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笃才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笃才村隶属于安宁市太平镇,属于半山区。位于太平镇北边,距离太平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区7公里,东邻桥头糍粑铺,南邻连然镇小桃花,西邻连然镇黑土厂,北邻西山区团结乡。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73户,有乡村人口2555人,其中农业人口2555人,劳动力200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87人。全村国土面积有17.71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96.2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有耕地849.08亩,其中人均耕地0.34亩;有林地15736.50亩。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73户,有乡村人口2555人,其中农业人口2555人,劳动力200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87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1542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8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收入为主。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五通,无路灯。全村有905户通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有973户通电,有58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9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93.01%、100%、60.02%、92.3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08户(分别占总数的93.73%和83.04%。 该村到集镇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农民群众出行交通便利。全村共拥有汽车151辆,拖拉机25辆,摩托车10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6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1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32.63亩,有效灌溉率为77.9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32.6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1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5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821亩(其中:地3821亩),人均耕地2.03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红苕等作物;拥有林地16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2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3亩,主要种植核桃、木漆、板栗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7664亩,其他面积2125亩。有铜、铁等资源。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4.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9.8万元,占总收入的39.2%;畜牧业收入69万元,占总收入的23.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89头,肉羊26头);林业收入23万元,占总收入的9%;第二、三产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5%;工资性收入46万元,占总收入的18%。农民人均纯收入99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20人(占劳动力的28%),在省内务工160人,到省外务工160人。 特色经济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省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经济林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404户,共乡村人口1891人,其中男性1053人,女性838人。其中农业人口1886人,劳动力1141人。该村以汉族族为主,是汉族、彝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381人,苗族424人,彝族86人。 到2006年底,全村享受低保10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9.2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77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213人,距离高桥中学9.2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3人,其中小学生162人,中学生51人。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人口信息、农村低保等。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1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732.11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70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20人,少数民族党员5人,其中男党员13人、女党员7人。该村党支部2006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下设毛坡、青岗林等17个村民小组。 人文地理每年有端午节苗族花山节、七月彝族火把节、汉族春节、中秋节。耕作方式落后,部分自然村不通公路,运输基本靠人背马驮。 新农村建设一、规划情况 围绕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要求,以"抓重点、强示范、突出亮点"和"近抓养殖打基础,远抓林果强后劲"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民主管理。 二、推进情况围绕"示范先行,因地制宜"的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产业结构调整 已经完成核桃、珠芽魔芋、生姜、稻田养鱼、三元杂交能繁母猪等产业规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沼气池和"五改"工程规划建设,房屋量化、院坝改建工程、正在实施中,公路建设和作业路建设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三)民主管理 在村务管理中实行村务、政务公开,村民"一事一议",推进村民自治,充分调动了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发展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四)培训新型农民,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素质培训,"乡风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促进。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慢,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资金投入不足。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如:核桃、板栗、木漆等)和畜牧业(如:猪、牛、羊等)。利用自然资源,引进外资开采铜、铁矿,加大外出劳务输出力度,提高村民科技意识,使村民成为善管理、会经营,懂文化的新型农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