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 |
释义 | 灵璧石文化投资集团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英文翻译:ChimeShihfangart investment management center )全球最大的灵璧石文化投资集团公司,是由王恒奎创建。2010年7月,投资5千多万元人民币建立灵璧石艺术品展览中心。2011年6月,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正式与灵璧县文化局签署合作协议。并与2011年9月与苏州市金鸡湖月光码头及市中心石路山塘街两家商家签署投资合作意向。每年约投资1000万。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在灵璧石产地安徽省灵璧县设立集团公司总部。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香港、等地重点投资发展。 公司名称: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 外文名称:ChimeShihfangart investment management center 总部地点:灵璧(中国)成立时间:2010年7月7日(中国总部) 经营范围:艺术品 公司性质:政府合作创始人:王恒奎 企业经营理念私家传世艺术品牌典范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围绕企业经营理念来不段研发推出新的艺术作品。 重点打造国际化中国艺术品牌。2011年之后,中国政府注重发展文化产业。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将会以国家政策为基本方针,致力于发展好中国灵璧石文化产业。 灵璧石文化介绍灵璧石出自于安徽灵璧县。又称磬石(八音石),产于该县磬石山北麓平畴间。现在,产于灵璧和附近区域的都称为灵璧石。 灵璧自古出奇石,明朝时,即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灵璧观赏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其中以黑色最具特色。观之,其色如墨;击之,其声如磬。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媛诗仙。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位居首位。“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观赏石,又称“奇石”、“巧石”、“石玩”、“欣赏石”等,大都形状奇特,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经过采集、修整或略作加工后,尚可成为一种特殊的天然艺术品。 其种类有自然景观观赏石,即巨型的天然奇石,只可观览,无法收藏; 园林庭院观赏石,可群体也可单独置放; 室内观赏石,一般为中小型,陈列于房厅的几案台桌上。 观赏石应具有形奇、纹妙、色美、质精的特点,有些观赏石还讲究“瘦、绉、透、漏”四形,或“清、奇、古、丑、朴、拙、顽、怪”等。归结起来是取其自然美。中国石文化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汉唐以来已被较多注意,不少文人墨客以赏石、藏石、论石为乐。至近代更为发展。 所谓灵壁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更奇的是击之灵壁石做的磐。“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一首宋代人赞美灵壁石的诗。灵壁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目前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壁。 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 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 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编辑本段]灵璧石收藏投资指南 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一身,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史悠久的灵璧石收藏迎来了新一轮高潮。随着人们生活质 量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寻石、藏石、赏石的行列,收藏队伍和市场规模蔚为壮观。 灵璧石的独特魅力 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在灵璧所产的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磬的首选材料。而收藏意义上的灵璧石,主要是指青黑磬石奇石。随着收藏的不断发展,灵璧石作为赏石的概念也得到不断丰富,逐步包含了纹石、五彩石、透花石、皖螺石、彩色白灵璧等。 灵璧石的收藏和赏玩称得上是盛名久享。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南宋《云林石谱》上记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之所以受到诸多名士如此钟爱,是因为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的收藏市场 中国灵璧石,因出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而得名,在晚元古代震旦纪(距今约8一4.4亿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为近各类灵璧石矿体,形成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在印支构造运动后,地产发生褶皱和断裂,在燕山构造运动中伴有火山岩喷发运动,出现岩浆岩地质,形成最负盛名的灵璧石。 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高潮。 