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释义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是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天津大沽口的作战。

背景

《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谕令清军悍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主持和加强大沽口防务,将炮台增至6座,共设大炮60门,由4000名清军驻守,并在天津以南15公里处的双港修筑13座小炮台,驻兵把守。英、法政府不满足于《天津条约》的条款,准备利用进京换约之机,再燃战火。

过程

1859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舰队及两国公使先后到达大沽口外,要求从大沽口溯白河而上,武装进京换约。新任直隶总督恒福奉命照会英、法公使,约其由北塘登岸,遭到拒绝。25日晨,联军舰队司令贺布少将亲率13艘舰艇闯入海口,拆除障碍物,并炮击南北两岸炮台,守军发炮还击。15时,海口第一道障碍物被清除,联军舰队即向横锁海口的铁链进逼,并发炮猛轰两岸炮台,守军以猛烈炮火还击。联军旗舰“鸽鸟”号中弹,多人毙命,贺布亦受伤,改乘“鸬鹚”号继续指挥战斗。至16时,联军舰艇几乎全部被击伤,有的被击沉,“鸻鸟”号亦被击毁,仅一人跳水逃脱。17时,联军陆战队千余人分乘20余只小艇,由美国军舰协助拖带,从南岸强行登陆。僧格林沁急调精兵前往阻击,北岸炮台亦发炮支援。联军死伤惨重,被迫于午夜退回舰艇,狼狈撤出海口。

历史评价

此次作战,僧格林沁指挥有方,使联军13艘参战舰艇有6艘丧失战斗力,4艘被击毁击沉,参战官兵1200余人死伤过半。而清军仅32人伤亡,炮台轻度受损。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开放分类:
战争清朝战役历史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5次
最近更新:2012-04-09
创建者:56478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