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德胜镇
释义
1 广西宜州市德胜镇

德胜镇,这个镇名在我国比较常见,在广西省、江西省和江苏省都有同名的乡镇。

镇情简介

德胜镇位于宜州市西部40公里处,与河池、环江两县交界,是我国西部通往南部沿海地区的咽喉要道,被人们誉为 “金三角”,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总面积309平方公里,辖19 个行政村(街),184个自然屯,9868户,4.3万人,其中,镇城人口1.6万人, 境内聚居着汉族、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等民族,其中壮族占90%以上。 黔桂铁路和323国道线穿境而过,在境内总长22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靠这两条经济命脉全镇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该镇国民生产总产值达4.5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7亿元,财政收入达1225.6万元。在全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德胜镇耕地面积5.5万亩,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解放后初属宜山县第八区,1957年改为德胜乡,1958年为超美人民公社,1962年与围道人民公社合并为德胜区,1966年改称德胜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改为德胜镇。辖19个村(社区),185个自然屯,3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万人,镇区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万人,非农业人口0.74万人;以壮族为主,壮族38641人,汉族7402人。镇区内设有卫生院、中小学、财政所、工商所、派出所、计划生育服务所、文化广播电视站、企业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镇建设管理站、农业服务中心等30个镇直单位,镇辖区内黔桂铁路、金宜高等级公路、都环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历来为大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是桂西北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地,素有“金三角”的美称。

近年来,凭借区位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2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自治区小康文明示范镇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区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自治区小康文明示范镇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广西科技进步乡镇、连续三届获自治区“南珠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竞赛特等奖、自治区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德胜镇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甘蔗、桑蚕、畜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其它种植业和林业、渔业均有发展经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这些年,经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花卉、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等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万亩;甘蔗种植面积2.33万亩,甘蔗总产量达9.5吨;桑园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年鲜茧产量达4.6万吨。饲养猪、牛、羊等牲畜1.9万头,食用菌种植面积23万平方米,水果种植面积6411亩,总产量2520多吨。

镇内有拉浪林场、红兰酒厂、昌泰合金、竹仓煤矿、德鑫胶合板厂等一批企业,其中50万元以上企业2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0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556户,私营企业1096个,全镇呈现无限商机。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德胜镇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来拉动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全镇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启动建设育才小区、镇区排水渠工程;德福路建设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对旧城区街道(德胜大道)路面及配套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建设;新建大型停车场1个、垃圾中转站1个、新增垃圾箱300个、新种路树230棵、硬化路面5.5万平方米、铺设街砖1.7万平方米。

镇区有镇级图书馆1个、村级图书室5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村级文艺队12支、村级篮球队23支、灯光篮球场18个,图书馆藏书量3.7万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成地罗清水潭屯的休闲娱乐广场和围道高力屯文化室,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德胜境内有明代建造的德胜古城遗址、西门汉墓群、大风光石刻、太平军与地方团激战古战场遗址、国家3A级景区金浪湾、北方庙景区、赛平花卉基地、寻夫岭、寿山寺、北山寺、火把洞、鸣琴山等旅游景点。德胜红兰酒、粽子、炒年糕因工艺细致和味道鲜美而闻名区内外。

经济发展

德胜镇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桑蚕,经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花卉、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等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德胜镇共有企业1120家,其中包括德胜镇铝厂和拉浪林场、电杆厂、红兰酒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德胜镇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来拉动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1996年,对德胜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使德胜镇规划布局日趋合理、科学,近两年全镇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修建街道6条,共长7.2公里,并完善路灯、绿化、通讯、供水、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投资250万元新建农贸市场两个,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城区面积由原来1平方公里增至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6万人,绿化面积达6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力地推动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德胜镇共有个体工商户556户,私营企业1096个,德胜镇呈现无限商机。

文明建设

该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6年该镇荣获自治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1997 年获自治区“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授予“知识工程”先进单位;

1997年评为河池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自治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

1997年被列入区、地创建文明城镇试点镇;

1999年被确定为全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基地;

