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首乡
释义

简介

马首乡位于寿阳县版图的中心位置,地处县城南,距县城7.5公里,是寿阳城南“第一站”,周边与朝阳、丹凤管委会、羊头崖、景尚、尹灵芝、上湖、南燕竹七个乡镇相邻,马首乡现有行政村10个,自22个,全乡总户数2300户,总人口6700人,其中农业人口6300人。全乡设置基层党支部15个,党员570人,其中农村支部10个,村级各类组织健全,全乡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67.42万元,人均收入4220元。

马首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古县城建制在马首,春秋时寿阳称马首邑。1936年寿阳县第一支部创建地在马首肥村。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三是交通便捷,石太铁路东西横穿、寿羊公路南北纵贯,距太旧高速出入口仅5分钟车程,南邻九榆线,北接307国道,即将竣工的马首至太安驿的3级公路改造将极大改善路南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四通八达,马首谓之“旱码头”当之无愧。四是产业相对单一,农业是全乡的主导产业。全乡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近4万亩,粮田面积3.2万亩,人均耕地近6亩,属典型的农业乡。主产玉米、小杂粮和蔬菜。

地理位置

马首乡位于东经113°9′至113°16′,北纬37°46′至37°5′之间,北靠朝阳镇南邻景尚乡,东接尹灵芝镇,西连上湖乡,西南、西北一隅分别与羊头崖乡、南燕竹镇接壤。马首乡属丘陵地区,砂岩质山地型褐土和红黄土质,海拔在1120米至124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6℃,年积温在2860℃至3000℃之间,无霜期120天左右,年降水量570㎜左右,日照时数2500至2600小时之间,属温寒湿润型的气候。

历史沿革

马首历史悠久,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马首设邑,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汉朝时属榆次边境,设县。晋末永兴后,战乱频繁。唐贞观以来,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清朝著名的三代帝师祁隽藻于1836年在调查了寿阳寒冷干旱的耕作状况后撰写了著名的《马首农言》,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太铁路通车为马首人民走出去大开方便之门。

1958年,石太铁路双线动工修建,更加活跃了马首经济。整整半个世纪,马首今非昔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寿羊公路初具规模,但路面仍为砂石,九十年代时,硬化铺油,随着太旧高速和九榆线相继通车,寿羊公路拓宽改造,马首的区们、交通优势明显凸现,真正的旱码头已经形成。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耕文化受到冲击,城郊型、工业型的特点日趋明朗,文化多元,经济多层的特点明显显现。

风土人情

“山青水秀马首村、忠厚老实南乡人”,这是对包括马首在内的路南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真实写照。马首人民淳朴善良,诚实守信,勤劳勇敢、奋力争光的精神,是对寿阳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马首村在南乡来讲是第一人口大村。其实,原来马首并不大,马首人民敞开胸怀,接纳愿意来马首的有识之士,共同建设这片古老而年轻的风水宝地。南乡各乡镇和本乡其他各村的人落户马首安居乐业。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定居人口骤增,形成了路南人口第一村。马首人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局面已经形成。

文化是民情的载体。街头文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马首的舞龙算是一景。旧历年前,村里组织群众制作或购买龙灯,每年正月一过初五,各村的舞龙队汇聚马首,按照习俗,每年在初次舞龙前,全部人马持长龙到河里饮龙,预兆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龙灯队闹红火过了正月十五还不算,一直闹到二月二,龙抬头。马首的龙灯表演曾在全县春节文艺汇演中屡获头奖。

石泉村的舞狮也是有传统的。大年一过,男女老少聚集村头,舞狮子的都是男青壮年的活儿,其他人都在观看中享受舞和闹的乐趣。每逢元宵节,寿阳街头总少不了石泉的舞狮队,也曾多次获得表演大奖。

名优特产

山药蛋

寿阳的山药蛋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闻名全国。马首种植山药蛋首当其冲。学名马铃薯,当地人叫

它山药蛋。寿阳人为此骄傲,马首人也因此自豪。山药蛋是马首的主栽农作物品种之一,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全乡种植面积每年均在3000亩左右。

