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电子海洛因
释义

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网络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症状。这种成瘾症状的特征,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社会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海洛因作为一种毒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电子海洛因”一词借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指那些利用电子技术手段传播的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信息,或者利用电子手段开发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手段。一般来说,这些信息或娱乐手段都具有使人成瘾的能力。

“电子海洛因”一般被教育部门或家长群体用来形容网络游戏,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网上内容,网上聊天、有时也泛指单纯的上网行为。这个词语的界定范围有时非常模糊。这是一个贬义词。

专家学者们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比较容易在言论中使用这种词语,它的出现如同“黄色歌曲”、“靡靡之音”等词的出现一样,基本可以看作是特定意识形态作用下,对新兴事物认识不足的产物。然而在互联网早已成为不少中国人的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的今天,这个词不仅没有绝迹,而且还常被一些自己子女陷入网络成瘾不能自拔的家长使用。

家长忠告

孩子呀,请远离“电子海洛因”

寒假期间,我与一位家长在一起谈论我的学生、她的儿子的假期学习情况,只听她长一声短一声的叹息;寒假里,他只要一有机会就奔向网吧玩游戏,而我呢,工作特别忙,天天要负责报纸发行工作,那么多报纸要在东莞地区派发下去,工作安排可想而知,如果一天的报纸发行出了问题,甚至是晚了一个小时时间,我的手机就要打爆了。哎,我的儿子真的是没有希望了。席间,这位同学的外婆也在座,她也有同感。

当两位家长在说着这些话语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电影《林则徐》片头的场景:一个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中年男人,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吸食着鸦片,他的家里一贫如洗。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他的烟枪里鸦片吸完了,他愁眉苦脸,很是失望,正在这时,他的妻子从妓院里回来,他看到后,两眼放光,迅速地冲出屋门,夺过妻子手里的银元飞跑出门购买鸦片去了。他的妻子一下子晕倒在地上……这个镜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个常去网吧爱玩游戏的学生在我眼前化身为那个抢钱买鸦片的人。

作为班主任,常年给学生讲这个话题,告戒学生们远离“电子海洛因”,可总感觉到效果并不明显,常常感叹自己力量单薄,苦口婆心遭遇白眼,同时也为那些沉迷于电脑游戏中的孩子们担忧,他们将来会成什么样的人呢?

据了解,游戏机大都是日本研制生产的,主要倾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可日本孩子不玩游戏机,日本有严格的相关规定,生产那么多游戏机都让外国的未成年人操作使用,让那些天真烂漫的少年丢下课本,奔向游戏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耗在那些充斥着***和暴力的游戏中,黄金时代就在浑浑噩噩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流失了……

许多医学专家表示,长时间玩游戏易导致近视、注意力下降,有可能诱发“儿童秽语综合症”等怪病。同济医院心理学博士施其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玩游戏机疲劳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

电子游戏机无异于“电子海洛因”,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游戏机,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这种成瘾症状和戒断症状同时存在的特征,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一旦成瘾,就会带来吸毒一样的后果,甚难戒除。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和其生理特征,“电子海洛因”总是瞄准他们。

翻开报纸,不断能够读到有关新闻,玩游戏机成瘾导致青少年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诱发违法犯罪,一些中小学生为了玩游戏机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导致部分学校抢劫、斗殴案件时有发生……

凡此种种,真的让人感觉沉重。家长的“唧唧复唧唧”,一声声萦绕在我的耳畔……

电子海洛因这个词可以说是90年代中国小孩听到过的最可怕的词汇,21世纪了,中国的游戏也逐渐成为产业,游戏公司成为纳税大户,大学开始开设游戏动漫专业,游戏从业者正式出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回头来看上面哪些文字,对电子海洛因的解释,这些解释的文字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标志着一个新兴产业的曲折历程。这些文字里有些言论现在看来幼稚可笑,比如日本的孩子不玩游戏机之类的话,但我不反驳。因为那个年代,这些文字是官方的,是权威的。谁也不会想到“电子海洛因”现在发展到这个地步。