此后即少有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士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三十七年,御史张鸿来灵璧觅石,于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开始了又一轮发坑取石的热潮,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广陵散”。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新一轮收藏热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三次。1990年以后,国内大城市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有实力的收藏家,慕名前往灵璧石的主要产地--灵璧县鱼沟镇等地,寻觅、挖掘、收购灵璧石。在产地,当时一件上品的石头,价格不过数十元、上百元,但稍加整理运往外地往往就增值十倍百倍;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一件45厘米高的灵璧石拍品,成交价达到6.8万美金……市场价值的飙升极大地刺激了灵璧石的收藏和开掘,当地群众视采石为致富途径,纷纷挖地觅石。由于灵璧石多产于地下深处,滥采乱挖不仅造成了灵璧石资源的盲目流失,而且对大量农田造成了破坏。宿州市政府于2004年9月1日实施了《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体制、开采经营、保护利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灵璧县依据这一地方法规加大了管理力度,规范开采行为。 按照收藏市场规律,藏品的市场价值往往由其文化价值和供给情况所决定。灵璧石具备的天然艺术品唯一性和资源不可再生性,也就具有了值得期待的升值空间。由于存世的“老灵璧”多是体量巨大的园林景观,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宫、开封大相国寺、苏州网师园等名胜之地,能够上市的“老灵璧”十分罕见。因此,现代灵璧石精品价格不断飚升。有藏友五六年前以几十元收购的一件名为“妙笔生花”的小件灵璧石,今年初转让出售的价格是1万多元;至于一些体量更大、造型更好的灵璧石,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收进到几万元、几十万元转手,市场上早已是屡见不鲜。灵璧石的收藏交易,除了散见于一些拍卖活动和奇石展会、赏石店面外,主要集中在安徽灵璧和江苏徐州等地,尤其是灵璧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中国磬石坊国际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灵璧石市场十分规范和繁荣。记者实地采访时看到,中国磬石坊国际交易中心近5000平方米的大厅里,展示着1000多件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灵璧石,价位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这里为进场交易的灵璧石提供专家鉴定,提供鉴定证书,采取专家评估定价和卖主标定最低价两种形式,为买卖双方提供诚信、公平的交易平台。交易中心还进行网上展示、交易,最大限度地方便收藏者。 灵璧石的收藏常识 灵璧石的分类过去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给藏友收藏带来了诸多麻烦。2004年,灵璧县人民政府举办首届中国灵璧石文化节期间,赏石专家郑锦之先生在主编《中国灵璧石精品荟萃》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中国灵璧石精品荟萃》的分类,按体量大小,分为园林石、厅堂石、案头石和把玩石;按质量分为纹石、磬石、五色石和其他品类;按形象分为景观石、象形石、禅意石等。上述分类中,除园林石因为体量的因素,一般藏友很少涉足外,其他都可以根据喜好作为收藏对象。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灵璧石收藏中的文化因素十分重要,一件藏品不仅要有好的品相,还要有点石成金的“命名”和相得益彰的“配座”。目前藏市中,拣品相之“漏”已经很难,但是高人一筹的文化素养往往可以在藏品的“命名”和“配座”上,收获意外之喜。 与其他热门收藏一样,灵璧石收藏也存在着造假作伪现象。造假者常常对自然形成的石头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等手法。专家指出,由于灵璧石硬度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刮出石屑即为假灵璧;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也是一种简便分辨标准。另外,选择象形石,要注意观察象形的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有胶粘痕迹。至于用电钻电锉斧凿、切面、锯底后,再用细砂磨、盐酸渍来处理的作伪手法,则需要专家进行鉴别了。 磬石坊集团文化产业灵璧石历史介绍灵璧奇石是中华民族灿烂艺术文化中的瑰宝,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距今9亿年),她涵盖了“形体、质地、色彩、纹理、光泽、音韵”六大美学要素,集“皱、漏、瘦、透、伛、悬、清、丑、奇、秀、险、幽”十二观赏靓点于一体,因此曾被乾隆帝誉为“天下第一石”!灵璧石美在自然,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石质坚韧、流光溢彩,其人物鸟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其峰峦洞壑殚奇尽怪、岩岫奇巧,故而永葆天趣,美玉莫竞,为文窗清供及园林叠山之冠。赏之如观一世界、感一亘古、视一山河、悟一乾坤,雄壮中见绮丽、博远中有幽美,使人进入奇中见美的玄妙境地。