山药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不仅淀粉含量大,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体所需的铁、钙、磷等微量元素恰当,维生素含量高而热量低。而且好种植、耐储存、易运输,是马首农民介于粮食和蔬菜中间的首选作物。

仁用杏

马首发展仁用杏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习宗艾沟西村,搞“围山转”工程开始的,规模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种植区域主要在东梁的石泉、碧石、吸马掌一带。总种植面积4000亩,亩产杏核400斤,亩收入约2000元。

马首仁用杏核大、核皮薄、出籽多、无公害,在全寿阳也算数一数二的。近年来,老树成材挂果,田园又添新绿,河底、埴峪、杨村一带再次进行仁用杏联片种植10.3万株,为当地农民继续增收续上了“金链条”。

西瓜、香瓜

马首的西瓜种植早已闻名于寿阳。规模种植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马首西瓜含水量大、含糖量高、美味甘甜、清爽利口、防暑降温、利尿消火。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最多时达500亩,亩产12000斤,最高总产量达600万斤,一度出现了“卖瓜难”的问题。

随着种植结构的逐年调整,种植模式不断改进,品种多样化、模式立体化,排开了外地瓜进入寿阳的高峰期,选择在中伏、末伏至中秋这段消费高潮时间上市,蠃得了较大的销售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月饼、茶食

马首的茶食和月饼在寿阳是相当有名的。茶食和月饼仍然坚持纯手工、传统工艺流程制造,这两种食品除了

外形和口感相似外,里面的馅儿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茶食的皮酥且薄如蝉翼,每层厚度仅为0.2毫米,而整个皮儿也不足5毫米厚。月饼的皮是整体一块,但酥松的程度绝不亚于茶食,一食即碎、一含即化。

茶食和月饼的馅儿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糖的、红糖的,风味的不同更在细节,在白糖或红糖中加入更多的辅

料,如青红丝、玫瑰丝、花生仁、核桃仁、芝麻、枣泥、蒜蓉、蜜枣等等,每种辅料的加入,味道各不相同,香

甜松软、油而不腻、味美可口。

以前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制作茶食,招待亲朋好友。中秋节时才烘烤月饼。而今,茶食已成为人们的家常食品,月饼也不仅仅在中秋节才食用。在大超市、小商店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这两样美味甜点。

压饼

马首压压饼的历史已有近半个世纪。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们粮食短缺,曾用谷子面压饼子,但口感极差。农业学大寨时期用玉米面做的压饼无论色泽、口感都稍微好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多样性,健康性、营养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以,小杂粮生产的压饼也倍受青睐。除了以前有的玉米面的,还生产出荞麦面的、小麦面的等。就同一种名称的也有很多类型。如玉米面压饼,就有黄玉米面粉的、白玉米面粉的、粗(筛)面的、细(筛)面的。压饼生产已由上世纪的各家各户、自产自用逐步发展为上规模、闯市场、走进了大小超市、走上了宾馆饭店的餐桌。

下辖

马首乡辖:河底村、普堙村、直峪村、杨村、石泉村、吸马掌村、雷家寨村、大落坡村、富村、钮家庄村会委会、树儿岭村、宇家庙村、马首村、碧石村、大照村、北郭村、吴逯垴村、三岔村、肥村等。

经济发展

乡党委政府围绕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总收入“三大目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畜牧发展、水利建设、企业增税“五大工程”。经过不懈努力,产业结构调整成功起步,蔬菜种植规模化布局,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财政收入超计划完成,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至2005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财政总收入达466万元。与2002年相比,三年间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36%、33%、142%。

近年来,完成了富碧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东梁、五垴15村2000多人的饮水困难;完成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达80多公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宇家庙开发土地200余亩;给马首中学配备电脑25台;对全乡东梁、河西等片的无线电话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有线传输。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引进了惠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鑫综合服务公司;抓紧祥升煤业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能力,实现了安全生产。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成效明显。马首乡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寿川大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