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椒 |
释义 | 地椒(《嘉佑本草》),全草类。异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学大辞典》),山椒(《中国药植图鉴》),山胡椒(《辽宁经济植物志》)。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的全草。主要分布于内蒙、宁夏、青海、山西等地。祛风解表,行气止痛,用于感冒、头痛、牙痛、腹胀冷痛。 中文学名:地椒 二名法:Thymus quinquecostat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菊亚纲(Asteridae) 目:唇形目(Lamiales) 科:唇形科(Labiatae) 亚科:野芝麻亚科 族:塔花族、百里香亚族(Thyminae) 属:百里香属(Thymus) 种:地椒 T. quinquecostatus 分布区域: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植物形态矮小半灌木状草本,有强烈香气。匍匐茎末端多成不育枝或偶成花枝。茎具四棱,枝紫色,密被绒毛;花枝高2~10cm。叶对生,2~4对,卵形,长0.5~1cm,侧脉2~3对,两面有凹陷腺点;下部的叶柄长约为叶片的一半,上部的叶柄变短。花序头状;花萼略唇形,喉部具毛环;花冠紫红色至粉红色,二唇形,长6.5~8mm;雄蕊4,二强,伸出。小坚果近圆球形或卵圆形。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地、杂草丛中。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北。 同属植物野百里香亦同供药用。其特征为:茎疏生倒卷柔毛。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花小,紫红色;萼片边缘及喉部具白毛;花冠长于萼。小坚果长约1毫米。 性味及采集《嘉佑本草》:“味辛,温,有小毒。” 采制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茎、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芳樟醇、龙脑、香芹酚(carvacrol)、对伞花烃、麝香草酚;叶尚含齐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 含黄芩素葡糖甙、水犀草素-7-葡萄糖甙、芹菜素等黄酮成分,挥发油0.8~1.33%.挥发油中含香荆芥酚53%、对-聚伞花素17%、γ-松油烯8%、α-松油。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1)百里香茎方柱形,多分枝,长5-18cm,直先约1mm;表面紫褐色,幼茎被白色柔毛。节明显,匍匐茎节上具细根。叶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长0.3-1cn,宽1.5-4mm,先端钝或稍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腺点明显。小花集成头状,紫色或淡紫色。小坚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压扁状。气芳香,味辛。 (2)避孕药毛地椒与时里相似,但叶事宽狼状披针形,长0.9-1.2cm,宽3-5mm。显微鉴别叶表面观:展毛地椒上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角质纹理明显,气孔直轴式,腺鳞较多。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60-76μm四周有角质纹理,其与分泌细胞之间,贮有浅黄色分泌物,柄极短,单细胞,四周有12-17个表皮细胞呈辐射状排列。腺毛较多,部单细胞,直径16-20μm,柄短,单细胞。叶脉处的表皮细胞长方形,有单细胞腺毛,并有1-2细胞的非腺毛,长50-108μm。近叶柄处的非腺毛细长,3-8细胞,长约1.2mm,表面有疣状突起。 薄层色谱分别取百里午,展毛地椒挥发油,脱水后用少量乙醚溶解,作供试品液;另取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畦胶G-CMC薄板上,以二氯甲烷展开,展距16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0℃烘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理作用1.消炎作用:花的煎剂或流浸膏可用于支气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护剂。 2.止痛作用:也可用于神经炎或脊神经根炎作止痛剂,此皆因其中含百里香酚之故。 功用主治温中散寒,驱风止痛。治吐逆,腹痛,泄泻,食少痞胀,风寒咳嗽,咽肿,牙疼,身痛,肌肤瘙痒。 ①《嘉佑本草》:“主淋煠肿痛。”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镇痉、驱风、强壮剂。主治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炎症,喉头肿痛。”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止咳化痰,治感冒。” ④《陕西中草药》:“温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风镇痛。治胃寒痛,小腹胀满,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⑤《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暑解热,和胃止呕。”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研末或浸酒。 