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奇经八脉
释义

§ 概述

任督循行图

中医学概念,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别于“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大泽,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经由奇经八脉的调节、蓄积,使人体气血输布灌流组织之机能更加旺盛、有效率。所以《难经》以为:“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

奇经八脉是人体内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脉、阳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的统称。为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奇经”,是指这八条经脉的循行分布不同于十二正经,是“别道奇行”的正经,故又称“奇行之正经”。八脉之间既无表里相合的关系,又无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流注过程。它们与五脏六腑没有络属关系,只与个别脏腑及奇恒之腑中的女子胞、脑等有直接联系。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的一个重要补充。 [1]

§ 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有三:

一、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二、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三、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也与十二经脉不同,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

奇经八脉的共同生理功能为:

1、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骄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 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 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 基本内容

奇经八脉

1、督脉

循行:

①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

② 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

③ 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

④ 上行巅顶,

⑤ 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2、任脉

循行:

①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

② 向上行于阴毛部,

③ 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

④ 到达咽喉部,

⑤ 再上行环绕口唇,

⑥ 经过面部,

⑦ 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浆。

3、冲脉

循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

②向上行于脊柱内,

③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

④上达咽喉,

⑤ 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奇经八脉

4、带脉

循行:

① 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

② 横行绕身一周。

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

5、阴维脉

循行:

① 起于小腹内侧,

② 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

③ 与足太阴经相合,

④ 过胸部,

⑤ 与任脉会于颈部。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6、阳维脉

循行:

① 起于足跟外侧,

② 向上经过外踝,

③ 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

④ 经胁肋后侧,

⑤ 从腋后上肩,

⑥ 至前额,

⑦ 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奇经八脉

7、阴蹻脉

循行:

① 起于足舟骨的后方,

② 上行内踝的上面,

③ 直上沿大腿内侧,

④ 经过阴部,

⑤ 向上沿胸部内侧,

⑥ 进入锁骨上窝,

⑦ 上经人迎的前面,

⑧ 过颧部,

⑨ 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8、阳蹻脉

循行:

① 起于足跟外侧,

② 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

③ 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承泣;睛明;风池。

§ 医学应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各科的诊断和治疗都要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与气功都直接作用于奇经八脉。如有关外感热病、神经系统疾患、胸腹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脏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脉而辨证,又要选入归奇经之药配方治疗。气功中练功之“大小周天”皆以奇经八脉为核心。推拿按摩同样不离任督二脉及阴阳脉,故古称为“按”。最突出的是针灸临床,既可以在八脉上进行切诊,又是选取治疗穴位的方法。尤其任督二脉有所辖独立腧穴,各穴治疗范围皆不同,多为临床常用重点穴位。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为“交经八穴”,今通称为“八脉交会穴”。初时依分经辨证选配此八穴,称为“阴四针、阳四针”,其疗效显著,后在按时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经八脉纳入于八卦而按时序方位取穴,称作“奇经纳卦法”,今通称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独树一帜。

中医从无科室之分,阴阳五行乃相生相克犹水能浮舟亦能复舟之理.分科只会害人,为之屠夫也.奇经八脉固然重要,可它为人体表也,是阴生阳固之意,阴不生哪来之阳,再以中药之里来讲,药之五性是以阴五脏之治,而不是药五性治其表。

§ 养生

奇经八脉

开通奇经,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开通奇经八脉法,乃是传统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之要程。历代祖师奉为绝秘,在各丹经、道书中均无泄露。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曰 “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 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千峰老人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一书中首次将此功法批露于世,并对此功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千峰弟子牛金宝在《养生延寿法》一书中对奇经八脉做了比较细致的论述。虽然如此,但要真正的全部了解并掌握运用此功法并非易事。

八脉之中尤任、督二脉最为重要。在整个性命双修修炼过程中作用极大,古曰: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意通八脉用法为:取坐势,二目垂帘,含光凝神,闭口藏舌,心不外驰,一意归中,待呼吸气调匀后,用鼻根呼吸。一吸由会阴穴沿督脉徐徐以意领气走尾闾,夹脊,玉枕至百会稍停,二呼沿任脉走祖窍,绛宫,气穴至生死窍微停。三吸由生死窍提起至气穴处分开至背后两侧上升至两肩窝。四呼由两肩窝分开双行走两臂外侧阳维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劳宫穴。五吸从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胸前双乳稍上处稍停。六呼双下至带脉沿气穴归并一处回到会阴穴。七吸由会阴穴直上走冲脉上升于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穴稍停。八呼由绛宫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侧阳跷脉至涌泉穴稍停。九吸从两涌泉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跷脉至会阴穴合并升至气穴稍停。十呼由气穴下降至生死窍定住。 会阴穴又为生死窍,古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八脉起于会阴穴,又归于生死窍,故耳丹家将生死窍视为八脉之总根。

此开通八脉用法简单易学,但作用不可小视,小则祛病强身,大则延年益寿,它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气集散,周流一身,气合自然,消阴长阳,待到水中火发,雪里开花,黄芽可得矣。但气通、精通非经明师口传不可胡猜乱用以免出现差错。赵魁一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刘名瑞曰:尻督一开通属阳,法轮长转身体康。柳华阳祖师曰:亲自在脉中行过数百次方能成就。

§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 历史延革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散见于《内经》。

任、督、冲三脉见于《素问·骨空论》;

带脉见于《素问·痿论》;

冲脉又散见于《素问·举痛论》、《灵枢·动输》、《灵枢·百病始生》、《灵枢·逆顺肥瘦》;

冲、任二脉又见于《灵枢·五音五味》;

带脉又见于《灵枢·经别》;

阴脉见于《灵枢·脉度》;

阴、阳脉又见于《灵枢·寒热病》;

阴、阳维脉均见于《素问·刺腰痛论》。

后来《难经》对奇经八脉进行了整理、归纳和补充,并首次提出了奇经八脉这一统称。

到《针灸甲乙经》时才将奇经八脉所辖腧穴载入,其中任督二脉有单独所辖腧穴,其余六脉则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有交会腧穴。

元代滑寿在忽泰必烈所著《金兰循经》(已佚)基础上撰写成《十四经发挥》一书,即将有腧穴的十二经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

明代李时珍对奇经八脉进行了考证及补充,撰成《奇经八脉考》,使奇经八脉的论述达到较为完善的阶段,沿用至今。[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