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奚公山 |
释义 | 奚公山奚公山,又名千山头、青山头,地处夏庄乡境内。历史悠久,胜迹众多,峰峦绵延百里,素有“仙山”之称。山西南有古奚邑遗址,山西绣球山有奚仲墓,其侧有冉求墓。奚公山深处有奚仲造车遗址。奚仲乃黄帝后裔,据传奚仲发明造车,夏禹时被封为车服大夫。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在造车处建造起车服祠,其遗址尚存。奚邑故址南之奚村、后湾、前湾、河北庄、梨园平原上,有灰层、灰坑,并发现火种,多处散落有陶片、石斧、打击器,被市定为大汶口文化遗址。 历史记载昔日奚公山寺庙庵院林立,观洞毗连,香火朝墓不绝。据《滕县志》载:唐朝老道士王和斋第一个来奚公山玉皇阁。明天启年间,道士张敬慈从沛县云游至此,住山玉皇阁内,经多年募化,积累巨资,兴建三宫。 玉皇顶位于山峰之西,楼阁建造多为古式,工程宏伟,高悬半空,气势威严,人至有凌空之感。庙内奉有金色玉帝塑像,端坐正殿,身高丈余,令人不敢逼视。从山下望玉皇顶,若隐若现,登石级而上,两侧苍松翠柏,葱茏茂密,山苍遍野,雀鸟啼鸣。登至峰顶,临高远望,南有蟠龙长河西流,曲折蜿蜒,势如长龙;西南微山湖,烟波浩渺,鱼帆点点,碧波映天。山中白云蓊郁而起,玉皇顶浮于白云之上。当地至今有“千山头出云,用雨不要问神”之说。 山西麓有仰止阁,建于明代,为一代鼎名宗师刘玄阳修道处。庙内古梅一株,高丈余,粗数尺,据传为刘玄阳所植。每到腊月寒冬,花开盈枝,引众多游者观赏。惜1990年刨掉。 北部三宫,依山连谷,古树参天,景色清幽。游者至此,如入仙境。明、清以来,多有文人墨客,宦游之人,居于此宫,饮酒赋诗,修道养性。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在此留下歌颂奚公山的诗句。五世道祖胡世明曾任过湖南道台,为遭难千里跋涉,隐居于此出家为道。 奚公山峰高洞深多泉。昔日东麓白云洞深数丈,可容20余人。北麓朝阳洞石隙泉水外流,甘洌清澈,游人乐饮之。山腰一洞,深不可测。据传此洞出大莽,伤害许多僧人道士。今当地仍有“千山头出神仙,诓死多少道人和和尚”的传说。洞口已封。 玄都观庙院宏大,殿宇雄伟,昔道众多来祭神。庙门外一株古柏,树身数围,荫遮数亩,郁郁苍苍,可惜毁于十年动乱。仙人桥从树荫下通过,桥下水流潺潺,常年不息。观内松、槐、桃、楸,混交成荫。每到春时,松涛碧绿,桃红映天。百鸟飞集。一年四季,晨钟暮鼓,经声回旋。每逢农历九月十二日奚公山会,成千上万的四方游宾,八方香客,从各地赶来,登山焚香,朝拜玉帝,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山之西里许有紫竹庵,据传为李氏携女入庵,真心修道而建。紫竹庵规模宏大,建造别致,古香古色。大殿前两座石碣相对而立,碑碣高55.5米,宽1.5米。碑额四龙盘绕,神态生动。东碑文为工整楷书,西碑文为大草书,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均为歌颂李氏功德。可惜“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 奚公山西数里为古驿道。古驿道向东绵延数百里,为齐鲁之屏障。历史上亦为军事之要地。《左传》载:“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奚即指今之奚公山下。太平天国时期,下属义军同地方武装在叮 山发生激烈战斗,双方伤亡惨重。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党人赖若愚、宋子成在此山从事抗日统战工作,与该地“培贤道”首王守银结成至交,教育团结其率众百余人,在奚公山上举起抗日救国的义旗,建立了抗日武装。 自然风光奚公山自然环境极为优美。山上素有“九洞十三泉,七十二座庙”之称。昔日山上的一泉、一石、一丘、一壑,都具有独特的风韵,惜亦在十年动乱中惨遭破坏。 现奚公山东麓遍植苹果、桃、梨、杏、石榴、核桃等,尤以苹果最负盛名。每到春季,苹果 花开,万树白雪,形成银色世界。三座楼在花丛中突起,至今完整。每至仲秋,苹果鲜红,葡萄翠紫,果实累累,此时之奚公山更加美丽诱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