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感冒,百日咳地椒一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预防中暑、感冒:地椒泡水当茶饮。(《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治百日咳,喉头肿痛:地椒、三颗针、车前草各三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④治胃寒痛,消化不良:地椒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消化不良,腹泻:地椒五钱,滑石一两,甘草二钱,麦芽四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⑥治外伤周身痛:地椒一至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二十四小时,每次服二至三酒盅,每日二次。(《陕西中草药》) ⑦治月经不调:地椒五钱,白龙苍菜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慢性湿疹,皮肤瘙痒:地椒五钱,蒲公英一两。水煎外洗。(《陕甘宁肯中草药选》) ⑨治牙痛:地花椒、川芎藭尖等分,为末,擦之。(《海上名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关节炎 将百里香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3克,行穴位注射。取穴:上肢取外关、肩三针、曲池;下肢取悬钟、足三里、昆仑、阳陵泉、承山、风市、环跳、血海;腰背部取肩井、肺俞、至阳、肾俞、肾脊、八髎。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取2~3个,每天注射1次,每穴注射0.5~1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关节炎28例,有效2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有效16例。其中分别有3例和4例自觉症状消失,关节肿胀基本消退,关节活动逐渐恢复。注射时常有局部疼痛,肌肉丰满部位的穴位疼痛较少。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他异常反应。 ②治疗大骨节病 用地椒草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1~2毫升,10~15次为一疗程。观察533例,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咸明显改善,劳动力恢复或大部恢复)317例,基本治愈及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劳动力部分恢复)214例,无效2例。用药10~45天内疗效最高,有效人数占66.8%;45天后疗效较慢。治愈病例平均天数为40.39天。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③治疗急性胃肠炎 取地椒(野百里香)干品3~4钱(鲜品5~7钱),开水浸泡10分钟后煎服。若呕吐甚,加灶心土3钱。观察48例,其中23例配合针刺足三里、内关、巾脘、大椎等穴,结果均迅速控制症状。一般服药15分钟内呕吐停止;10~30分钟腹痛缓解或消失,最慢者1小时缓解。治疗中未出现严重脱水、昏迷等症;己出现脱水的2例未经补液,用药后24小时内体力基本恢复;1例昏迷患者,加刺人中、百会等穴,24小时内各种症状亦基本缓解。 ④治疗慢性胃痛 以地椒(野百里香)3钱泡茶饮,每日2次,连服7天为一疗程,常需坚持2~3个疗程始见效。共治26例,结果9例治愈,13例显著好转,3例中断治疗,1例严重烧心、泛酸、空腹胃痛者无效。 野百里香有小毒,正常用量无不良反应,若超过2两,可出现头晕、眼胀,血压稍有升高等反应。 生药材鉴定(1)百里香 茎方柱形,多分枝,长5-18cm,直先约1mm;表面紫褐色,幼茎被白色柔毛。节明显,匍匐茎节上具细根。叶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长0.3-1cn,宽1.5-4mm,先端钝或稍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腺点明显。小花集成头状,紫色或淡紫色。小坚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压扁状。气芳香,味辛。 (2)避孕药毛地椒 与时里相似,但叶事宽狼状披针形,长0.9-1.2cm,宽3-5mm。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展毛地椒 上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角质纹理明显,气孔直轴式,腺鳞较多。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60-76μm四周有角质纹理,其与分泌细胞之间,贮有浅黄色分泌物,柄极短,单细胞,四周有12-17个表皮细胞呈辐射状排列。腺毛较多,部单细胞,直径16-20μm,柄短,单细胞。叶脉处的表皮细胞长方形,有单细胞腺毛,并有1-2细胞的非腺毛,长50-108μm。近叶柄处的非腺毛细长,3-8细胞,长约1.2mm,表面有疣状突起。 薄层色谱:分别取百里午,展毛地椒挥发油,脱水后用少量乙醚溶解,作供试品液;另取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畦胶G-CMC薄板上,以二氯甲烷展开,展距16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0℃烘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物应用鉴别】地椒与高良姜均为辛温之品,皆为温中散寒之药,然高良姜偏于治胃寒,善治胃脘冷痛,嗳气呕逆,而地椒偏治脾寒,腹痛泻泄,还可祛风止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