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蟾宫曲·酒
释义

作品原文

[双调]蟾宫曲酒 无名氏

酒能消闷海愁山,酒到心头,春满人间。这酒痛饮忘形,微饮忘忧,好饮忘餐。一个烦恼人乞惆似阿难①,才吃了两三杯可戏如潘安②。止渴消烦,透节通关;注血和颜,解暑温寒。这酒则是汉钟离的葫芦③,葫芦儿里救命的灵丹!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乞惆:同“仡伯”,皱紧的模样。阿难:释迦牟尼的弟子,其塑像常作悲苦状。②可戏:又作“可喜”,元人方言,漂亮。潘安:晋代文学家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为古代美男子的代表。③汉钟离:钟离权,唐人,世传“八仙”之一。因其自号“天下都散汉钟离权”,人以“汉”字下读,遂传为“汉钟离”。民间传说他有葫芦仙丹,可起死回生。

作品译文

任凭愁闷如海如山,有了酒就能驱散。美酒下到心头,人间顿觉充满春天。这酒痛饮可忘记自己的存在,小饮可忘记忧愁,畅饮可忘记吃饭。一个烦恼人像阿难那样蹙眉皱面,才喝两三杯就变作漂亮的美男。它解除口渴,消除闷烦,通透关节,打通经络,充注血脉,温和容颜,解消暑气,驱除风寒。这酒真是钟离仙的葫芦,葫芦里的救命灵丹!

作品鉴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黄庭坚《西江月》)……古代的诗词中,有关酒的赞述评论真是汗牛充栋,散曲自然也不能例外。这支小令就作了系统的铺陈。起首第一句就总述了酒的功效。“闷海愁山”,用了极度的夸张,却以“酒能消”三字举重若轻地加以化解。紧接着,“酒到心头,春满人间”,一组畅达而形象的流水对,极富诗情画意,有力地支持了前句的断言。四至六句,从“痛饮”、“微饮”、“好饮”的三种不同方式具体阐述酒的妙处,道人所未曾道。三种饮法的共同点是“忘”,也就是对“酒能消闷海愁山”的进一步说明。而七八两句则举了生活的实例,从“乞惆似阿难”到“可戏如潘安”,生动地说明了饮酒的魔力。佛殿的塑像,即使不至狰狞,但蹙眉皱容、垂目悲苦,给人留下怪奇的印象至深;而古人有“貌比潘安”的习语,这一丑一妍,对比十分真切。所以这两句虽然带有夸张的成分,却并不使人感觉荒诞。“烦恼人”通过酒的调治而妙手回春,这就巧妙地呼应了“酒到心头,春满人间”的上文。以下四句又用了不同的写法,以二字一意的四字短句,犹如爆豆一般接连迸出,语若贯珠,如数家珍,显出一种畅谈快举、毋庸置疑的自信。而这些又是家喻户晓、实实在在的效用。这样,就自然引出了末两句的总结,即酒无异于仙丹妙药。末两句是通过比拟来表现的,而比拟中仍带着递进,显示出强烈的感情色彩。诗词咏酒,往往重于凝练。而散曲就较能自由淋漓地铺陈,横说竖说,还能穿插生动夸张的对比与清新活泼的生活语言。不过,本篇并非酒类广告,也不是在单纯地就酒论酒。它的重点显然在于“酒能消闷海愁山”,所穿插的“止渴消烦,透节通关”之类,不过是借以点缀,从曲末将酒提高到“救命灵丹”的偏激高度也能证明这一点。借拔高酒的地位来暗示“闷海愁山”的现实存在,发泄对社会、人生种种黑暗、郁塞的牢骚,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