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登泰山 |
释义 | 张养浩青年时代写的这首诗,表现了他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 作品名称:登泰山 创作年代:元代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张养浩 作品原文登泰山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①,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②,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③,满空笙鹤下高寒④。 注释译文【注释】 ①齐州:即济南。烟九点:形容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罗峙。化用李贺《梦天》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 ②井处:居处狭隘,即其下句所言巢居,眼界窄,活动区域小。 ③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在江西省新建县西南,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山下有炼丹井,名崖井。 ④满空笙鹤:传说仙鹤从空而降,接仙人乘鹤在天上的笙乐声中升天而去。高寒:指天上仙人居处。【译文】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作品鉴赏诗人将自己融入诗中,因为泰山的高大,反观到自己的渺小,提出要宽广胸怀,站到高处,去实现一种崭新的自我。这也是“诗言志”这样一种境界。 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象的老练迥然不同。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登泰山作者:陈运和 全诗: 泰山 是被众多跋涉的脚步 印刷出来的一部中国名著 王母池 有不尽的墨汁 十八盘 有铺开的稿纸 南天门 有主题的升华 玉皇顶 有新作的问世 登泰山 起点是构思 终点是好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