

2007年12月24日,江干区新增两个采荷系列教育集团——杭州采实教育集团和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到2007年底,杭州全市教育集团达69个,成员单位257个。六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54%;此外,杭州还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在农村的实现形式,全市已有670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入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占总数的77%,学生覆盖面达80%。

同时,在名校集团化战略大背景下,“名园集团化”进入新进程。至2006年底,全市已有188所中小学、幼儿园组建成了51个教育集团,其中90%为公办教育集团。这些以名校为龙头的教育集团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文化和师资输出、管理和体制创新等形式,实现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成为杭州追求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

案例点评

集团化办学这一举措,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引起了杭城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品牌扩张和学校教育在办学机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变革,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无疑是一个教育创举。名校教育集团是对现行学校组织的创新,集团化办学创新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学校组织形式,形成了其独特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必将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贡献。

名校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者,作为政府和社会教育投入的受益者,理应承担起反哺社会、回报社会,为政府分忧的使命。因此,集团化办学也是名校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向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的操作平台和有效载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