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1,2-乙二胺
释义

1,2-乙二胺为无色透明黏稠液体。有氨的气味。熔点8.5℃。沸点116.5℃。密度0.898g/cm3(25℃)。折射率1.4540。闪点43℃。易溶于水、醇,微溶于醚、苯。能随水蒸气挥发。在空气中发烟。呈碱性。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非挥发性碳酸盐。由二氯乙烷或乙醇胺与氨反应制得。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2028

CAS号 107-15-3

中文名称 1,2-乙二胺

英文名称 1,2-Ethylenediamine;1,2-Diaminoethane

别 名 1,2-二氨基乙烷;乙(撑)二胺

分子式 C2H8N2;H2NCH2CH2NH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粘稠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分子量 60.10 蒸汽压 1.43kPa/20℃ 闪点:43℃

熔 点 8.5℃ 沸点:117.2℃ 溶解性 溶于水、醇,不溶于苯,微溶于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90;相对密度(空气=1)2.0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34(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和农药、活性染料、医药、环氧树脂固化剂等的制取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本品蒸气,可发生呼吸道刺激;个别接触者有过敏性哮喘及全身不适,如持续性头痛。对眼有刺激性。可因原发刺激及致敏作用,引起皮肤损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298mg/kg(大鼠经口);730mg/kg(兔经皮);LC50300mg/m3 (小鼠吸入)

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水中浓度100mg/L时,亚硝化毛杆菌对NH3氧化的能力受到抑制(抑制73%)。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实验室监测方法

2,4-二硝基氮苯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mg/m3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2mg/L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的管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废弃的管理: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1298 mg/kg(大鼠经口);730 mg/kg(兔经皮)。二乙胺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液体误溅眼内致严重灼伤、角膜水肿;污染皮肤致水疱、坏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中毒表现先兴奋后抑制并有强烈的刺激症状。染毒期间死亡的小鼠,尸检见肺充血、水肿,脑、肝、脾充血,染毒后若干天死亡者,除肺充血、水肿、脑充血外,支气管上皮细胞肿大,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和小灶性渐进性坏死,有时脑膜水肿。兔以二乙胺蒸气染毒6周,每周5次,每次7 h,暴露结束后尸检,在150 mg/m?3染毒兔中,见支气管肺炎及淋巴细胞灶性集聚,心、肝脏不同程度变性,角膜点状糜烂和水肿。

中毒机理:乙二胺致皮肤及结膜的炎症是由局部刺激所致。乙二胺所致职业性哮喘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国外有人认为乙二胺所致哮喘病人不属Ⅰ型变态反应,而是乙二胺刺激所致;而国内有人认为乙二胺所致哮喘不能用刺激解释,因为用乙二胺激发病人哮喘发作之后,血中组胺含量增高,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机制。乙二胺所致哮喘有致敏过程,用1‰乙二胺溶液即可致病人哮喘发作,说明乙二胺是致敏原。有的患者有特异性IgG抗体,有的病人皮内试验阳性,表明某些乙二胺所致迟发型哮喘的发病机制是一种Ig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有些病例,经乙二胺激发哮喘后,嗜酸细胞增高组胺释放增加。嗜酸细胞是变态反应中激活的前炎性细胞。嗜酸细胞产物,如白细胞三烯、C4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与变态反应发生有直接关系,嗜酸细胞在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 675 μg ,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450 mg,中度刺激。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水中浓度100 mg/L时,亚硝化毛杆菌对NH?3氧化的能力受到抑制(抑制73%)。

生态毒理毒性:乙二胺随其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废水排放而进入环境。进入土地的乙二胺具有挥发作用,并渗滤至土壤。

生物降解性:该化学物质可生物降解,或与过渡金属或腐殖质反应。进入水体的乙二胺可生物降解,且能够和腐殖质或金属离子反应。

非生物降解性:大气中的乙二胺可通过光化学作用产生羟基和CO?2进行降解。大气中的乙二胺可被雨水去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5: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