灵璧石也可呈现“一拳之小当千仞之高,片掌之大体百里之回”的意境,内温佛学禅意,引发人们心石交融,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进而深感大自然的无限妙趣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历代王公贵族、高人雅士均视灵璧石为珍宝而掇取收藏,故宋代诗人方岩之脍赞:“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此句遂成千古绝唱!其极为珍贵,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一、灵璧磐石的形成 在晚元古代震旦纪(距今9亿年)期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海水漫及灵璧县境内,灵璧成为浅海之海滨。此间原先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生长,形成礁体,在海相沉积相互作用下礁石发育成今天各类灵璧石矿体。在震旦系构造上沉积并形成了震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进入古生代(距今约4-2.3亿年)经过加里东构造运动,地壳抬升为陆地后经华力西构造运动又下沉为浅海泻湖。直至中生代(距今约2亿年),经印支构造运动灵璧一带才隆起为陆地,海水从此销声匿迹。在印支结构运动期间,灵璧境内地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又发生了燕山构造运动,伴有火山岩喷发活动,出现了岩浆岩地质。进入新生代(距今大约1.2千万年),在石灰岩泻蚀地区沉积了第三纪地层。近900万年形成了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层。由此观之,我们今天所见的灵璧石,其形成期最长者距今约8亿年,最短亦在900万年之久,可谓天地之悠悠,自然之造化。在地壳各类运动中由于具有发声的金属(铜或铁)溶于碳酸盐溶液中成矿,故灵璧石音韵独特,或如铜钟混响,或清脆金丽。 二、灵璧石小史 据史记记载,商代即以灵璧石制罄,以供大型礼仪活动演奏之用。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同时也有“泗滨美石”之说,《尚书·传》也记载“泗水涯中见石,可以为罄”即灵璧石。北宋年间灵璧石被列为贡品向朝廷进奉;明洪武年间曾以灵璧石制罄遍赐名府文庙。古书《吕氏春秋》、《云林石谱》、《研山铭》、《长物志》、《洞天清录集》、《灵璧石赋》、《却璧铭》、《研山歌》、《后周书》、《挥尘录》、《灵璧香山》、《宋史》上皆有灵璧石之记载。近年来由于赏石文化的繁荣发展,灵璧石更是声名鹊起、享誉海内外,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广大爱石者垂青! 三、历代名人与灵璧石 灵璧奇石,灵性十足,传说能镇宅趋吉、祈福纳祥,取“石(时)来运转之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酷爱灵璧石,常对灵璧石鉴赏赋诗。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广搜天下佳石制砚,置砚务官开发灵璧砚山,获一方绝砚,上有三十六峰,天生砚池,即可砚墨实用,又可清供观赏,后主爱之如宝。后来这枚砚山被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所得,又被评砚家苏仲恭相中,以丹阳大宅换砚,米芾由此轻落一处房产。米芾是我国有名的石癖,他在涟水(今江苏涟水)任职,因地近灵璧,故蓄石甚丰,他公事少做,顽石如痴如醉,而每日癫狂拜石,据南宋费《梁溪漫志》载:米 守濡须城时,闻河旁有怪石,令人移至州衙赏玩,见石形状怪异,甚感惊奇,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米芾焚香拜石的情境,令人忍俊不禁,传为一段佳话! 灵璧石乐器安徽灵璧磬石乐器已研制成功,已申请国家专利。 省科技厅获悉,用灵璧磬石制作的传统民族乐器研制成功,并于近日申请了国家专利。 灵璧磬石是中华四大观赏石,其造型千姿百态,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由于石头本身在共振性能上的差异,先人们从未用它制作过轻声乐器。在《尚书.礼记》中曾有皇家采石制磬的记载,当时灵璧石只是用于打击乐器,至于用灵璧石制作石质二胡、笛子、中阮等吹奏、弹唱乐器,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至今从未听说。这次,灵璧县剧团同磬石坊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原研发工厂:灵峰工艺厂)合作,历时一年研发出来的磬石二胡、磬石笛子、改良磬石琴、磬石中阮等系列磬石乐器,填补了中国民乐史上的空白。据了解,与传统材料制作的乐器相比,用灵璧磬石制作的二胡、笛子、中阮等,不仅外观古朴典雅、质感强烈,而且具有天然石质独有的厚重音质,柔美动听,既可用于独奏,也可用于乐团合奏,是集艺术赏析、收藏、实用于一身的珍品。 园林石园林石,无石不成园,石头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之一,正是因为具备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而也成为园林意境营造的最佳要素。它既是古典园林的工程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造景材料、装饰材料。通过建筑与造景又在园境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古代造园家通过对石头的巧妙利用和设置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自然情趣,也营造出了独具华夏审美特色的园林意境。 艺术特性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之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在美学上园境和诗境、画境是共通的,有共同之处。这共同之处就是“境生于象外”。“诗境、画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孤立的一座建筑,不是有限的一片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叶朗)这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能使孤立、静止的物象生动丰富起来,给予游览者更充分的美的感受,并能激发观赏者心灵意趣的释放,唤起审美邈思,促成意偕境生。 