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作原诗 |
释义 | 《石鼓文》中的第二篇诗,原诗见右图。 注释 ①猷:计划。《尚书·君陈):“尔有嘉谋嘉猷。” ②乍:潘迪云:“籀文与‘作’通。” ③遄:速、疾。《诗·小雅·巧言》:“乱庶遄阻。” ④□(辭辛换司):通“伺”,观察。《山海经·大荒西经》:“司日月之长短。” ⑤除:修整。贾思勰《齐民要术》:“虾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矣。” ⑥为:作治理解。《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⑦三十:原作“世”,三十的合写。潘迪云:“世,三十也。”罗君惕云:“案三十年为一世,其义本同,故古为一字。”今写作卅。 ⑧□(zhì秩):罗振玉云:“□□犹言‘秩秩’,古音同者相通假。” ⑨□(yōu悠):同“攸”,所。 ⑩罟(gǔ 古):网。此作连接解。“秩秩攸罟”,盖言很有秩序地营邑围栏。 ⑾棫(yù玉):《说文解字》:“棫,白桵也。”白桵是一种丛生有刺的树木。 ⑿□:即“棕”,棕榈树。 ⒀□(jiù就):同“桕”,即乌桕树。 ⒁甾(zī资):似当解为两山间之水道。或谓雉的一种,《周礼·天官·染人》注:“《禹贡》曰‘羽畎夏狄’,是其总名,其类有六:曰翚,曰摇,曰弓,曰甾,曰希,曰蹲。” ⒂亚:低垂。 ⒃箬(若):竹子的一种。⒄华:花。 ⒅□(yōu忧):“忧”的古文,借为“优”。游优,即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 ⒆□(zhōu周)道:罗君惕云:“谓山曲之道也。”《元和郡县志):“山曲曰□,水曲曰厔。” ⒇二日:原作“□(上二下日)”,“二”与“日”的合文。 (21)五日:原作“□(上五下日)”,“五”与“日”的合文。 意译 我们计划在先人的故地上开始新的征途, 汧渭之会的原野上首先得整治道路。 …… 修路快行我把地理观察清楚。 为整治道路建造营房, 先头部队已在山坡跟前屯驻。 砍伐树木清除野草, 三十里方圆辟为营区。 每一根树起的木桩都相隔一定的距离, 营辕围栏井然有序。 移栽了梨栗果树。 柞木白桵可以用于栅栏和建筑。 (木+咎)木和棕榈四季长绿, 山谷的水道上小鸟儿似歌如诉。 箬竹新枝婀娜多姿随风起舞。 …… 休闲时可以优游散步。 盘山的道路已畅通无阻, 记下日子二日种树, 记下日子五日修路。 赏析 《石鼓文》的第二篇诗是《乍原诗》。因为该鼓在北宋时被盗,皇祐年间向传师搜得时顶部已缺,成了一个碓臼,原来每纵行七字残存下四字,所幸余下的铭文十分清晰,尚可据之推断诗的大致内容。此石叙秦文公四年夏秋之际,文公至非子(秦之先祖,长于畜牧,为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得孝王褒奖,封之于秦,为周之附庸)故地,治道植树营邑建栏之事。《史记·秦本纪》云:“昔周邑我秦赢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却营邑之。”所记与此诗合。由于文字残缺,无法对此诗的修辞手法、语体风格有直接的全面认识,但石鼓文既以赋法为主,上纲上线篇当然也不例外。赋法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是铺陈事物,本诗中各种树木品种的罗列,便鲜明地反映出这一点。这与第一篇《汧殹诗》鱼名的罗列毫无二致,充分表明石鼓文中运用赋法的成熟。诗的末两句,据上下文,当是“二日种树,五日修路”之意,由此可见文公四年初至汧渭之会营定居时秦国便有史记事。这比《史记·秦本纪》所谓“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记事”,至少要提前十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