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檑子 |
释义 | “檑子”,在打米机没发明前,它是数千年来人们的生活必须品,没有它,人们只怕吃饭都难。它的功能,类似于大米加工机械里的砻谷机,专为剥稻壳所用。 “檑子”,它和“石磨”是同宗不同“性”的大米加工工具。高约一米左右,粗约小木盆,浑身圆形。它分上下两部分。上端较薄,形似磨盘,只是边缘隆起较高。下端形似磨座,但要厚很多。上端的中间有一个小圆孔,边缘有两只木柄象耳一样相对伸出,柄端也有小圆孔,是檑杆的预留孔。其制作原料主要是木材和楠竹,原理上完全模仿“石磨”而制成。“檑子”的好坏关键靠“檑齿”,必须用檀木、桑木、花梨木等上好的“青杠”木材。先将“青杠”木棒劈为2毫米左右厚的木条备用。然后用其他木料制成上下两个无底无盖的“圆桶”,和“石磨”一样称为上下“两扇”,其中“下扇”的中间筑上黄泥粘土,“上扇”的中间留空,用以往下倒稻谷。接着就用“青杠”均匀地一块一块地卡,每两块之间用楠竹片隔着,让其形成“石磨”一般的“齿”。可以说,这“檑子”就是巨型的“木磨”而已。“檑子”的制作是非常讲究技术的,据传说至少要是三年以上的老师傅制作的“檑子”才好使,一般的木工师傅还不能胜任。 使用时,一般由女人把谷子撮进檑子的漏孔里,男人就使劲推动檑子的“上扇”,稻谷就会被锯齿状的木齿“檑”破谷壳形成糙米,从檑子的腰间出来了。檑子檑稻谷的声音可比推石磨大多了,在夜阑人静时,这“轰轰哗哗”的声响传得老远老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