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芫葵
释义

简介

药材名称:芫葵

藏名:乌苏

拉丁名:Coriandrum sativum L.

中药材基原: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成熟果实。

资源分布:全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药用栽培:花果期4~11月。

采收与储藏: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杂质,晒干。或花末期果初期采收全草,除去枯叶,洗净根部泥土,晒至八成干,捆成小束,晾干。

药用部位:以成熟果实或全草入药。

中药剂型:汤剂。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胃培根热病、培根木布病。

用法用量:配方用,每次3~6g。

药物配伍:方一:芫荽子,土木香,广木香。方二:芫荽子,余甘子。方三:芫荽、诃子、余甘子、广枣。

药性:甘、咸,锐。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60cm,光滑无毛。根细长,纺锤形,具多数侧根。茎圆柱形,直立,中空,多分枝,具细纵棱。基生叶具长柄,长2~8cm,具鞘,抱茎,叶片一或二回羽状全裂,裂片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cm,边缘羽状深裂或具缺刻;茎中部与上部叶片2或3回羽状全裂,或三出复叶,为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最终裂片狭条形,长2~15mm,宽0.5~1.5mm,先端稍尖,两面平滑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7cm;伞幅4~8,长6~14mm,具纵棱,通常无总苞,小总苞片通常5,条形或披针状条形;小伞形花序具花10余朵,白色或淡紫色;萼片三角形式狭长三角形;长0.3~0.7mm,宿存;花瓣倒卵形,长1~1.3mm,宽约1mm,顶端内凹,花序外缘花的辐射瓣不等大,外侧一片增大,长3~4mm,2深裂,两侧2片斜倒卵形,2浅裂,裂片大小不等,内侧两片较小。双悬果近球形,直径3~5mm,有10条波状的初生棱线及10条纵直的次生棱线,二者相间排列。

药材鉴定

本品为双悬果,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直径3~4mm,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有甚明显而呈波状的初生肋线10条,和较为明显而纵直的次生肋线10条,二者相间排列。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基,多分裂为二,周围有5枚萼片痕。基部钝圆,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分果半圆形,背面隆起,有波状的初生肋线5条,次生纵直肋线4条,接合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的一条较粗,两侧的呈弧形,有的可见果柄。质坚硬,气芳香,味微辛麻。显微鉴别: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胞壁较厚的细胞。中果皮外层多数列薄壁细胞;中层为厚壁木化纤维层,其外侧纤维呈纵列,内层呈交错排列。纤维层以内为数层木化细胞,长椭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接合面的中果皮可见两个油管。内果皮细胞一列,切向延长,长椭圆形,大小不等,稍扁。种皮细胞稍扁,不规则形,棕色。胚乳细胞中含糊粉粒,有的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较小,直径4~10μm。粉末鉴别:褐色。纤维易见,纵横交错排列或散在,狭长,两端钝尖,直径11~14μm,壁较厚,木化,胞腔明显。中果皮细胞作镶嵌状排列,常伴有纤维束。油滴显淡黄色,随处散在,导管细长,螺纹,直径10~14μm。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含有较多的油滴。

化学成分

本品果实中含挥发油0.8~1%挥发油中约20%的为α-蒎烯(α-Pinene,C(10)H(16))、桧烯(sabinene,C(10)H(16))、香叶烯(myrcene,C(11)H(16))、α-及β-水芹烯(phellandr-ene,α-或β-C(10)H(16))、莰烯(camphene,C(10)H(16))、α及γ-萜品烯(terpinene,α-或γ-,C(10)-H(16))、柠檬烯(limonene,C(10)H(16))、对伞花烃(p-cymene,C(10)H(14))、罗勒烯(ocimene C(10)H(16))等,约65~80%的为芳樟醇(linalool,C(10)H(18)O,芫荽醇或沉香油醇)、香叶醇(geraniol,C(10)-H(18)O),乙酸香叶酯约6.5%~8.0%。另含有龙脑。果皮中含挥发油40%,果仁中含挥发油60%。全草和果实中均含有具恶臭味的癸醛(decanal,C(10)H(20)O)和反式一十三碳烯醛-2-1〔tr-anstridecen (2)-al(1)〕。果实内含脂肪油13~21%,其中总脂肪91.9%,油酸37.80%,岩芹酸〔petroselinicacid,CH(3)(CH(2))(10)CH=CH(CH(2))(4)COOH〕38.5%,亚油酸14%,不皂化物及少量△(5'6)-十八烯酸(octade-cenic acid)蛋白质11%~17%,戊聚糖约10%,糖醛约6%,维生素C,绿原酸,咖啡酸,鞣酸,葡萄糖,蔗糖,淀粉约10%,以及果胶、草酸钙、D-甘露糖醇(D-mannite)、黄酮、β- 谷甾醇、伞形花酮、东莨菪素(scopoletin)。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溶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应呈紫红色。(检查香豆素类) 2.取本品粉末(60目)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于,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ml,供点样用。吸附剂用硅胶G加1%CMC溶液制板,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为石油醚-醋酸乙酯(85∶15),展距17.5cm。显色剂用3%香夹兰醛乙醇溶液,显色后有七个层析斑点。

药物作用

干燥成熟的果实为弱的芳香剂,可与其他药合用作矫味剂。能增进胃肠腺分泌,亦能促进胆汁分泌。所含挥发油具有抗某些真菌作用。

临床运用

1.芫荽香精油2%~4%芳香性乳剂治疗化脓疾病(乳腺炎、受感染的的伤及其他化脓性疾病)患者的创伤,对水化期和脱水期有良好的作用,无副作用,胡荽香精油的浓芳香性乳剂含有下列诸成分:芫荽香精油50%、蓖麻油15%、精馏酒精23%、蒸馏水12%。将纱布塞或绷带用乳剂湿润放在创伤上,或将乳剂灌入脓腔。每4~5天换一次。2.治疗胆道蛔虫。采用芫荽子水煎汁,用于经临床诊断较为明确的胆道蛔虫病患者。治疗11例,除1例服医药3次外,其余均服1次,11例全部治愈,随访无一例复发。制剂及用法如下:芫荽子50g,捣碎,加水300ml,浓煎取汁,1次服。5岁以下,儿童药量减半。

史籍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乌苏治胃培根病,退热。《味气铁鬘》记载:乌苏分黑、白两种,白者是芫荽,黑者是芹菜,性锐,退烧。《如意宝树》载:乌苏煎汤内服治培根、木保病。让钧多杰说:乌苏治肠绞痛。《图鉴》载:乌苏生长在菜园中,叶、茎、花状如茴香,果荚闭合,治培根病和培根木保病。《蓝琉璃》中记载:乌苏叶茎状如茴香,果实状如佛盒,有黑白之别。功效治胃培根病、发烧、烦渴、气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