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郾城县城关清真寺
释义

清真寺简介

城关清真寺,位于郾城县城关许慎路北侧。坊上有回民1500人,大多居住在城关和孟庙镇许庄等地。回族主要姓氏有:许、张、佟、宛、李、马、周、丁、袁、吕、王等姓氏。

清真寺历史及布局

城关清真寺是一座比较古老的寺院。相传始建于明朝初年,清乾隆 拾九年(1755年)、嘉庆十三年(1909年)重修。该寺原址在新街中部路西,寺院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建有大殿3间、窑殿3间、卷棚3间、北讲堂4间、南讲党4间、水房3间、教长室3间,共计23间房子。寺院座西朝东,分中院、北院、南院、四周建有围墙。寺前大门建有门楼,门洞呈拱形式样。门两侧有石狮子一对,形象逼真。拾级而上,首先进入中院。院内正对大门是寺内的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大殿高20米左右,前有卷棚,后有窑殿,三部浑然一体,结构匀称合理。大殿内可容纳礼拜者200多人。山门、卷棚、大殿均雕梁画栋,每根椽子均有烙印的花纹。房上是墨绿色的琉离瓦,一连三个古瓶安装在大殿屋脊中间,太阳一照,闪闪发光。建筑物系青砖绿瓦,三层屋脊,前出后包,四角八挑。大殿左边是北讲堂,右边是南讲堂。清真寺北院是水房屋,屋前有一高台水井,井上有盖。清真寺南院建有教长住室和操场。民国七年(1918年),城关清真寺创办清真小学一所,招收1班学生30人。由杨子俊和一个姓鲁的老师任教。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群众生活困难学校解散。清朝时期,在郾城任职的一位姓马的知县和其他少数民族官员曾给寺内送过三块“金匾”,这三块匾一直挂在大殿前面。回族群众捐资维修“清真寺”所立的六块石碑完好无损的立在大殿两边。“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被毁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民族、宗教政策。?982年,经原城关清真寺社首刘永庆、宛法来等人出头筹集资金12000余元在城东关重建了清真寺。1985年,因城镇总体规划,清真寺又改建在城东新开的许慎路北侧。1998年建门面楼上下三层。现在的城关清真寺占地1亩余,有大殿3间,卷棚3间,北讲堂(教长室)3间,东水房屋5间,南门面楼(带门楼)23间。清真寺现存有两块石碑,一块上记载:“清乾隆拾九年(1755年)岁次申戌仲夏立石重修清真寺前门楼”及捐资人名单和款数。另一块碑文记载:“清嘉庆十三年(1909年)岁次戌辰仲春谷旦重修大殿”及捐资人名单和款数。

清真寺阿訇

清真寺自1909年以来的主要任教阿訇有:王永安、白金荣、张宝坤、周子玉、马安乐.王世彦、宛同印、闪文明、巴长青、李明伦、周马奈、李明伦、杜纪真、杨魁英、宛怀甫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