1999年被确定为地区创“三优”小康文明示范镇

2000年被自治区指定为小城镇综合整治试点镇

2001年荣获全国、全区、全地区、全市四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业经济项目

德胜镇发展农业经济主要项目有:

食用菌(草菇、平菇、香菇、鸡腿菇、茶薪菇、蘑菇、银耳、木耳等)

蔬 菜(珍珠番茄、槟榔芋、荷兰豆、法国细刀豆等)

家 禽(汉鸭、水鸭、鹅、三黄鸡、本地土鸡等)

珍 禽(樱桃鹅、鸳鸯鸭、黑凤凰、蓝孔雀等)

畜 牧(巴马香猪、肉狗、肥牛、山羊等)

花 卉(绿化树苗、草皮、盆景、盆花等 )

水 产(四大家鱼、土鲶鱼、土塘角、黄鳝、青虾等)

企 业(华海食品厂、德胜铝厂、德胜酒厂、电杆厂等)

2 江西黎川县德胜镇

简介

德胜位于江西省黎川县东南部,东与福建省邵武市、泰宁县接壤,南与福建省建宁县,本县岩泉林场毗连,西与本县宏村镇、社苹乡相邻,北与本县日峰镇、潭溪乡、熊村镇交界。

德胜镇是2001年3月经江西省民政厅批准,于2004年8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

德胜是闽、浙、赣苏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著名的团村战役主战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邵式平、方志纯、肖劲光等曾在这里建立苏维埃闽赣省政府。

德胜镇政府现下辖黎明、东山、新店、德胜、茅店5个行政村,84个村小组和德胜关居民委员会,全镇5068户,218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94人),设有6所中、小学,1所卫生院,1所幼儿园,1所敬老院。

地理概况

德胜镇地处武夷山中段西侧,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弃沛。年平均气温为17.27℃,降雨量为2006毫米,无霜期为272天,镇域面积158.09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9.5万亩,农业用地1.5万亩。

境内交通便利,黎(川)泰(宁)公路由北向南纵贯全镇,距(北)京福(州)高速公路黎川入口处仅22公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服务网络、供电联网线路覆盖全镇。

自然资源

德胜镇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林业资源方面,现有毛竹5.5万亩,杉木3万亩,其他林木8万亩,毛竹立竹量800万根,木材蓄积量50万立方米,珍稀野生动植物有野猪、豪猪、岩羊、猴、狗熊、穿山甲、麂子、猴面鹰、猫头鹰、银杏、红豆杉、黄莲、中化猕猴。杉木、松木、枫、荷、栎、香樟木、毛竹制品、鲜笋、笋干、茶叶、食用菌(香菇、木耳、茶树菇、竹荪)等名特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矿产资源方面,稀土、石英、瓷土、钽、铌、铅、锌、铝、钨、金等均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瓷土、石英、金等已开发利用,探明的茅店大坪大型钽铌矿正在积极招商中。水利资源方面,境内莲荷峰是黎滩河发源地之一,有大小河流12条,总长80.5公里,全年径流量1.976亿立方米,现已建有梯级水电站8座,装机总量4450千瓦/小时,尚有巨大的梯级电力开发潜力。

德胜镇现有耕地面积1.47万余亩,2005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含复种)2.2万亩,粮食总产量近8000千吨,现有毛竹林5.5万亩,年产冬笋250吨,春笋350吨,笋干500吨,小山竹笋200吨,毛竹近10万根,2006年烤烟种植面积1700亩,放养香菇、茶菇超过1000万筒,年产茶薪菇近300吨,栽培竹荪300亩,年产竹荪菇约8吨。

发展中的德胜镇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古驿新镇,旗开德胜”的未来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3 江苏海门市德胜镇

简介

德胜镇总面积54.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7万,总耕地面积4.32万亩,设有2个居委会(德兴街、镇南路);12个村委会(文俊、平山、金锁、瑞南、瑞祥、瑞北、李彬、新凤、银才、德新、贤高、汇通)。2007年财政收入1.01亿元 粮食产量4362吨。全国千强镇、江苏省文明镇、南通市五十强镇。这里民风纯朴,经济繁荣,社会事业发达,发展优势凸现。

