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邛人 |
释义 | 邛人简介四川省考古人员7月初在西攀高速公路沿线发现了两座大型的大石墓。7月31日,考古人员开始揭开这两座大石墓的墓顶石,期望通过对墓主人--邛人丧葬方式的研究,揭开这个古老神秘民族的秘密。 邛人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古老的民族,曾经控制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一带。东汉时期,他们的一个首领因为和朝廷作对被杀,其家属被迫迁往成都后,邛人作为一个民族突然消失了。除了史料中只言片语的介绍外,邛人的生活、信仰一直是待解之谜。 此次发现的这些用巨石堆砌的大石墓是邛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物。1974年,四川省考古专家曾在凉山州冕宁至米易一带进行考古调查,他们在安宁河流域发现了许多由大石头堆成的墓葬群,在对墓室的清理中,考古专家发现这种墓葬是属于史书中记载的神秘的“邛人”,于是将这种墓葬定名为“大石墓”,并得到了全国考古学界的公认。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在1974年之后,对“大石墓”的发掘和研究几乎陷入停顿。 这次发现的两座大石墓位于距离西昌市30多公里的西攀高速公路途经之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凉山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管所的考古人员自7月4日起,就在这里对两座墓葬开始抢救性发掘。两座墓葬都是由大量原生状石头堆砌而成,远看如小山一般。其中一座墓有30米长,15米宽,高度约3米,墓室位于石堆的中间,是一个长条形的深槽。7月31日,考古人员动用大吊车,将墓室顶巨大的石头一块块吊走。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这些大石头是用来做墓顶石的,最重的一块足有6吨。 邛人与大石墓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 刘弘研究员:从现存的200余座大石墓分析,如按每座墓葬入八九十人计算,入葬的人数亦当在两万人左右,和凉山地区同时期的其它古代民族所遗留下来的墓葬相比,他们的确是这一地区最大的民族。从大石墓的分布区域和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面貌来看,基本上与古文献所记载的邛人相吻合。所以考古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邛人就是大石墓的主人。西昌古称“邛都”,其南至今还有邛海,都说明了邛人曾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邛人大石墓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是安宁河流域原住民独特的墓葬形式。 大石墓:揭秘“邛人” 为了配合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工程,从2004年7月至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门对6座大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使大石墓考古获得重大进展。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已对大石墓的年代、结构、建造方法、族属等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可以认定大石墓就是《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的“邛人”、“邛都夷”的文化遗存。邛人是我国古代西南的主要民族之一,直至今天,我们使用的一些名词还带有邛人的印迹,如“邛海”、“邛都”(西昌的旧称)、“邛竹”等。成都的“邛崃”可能也与之有关。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李昭和:可以确定,大石墓的年代上起战国,下至西汉。这种工程非常浩大的大石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有所发现,但进行科学规范的发掘尚属首次。全国以石头构筑墓葬从北到南都有,但这种墓葬形制比较独特,是四川安宁河流域独有的墓葬形式。它们处在古南方丝绸之路上,是从成都平原出发,到达印度、西亚的必经之地,所以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