新世纪了,游戏与家长的斗争早已不是“电子海洛因论”这种初级阶段了,家长惯用的思维是拉屎费劲那是地球没吸引力,我的孩子是好孩子,怪就怪你引诱他。现在针对“电子海洛因论”演化出了无数新的版本,其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到,最早的电子海洛因指家用机(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街机厅流行,电子海洛因专指街机厅。步入21世纪,网吧流行,电子海洛因专指网络游戏。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任何一个家长,你的孩子不玩网络游戏照样能在网吧里彻夜不归!

总之,斗争是不会消失的。家长是永远反对孩子玩游戏的。爱玩游戏的孩子也迟早长大,迟早主导这个社会。可能已经在主导这个社会了。

辩证观点

网络游戏是不是电子海洛因

长沙越来越多的家长在给孩子买电脑同时,也开始陪伴孩子玩游戏,他们认为,这或许是当前能使孩子不沉迷电脑网络游戏的最好方法。根据记者对周围部分中小学生家长调查,一些家长对电脑游戏已经从排斥变为正视,给孩子更多的情感陪伴,力求孩子乐而不迷。

王欣女士的儿子今年14岁,在一家寄宿学校上初二。一年以前,丈夫就说要给儿子买台电脑,引导他利用电脑学习。王女士觉得不可能总是盯着孩子上网在干什么,不如让他晚一点接触电脑的好。今年5月上旬的一天,王女士非常意外地在校外的小网吧里发现了自己的儿子。她知道“堵”已经不行了,第二天就和丈夫一道给儿子买了台电脑。从此,她的儿子每周六在家可玩三个小时的网络游戏,再也没上过网吧。她自己偶尔也上网玩玩扑克牌。为了让孩子不沉迷电脑游戏,她和丈夫安排了更多的家庭户外活动,带孩子到其他小朋友家串门。她丈夫还根据儿子的兴趣,推荐他参与一些英语网上聊天聚会。王女士认为,让孩子对其他娱乐方式也感兴趣,才能避免孩子过份沉迷电脑游戏。

根据对20多个家庭调查。象王女士一样,大多数家长虽然给孩子买了电脑,但附有许多时间控制条件。一些家长开始把更多的业余时间用于陪伴孩子,以消减孩子对电脑游戏的过度依赖。

家住长沙迎宾路的龙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虽然只上小学二年级,但也开始玩简单的电脑游戏了,他自己也爱上网下象棋。他认为,孩子的天性怕寂寞,爱玩。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陪孩子边玩边学习。他说,“想给孩子培养好的娱乐与学习习惯,就必须先成为孩子的玩伴!”龙先生买回许多孩子游戏型教育碟,陪孩子学拼音、学唐诗。只要不出差,每天都带孩子到附近公园散步,还和儿子进行“谁能找得出唐诗中描写眼前景色的句子”的竞赛。他也注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小朋友们玩,溜旱冰、骑自选车等。

龙先生认为,如果家长不能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电脑就可能成为孤独寂寞的孩子们不可分离的玩伴。电子游戏里泡大的孩子,对父母与他人都很淡漠,情感与智力都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他说,“孩子是我们一生最在意的作品,怎能让电脑成为他快乐的寄托而不是我们自己?”

