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四届长江论坛 |
释义 | 2011年4月18日,以"长江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长江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本次长江论坛云集了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长江流域十一个省的政府机构、欧盟和自然基金会等多个国内外组织的代表。论坛主旨为长江流域地区的水资源与其可持续性发展。各代表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资源和水资源保护等多个角度切入讨论,对长江流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提出了各自观点,共同研讨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了《第四届长江论坛南京宣言》。本届长江论坛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主办。 中文名:第四届长江论坛 外文名:The Fourth Yangtze Forum 举办地:南京 举办时间:2011年4月18日-19日 论坛主题:长江与区域发展 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长江水利委员会 概况论坛开幕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主持,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和欧盟驻华使团、瑞士联邦环境署有关官员致辞。胡四一,蔡其华,黄莉新,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副司令杰佛里·多科,西班牙环境、农村与海洋事务部副部长约瑟普·普克索·罗卡莫拉等作了论坛主旨发言。长江干流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领导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中国四大水问题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失衡四大水问题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今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本。”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论坛发言中说: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中国目前正面临四大水问题:一是水多,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二是水少,水资源短缺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水脏,水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水浑,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性改变。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失衡四大水问题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1998年以来,水利部开始了可持续发展型水利探索,针对四大水问题,提出了应对的四个核心要点:一是要给洪水以出路,从洪水控制转向洪水管理,以解决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三是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四是发展绿色经济,维护河流健康。 长江“环境流”的维护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关德辉在论坛发言时介绍了“环境流”概念。关德辉先生说:环境流是指维持淡水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服务所必须的水流的水量、水质和时空分布。尽管属于科学术语,环境流一次仍反映了实现人类安康所必须满足的实际的社会和经济要求。如果我们放手让河流顺应自然,河流便会回报你我。河流将保护我们免遭洪水泛滥,让我们食之有鱼,为我们灌溉庄稼,甚至给我们创造能源——但是,只有在我们将人类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只有在我们让河流顺应自然之旨时,我们的河流才能做到这一切。 关德辉总干事表示,世界自然基金会盼望着与中国政府和其他合作伙伴持续合作,捍卫长江流域无与伦比的丰富资源。 长江与区域发展胡四一指出,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支撑着全国18.8%国土面积、32%人口、34%GDP、26%耕地面积和42%城镇化率的用水安全保障,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包括长江流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沿海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游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游的重庆两江新区、成渝经济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区域规划,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格局,以及目前存在的单位产出资源消耗较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快等问题,都对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长江流域要按照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的总体要求,坚持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基本原则,着眼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带来的流域防洪形势、水资源条件与江湖关系新变化,统筹开发与保护,兼顾兴利与除害,完善流域综合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优化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确保永续利用,让长江更好地造福人民。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发达工业化地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9%的GDP、25%的财政收入和37%的出口总额,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在全国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防洪标准偏低、水资源调控能力薄弱、水资源污染严重和水生态恶化等水问题逐步凸显,长三角地区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我们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和长三角区域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以防洪安全和水环境保护为主线,以优化配置水资源和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继续实施防洪除涝、防风暴潮、长江口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加快水源工程等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着力构筑防洪防台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江苏流域的协调发展江苏省是建立于长江之上的鱼米之乡。省内长江干流全长433公里,流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7%。2003年起,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沿江地区发展优势日益明显,已经成为江苏开发条件优越、经济社会发达、辐射势能强劲的区域。 对于江苏省的“长江规划”,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提出了“依托长江,立足长江,呵护长江”的三点建议。黄立新说,长江是江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其丰富的水资源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省政府今后对于长江流流域的规划将坚持科学规划,调整发展方式强化保护意识。以此达到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届长江论坛南京宣言》本次论坛重要的成果之一《第四届长江论坛南京宣言》在4月18日下午正式发布。这份由所有与会代表共同商讨并决议的宣言倡议中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有关国际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强化区域协作与国际合作,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治江思路,科学处理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承受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完善流域协调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同时,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强化区域发展功能区划,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长江水土、水能、水运、渔业、岸线和滩涂等资源,努力实现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呼吁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分论坛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分别围绕"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河势控制与岸线利用"、"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企业"等分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