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梵净山盾蕨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梵净山盾蕨 拉丁学名:Neolepisorus lancifolius Ching et Shing 门:蕨类植物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水龙骨科 属:盾蕨属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40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3毫米,疏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疏生;叶柄长约20厘米,粗约1.8毫米,褐禾秆色,下部略有一二鳞片;叶片阔披针形,长约20厘米,中部以下宽4-6.5厘米,基部不变狭,圆形,几不下延,向上渐变狭,渐尖头,全缘,干后纸质,褐绿色,近光滑。侧脉可见,略斜展,相距约6毫米。孢子囊群小,上部的在主脉两侧各成一行,靠近主脉,下部的为不规的2-3行,稀散。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6(2)卷 ) 产地分布产贵州(江口、梵净山、凯里、榕江)、广西、四川(平山、南川、峨眉山、大相岭)、江西(瑞金、寻乌)、湖南(南岳、黔阳)、湖北(利川)。生荫湿地上,湖北200-1100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