也有一些人不赞成这样紧贴式的教育方式,他们希望孩子自觉克制。除了安排一些正常的户外运动外,他们不会刻意陪孩子玩。在长沙电信部门工作的陈先生说:“孩子最好的玩伴是同龄伙伴而不是父母”。陈先生在满足孩子自主欲望同时,也提出不少限制,如不能上黄色网站、不参加不健康的聊天,要周末休息时段才能玩等等。他曾就“网络游戏是不是电子海洛因”这个题目,专门和儿子在一起讨论交流。让儿子知道他对电脑网络游戏的看法。

发展过程

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现代国家的主要信息来源。的确,网上的世界很精彩,但网上的世界也很无奈。网上有很多垃圾,一旦迷恋上这些网络垃圾,不仅会给人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对社会也有许多不良的影响。最近由于网络、网吧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时常见诸报端。比如一些青少年泡在网吧里聊天、看色情故事、玩游戏找刺激;也有一些青少年因沉溺于网吧而导致成绩下降、逃学、离家出走、早恋甚至偷盗、抢劫、强奸他人;还有一些青少年由于在网络聊天中轻信他人而受骗上当;更有医学工作者从对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中发现,长期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左前脑的发育……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新闻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调查,青少年用户中76.6%的人家里有电脑,其中联网的占76.4%。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另有报道称,北京市中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高达15%,也就是说,北京市的90多万中学生中,“网络游戏瘾君子”大约有14万人,不仅大大高于大学生中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成年人的比例。因此,有人称网络为“电子海洛因”。

社会影响

青少年为何沉迷于网络

究竟网络有何巨大魅力让这么多青少年趋之若鹜呢?采访了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之后。他认为,首先,网络是个自由的空间,在里面可以沉浸于游戏或聊天中,忘却考试、忘却竞争、忘却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其次,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而从心理上说最渴望能与同龄的伙伴交流,网上聊天作为一种相对真实的交流,可以宣泄自己内心的烦恼、孤独和痛苦。第三,网络的使用者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得到拥护和赞同。第四,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成熟,当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失败时就很可能采取逃避、消极防御的态度,退回到儿童的状态,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进行疗伤和自我保护,来弥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挫败感。最后,网络提供了一种放纵、自由的文化氛围,青少年可以满足寻找刺激、猎奇、偷窥等心理欲望。

网络的消极影响

谈到青少年浏览不良信息网站的问题,宗春山说,对于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的青少年,一些网站传递的信息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刺激。许多孩子看多了关于暴力事件的报道就会认为暴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把暴力看成了常态。而色情网站带给青少年的只是赤裸裸的感官、生理刺激,不会涉及两性交流、情感和道德方面,这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健康性观念、性道德起了很大的冲突,是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虽然有很多青少年不会直接的因为浏览了色情网站而去实施犯罪活动,但从长期来看,它有一个延缓效果,对青少年今后的人生观形成、婚姻生活以及两性关系的处理上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噎废食不可取

最近,许多地方的政府开始提倡“青少年远离网吧”的活动。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缓解网络对青少年的伤害。可是,简单的让孩子们戒网,就好比因为吃饭噎到便不再吃饭一样,是要不得的。为了让孩子吃到可口的饭菜,我们必须交会他们如何吃饭。对于“青少年远离网吧”活动,有些孩子还有抵触情绪。笔者就在网络BBS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发贴写到“不让我们去网吧,在学校的机房上网,可是学校的机房有几天是开着的?又能开多久?我们还能去哪里上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说,网络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但它在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的同时也提供给青少年主动接受负面信息的可能。对于生长在电脑时代的孩子,不可能也不能剥夺他们接触网络的权利。所以在孩子的上网问题上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才是关键。同时皮艺军也谈到,我国的相关法律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独立的少年法,在对网吧、网站等商家进行规范时是由工商部门还是公安部门操作权责还未明确。但是,无论是家长、教育工作者还是管理者,都不该简单地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辨别好与坏,要净化网上环境,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空间。宗春山说,在我国,网络远未成熟,孩子们接触电脑也是近几年的事。孩子们如何接触电脑,学习电脑,利用电脑,家长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比如安装防火墙来屏闭青少年不宜浏览的信息,限定孩子上网的时间及网站等等,加拿大政府就提倡把电脑安在公共区域而不放在孩子的房间来防患于未然。两位专家都认为需要社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与此同时还要锻炼青少年自身的应对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把其培养成一个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