区位及交通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江苏省海门市市区北5公里,西距南通市区30公里,距南通兴东机场25公里、浦东机场150公里、虹桥机场100公里。

交通优势凸现。德胜镇南临宁启高速公路海门道口,海二公路等6条高级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已成为海门重要的交通枢纽、陆上大门。

农业发展

农业富有特色。德胜镇的经济作物占比达82%,中高效经济作物占比55%。全镇围绕“四大农业”,即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外向农业于一体,基本形成了“四大块状种植经济”,即药材、苗木、瓜蔬、葡萄。全镇拥有中药材贝母3000亩,瓜蔬10000亩,苗木果树4000亩,葡萄1000亩。落实各类项目农业20个,总投入4550万元,吸引外资投入农业2家,注册资金528万美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六化”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即设施配套化、质量标准化、产品高效化、产品品牌化、品种新优化、服务系列化。这些项目的落实,拉长了产业链,对本地农业经济发展已经和必将产生重大推动和示范效应,成为南通市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

工业发展

工业基础雄厚。连续被评为全市工业先进乡镇。全镇拥有各类块状经济专业村七个,即螺丝专业村、服装专业村、板凳专业村、古董收购专业村、针织专业村、钣金专业村、绣品专业村,另外玻璃制品、纸箱包装等优势产业在国外市场也具有较大影响,60多家企业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品牌战略成果显著。

建筑业及其他

建筑业全省领先。德兴置业集团为国家房屋建设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连续10余年被评为南通市建筑明星企业、江苏省“十佳”建筑企业等,荣获一大批国优、省优、鲁班奖、扬子杯、白玉兰等大奖,年施工产值在6亿以上。

德胜的服务业后劲充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目前德胜镇全镇上下正按照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努力使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将德胜进一步建成农业特色大镇、工业重镇、建筑业强镇、城郊型服务业新兴集镇和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乡镇作出积极的贡献。

项目建设

德胜镇按照“项目高于一切,项目决定一切,一切围绕项目转”的工作思路,强势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开展项目建设百日竞赛以来,德胜镇上下以争金夺银保铜为目标,以主攻大项目为突破口,狠抓项目落地和项目推进两大环节,做到竣工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形成了项目梯队发展格局。在竞赛期间,共签约超千万元项目21个,新开工超千万元项目17个,竣工规模以上项目27个。 一是奋力攻坚,在招商引资上求新突破。按照“8、2、1”的总体要求,即新引进签约8个超千万元项目,2个超五千万元项目,1个超亿元项目。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优化目标,抬高招商引资门槛,着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坚持优化队伍,选调精兵强将,充实招商人员。坚持优化方向,深入上海、浙江、广东等重点地区,攻克产业转移、产业配套、产业延伸项目。同时,将面上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广揽信息,加紧跟踪联系和落实。德胜镇共实施超千万元项目29个,其中工业超千万元项目22个,三龙玻璃、杰派隆铜艺、荣晨电子、梵泰斯纺织、双爱家用物品等项目投资均超5000万元。

二是步步紧逼,在项目开工上谋新进展。克服了因为上半年项目推进力度大、开工率较高、可以松一松的自满情绪,对照百日竞赛要求,查找差距,自我加压。推进办的同志加班加点,星期天不休息,深入工地现场,督促落地项目开工建设。在三龙玻璃、利国玻璃、新浪印染、金羚羊、海神船舶等8个超千万元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全面督促双爱家用物品、梵泰斯纺织、联益建筑等项目定期开工建设。

三是抢抓进度,在项目竣工投产上出新成效。坚持加强服务,攻克难题,督促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并充实项目推进力量,实行挂钩服务责任制,深入现场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争分夺秒抢进度,尽快缩短建设周期,确保项目尽早竣工投产。瑞祥玻璃、协翔实业二期、飞达标准件等9家企业先后竣工投产,其中瑞祥玻璃、飞达标准件等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