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电子史料库
释义

《电子史料库》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全文数据库。该史料库充分吸收了古籍研究整理的成果,选目精审,版本可靠。史料库文献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所涉重要作品,有1亿5千万字,随文插配的数千幅珍稀图片,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拓展读者的阅读空间。

简介

史料库设计方案新颖,解决了多数据之间的复合关联等技术难题,结构合理,文字处理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检索功能强大,速度快捷,准确性高,采用了较为先进的防盗版加密技术,界面美观,操作简便。该软件独创的动态联机字典、词典,功能实用,技术先进,能突破纸本书注释的局限,较好地解决了古籍阅读中的文字障碍。本项目是数所高校和专业文化公司联合科研攻关的结果,这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提高了项目水平,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快了研制进度,节省了研制经费。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软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的完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手段现代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代表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并将对高校文科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原则

《电子史料库》从立项开始就确立了“高起点、高质量、新技术、新思路”的原则,专门成立了课题攻关组和学术指导组,从方案设计开始,认真组织书目挑选、版本确定、数据录校、插图选配、软件设计等每一个环节,使《电子史料库》成果整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02年3月,由傅璇琮、费振刚、张燕瑾等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电子史料库》建设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评审,专家们对史料库建设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是一项系统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宏大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化古籍整理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所选书目充分吸收了近现代古籍研究的成果,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所需的基本文献,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深度开发的潜能。

2003年9月,该史料库参加了教育部2003中国首届高等教育软件展。其间绝大多数的教学软件都是多媒体课件,文学史史料库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出现在展览会上,它以设计新颖、内容丰富、界面优美、功能强大等优点,从众多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展品中异军突起,使参观者耳目一新,引起了不少高等院校的关注。

先进性

《电子史料库》的先进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史料库》所选先秦至晚清600多部古籍文献,涵盖了20世纪以来数十种中国文学史中所提及的重要作品,其中既有《全唐文》这种上千万字的皇皇巨著,也有《游仙窟》这种短篇小文,既有随处可见的“四大名著”,也有一般书店难觅踪影的“一人永占”。史料库选目工作由赵敏俐、钟振振、万光治、刘刚等四位专家担纲,反复权衡,分类编排,并数次征求专家意见,形成了一个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用途的大型文学作品库。

《电子史料库》书目确定后,课题组对所选书目逐一排选版本,按照“优中选精”的原则,对入选的文学作品逐一确定所用底本,从源头上保证史料库的权威可靠。在电子化过程中,所有文档均打印成纸本,按照图书出版流程,严格实行三校三审,使数据准确率达到了出版质量。

《电子史料库》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在任意范围检索一个字 词 平均不到一秒钟。在检索内容时使用者可以自由确定检索范围和条件,其检索范围既可是一卷书,也可是一部书或若干部书,使每部书都达到逐字索引的效果。强大快速的检索可大大提高研究人员查找文献的速度和质量,也可满足读者跳跃式阅读的需要。

传统的注释仅限于个别疑难生僻字词,并且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通过电子技术,可以实现全程注释,即通过建立专用字典、词典、数据库,用软件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加以注释,以实现“字字可查”、“句句有注”的最优目标。为方便阅读,《电子史料库》还附有历代帝王纪年表,干支次序表,汉字偏旁部首表,六十四卦等多种附表,供使用者随时查阅。新思路的引入,新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电子史料库》的方便程度,增加了使用价值。

社会影响

不久前,来自全国40多所院校的50多位代表共聚京城,围绕中文系教学改革与古籍电子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认为《电子史料库》的成功研发,为高校中文系师生提供了一套完整准确的中国古代文学原典,打开了中文系科研和教学改革的新路。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共同提议成立“高校文科电子信息资源中心”,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信息共享。目前,从首都师范大学得知,已有十多所院校有意参加“信息资源中心”,《电子史料库》在高校教学改革方面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显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