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要借助实物来构成。以具体的实物来营造意境容易产生滞碍于物的弊端,妨碍了意境中虚灵之气的生发,限制了“境生于象外”的自由。所以就要寻找一种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意的造园要素。它既是具体之物,可以构置实有的园林空间,又兼具艺术符号的灵动抽象,富于意义的阐发空间。能够以有形沟通无形,从有限跨越无限,创造出于“境生于象外”的意境空间。 园林石就是具备以上特性的造园材料。 石在意境营造中的实用 综述石在具体的意境营造过程中,其作用可分两方面:实用和虚用。“实用”是指“石”在具体的园林环境中,依凭其物质形态所起的造景功能。这主要是指石在“意境”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功用。“虚用”是由于“石”本身所具有的隐喻意义在审美主体身上引发的联想和意义生成。实用依凭着石的物质属性及物态形式,重于实境的营建。虚用阐发了寄寓在“石”身上抽象的文化含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遐思,重于虚境中“意”的营造。意境之“境”包括两个部分:“象”和“象外之象”。“象”就是实境,“象外之象”就是虚境。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功夫全要落实到对实境的营构上。“石”在意境营造中的实用就是利用石头来为园造景,营构实境,为生成意境创造物质环境。 营构缩微山水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是园景营造的重点。所以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境就是“山景”。自然界奇峰叠岫、崇山深壑,高逾万仞、绵延千里,自然不可能真的搬到园子中来。中国古代造园家就取法山水画“咫尺万里”的写意手段,堆土 叠石,模写山川,对空间进行自由的收缩。“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周武忠)应目会心,神游山川。所以,叠石为假山就成为古代园林中最具特色和最富表现力的园景形象,堆叠假山也成了“石”在古代园林中营造园景最主要的用途。 分景隔景和借景通过对石景巧妙的空间安排来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游赏者的审美感受,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生成空间。石在此既是景观,又是空间布局的手段,一举两得。通过对“石”的巧妙设置,使得本来一览无遗的有限空间曲折迂回,趣味横生。增加了景色的层次,使景观意趣多样化,扩大了观赏者心理上的空间感受。 镌文刻石为园境点题立意,表现园林的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追求诗情画意,园林的意境不单是通过山石、草木、池沼、亭榭等物质形态的景观显现出来。园林内的匾额、碑刻、对联,如同花木竹石一样也是组成园景、创造意境的重要因素。中国园林运用这些文化符号“来点景、立意,表现园林的艺术境界,引导人们获得园林意境美的享受”,(周武忠)诗文、书法、题额不单营造了古朴典雅的气氛,更起了烘托园境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石头在中国园林中是镌刻诗文、题写碑额的重要载体。石的天然质朴的外形、质感和汉字书法富有动感画意的线条的有机结合,本身就寓意了人力和自然的统一,体现着中国园林的审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整个园林犹如一幅写意山水,镌刻诗文的碑石就是这幅立体绘画上的边款、印章,是园林整体有机的一部分。 修筑景观建筑和辅助设施此时它们既是工程上的实用建材,也是营造园林意境的装饰要素。明代杰出的造园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说:“园林砌路,堆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曲折高卑,从山摄壑,惟斯如一”,“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湖古削铺,波纹汹涌……路径寻常,阶除脱俗”,以天然石块砌就的园径能造成一种令人脱俗的清雅意境,所以他总结道“花环窄路偏宜石”。石材出于自然神工,它的质地、颜色、纹理、质感非人力所能及,最具自然造化的天然意趣。陈从周在谈及施工用石时也说“冰裂纹铺地取青石及黄石,雅洁易自由拼合”,以它为料铺砌路面,既坚固不易受损,又具天然质感纹理,一派纯朴天趣,可以很好地促成意境生成。所以园林建筑上应用这些天然石料,大多是按需粗刻成形,很少精雕细刻,不粉饰不涂圬,以露出天然的质地、纹理、色彩,求的就是人工中透出自然的韵味。这正是“天人合一”观念在园林材料使用上的体现。 园林选石讲究瘦漏皱透这种不规则、不对称的奇形怪状,不仅表现了变动不居、石无定相的天趣,更包含着勃勃的自然生机。静态中内含着动态,无生命中蕴含了有生命。“坐对石峰,透漏具备,而皴法之明快,线条之飞俊,虽静尤动”。(陈从周)这种“自然之文”的动人形式使得“瘦漏生奇,灵珑安巧”(计成)。单块赏石也可成为园林一景。有的园子狭小局促,堆不下假山,就选择一两块奇石立于池畔花间,檐下树旁,甚至陈于窗前桌畔,用作案头清供,石形巍峨,也可作丘壑烟岚之想。“一卷特立,安置有情,时时坐卧其旁,即可慰泉石膏肓之癖”(李渔)。园中陈设的观赏石,多是石形奇特,以单取胜,单块特置,大小不拘。在设置这些单块赏石时要根据它的体量大小,形貌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它周围的空间环境。大者数丈,须绕行仰视,像苏州的瑞云峰、冠云峰,上海的玉玲珑等,体量都很大,就必须设置在空阔显豁的空间,方能充分展示出它的美来。小者寸余,俯首谛视,方见其妙,就要设置相应的小环境来衬托它。至小者,甚至可以置于盆中,用作盆景,此时盆即园,石即山,数茎寸草即成茂林。 缘石而生的这些有形之景为意境生成构筑了具体的物质环境,提供了意趣生发、意境营造的审美对象和空间,但这仅仅是意境生成的物质基础。客观物景是否内涵着生动意趣和深厚意蕴,并且能否被体悟、被感发出来是意境生成的第二个条件。这被集中体现在“石”的虚用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