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口镇 |
释义 | 1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道口镇道口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山东省以及河南省(2个)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2、五年规划重点工作((一)坚持“四项发展战略” (二)开展“五项创业活动” (三)实施“五项增收计划” (四)抓好“十大推进工程”) 3、五年规划主要措施((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二)典型引导,示范带动。 (三)整合资源,全力扶持。 (四)完善机制,严格考核。 (五)多方联动,全民共建。) ◎ 一、山东省潍坊市道口镇道口镇东临潍坊海洋化工开发区,北濒渤海莱州湾,海岸线20公里,面积213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人口2.6万人。2005年1至3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8亿元,工业投入3.6亿元。 ◎ 产业结构近年来,该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全市最大的畜牧标准化园区,发展冬枣面积10800亩,无土栽培蔬菜大棚40个。坐落于镇区东侧的海洋化工创业园,地理位置优越,地下卤水资源丰富,富产原盐,是盐化工创业的首选之地。该镇拥有海水养殖纯水面3.3万亩,浅海滩涂5.5万亩。2004年,新建栏海防潮大坝1.7万米,新围圈滩涂2.2万亩。今年又抓住盐价居高不下的好形势,大搞盐田建设,现在全镇已建和在建盐田32万公亩,年产优质原盐120万吨,销往全国各地。 该镇先后投资2300万元对镇区南大路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改建了高标准的四环柏油路和占地103亩的初中新校,并依托新校建设占地150亩的高标准居民新村,其中沿街商居两用楼建筑面积达到8800多平方米,配套完善了路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为发展民营经济和建设现代化小城镇奠定了基础。 ◎ 道口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精神,扎实推进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经研究,拟定该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 ◎ 1、五年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四项发展战略”、“五项创业活动”、“五项增收计划”、“十大推进工程”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实施,扎实推进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的展开,促进全镇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2、五年规划重点工作◎ (一)坚持“四项发展战略”1、坚持农业立镇战略。坚持“1441”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即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优质粮食、标准化养殖密集区、高效农业园区、农业“走出去”四项工作,推进生态家园沼气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开发、农机装备四项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把百姓创家业更多地纳入到农业产业化链条开发中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该镇农业现代化进程。 2、坚持工业强镇战略。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理念,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扶持壮大纺织、造纸、化工、塑料制品、齿科材料、烧鸡加工、电子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华集团、海通纸业、光明纸厂、五星纸厂、金华印务、宜丽制衣、永兴卫材、新峰科技等骨干企业。坚持一村一品,激励能人创企业、企业再创业。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和特色块状经济。加快卫西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提高聚集效应,壮大经济总量,实现工业小镇向工业大镇、强镇的转变。 3、坚持劳务富镇战略。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重要措施,紧紧围绕劳务输出“四个转变”,完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模式,逐步提升劳务经济水平。大力发展回归经济,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新业,把劳务经济培植发展成为全镇的重要支柱产业。 4、坚持开放兴镇战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创新招商引资理念,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引进“高、新、大”项目。坚持项目、资金、信息一起引,坚持引资、引智并重,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注重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全民招商、全民创业,以大开放促大招商,以大引资促大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大跨越。 ◎ (二)开展“五项创业活动”1、开展百姓创家业活动。以创家业、兴家业致富增收为目标,发挥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千家万户积极性,激活农村发展“细胞”。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挥各自特长优势,挖掘潜力,围绕发展优质专用粮食、高效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及三产服务业,掀起全民性创业高潮,加快致富增收步伐。 2、开展能人创企业活动。鼓励、引导、扶持农村各类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把他们积累的资金、人才、技术引向工业领域,积极兴办、领办企业,发展能人经济,使农村各类能人成为区域经济发挥咱的领头人和主力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工业经济的骨干力量。 3、开展企业再创业活动。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厂长、经理,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项目、市场、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扩大规模,拓宽领域,二次创业,把企业做的更大更强,使之发展壮大成为重点企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更多新生企业,实现企业二次腾飞。 4、开展返乡创新业活动。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创业环境,大力实施回归经济。广泛收集在外就业人员工作信息,重点掌握拥有一定创业技能和资金的人员,建立基本情况档案,采取跟踪联系、家乡亲情感化等多种办法,鼓励、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发挥在信息、资金、技术、项目、人员等方面的优势,返乡创业,带回资金,带回项目,带回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家乡。积极帮助有意返乡投资人员搞好市场分析、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产品鉴定、人才培训等,在项目办理上开辟绿色通道。到2010年,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家以上。 5、开展干部创事业活动。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将自己致富能力强且带动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员配备到基层组织中去。农村干部要围绕农民致富增收,先行示范,培育发展主导产业,通过示范带动,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同时,要积极组织群众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计划、各项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出新事业。镇、村干部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在领导、推动、实施新农村各项工作中,积极支持,全面参与,办实事,创新业,安民心,促和谐,促发展。配合县政府选派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锻炼,学习先进地区的新思维、新观念、新举措、新经验,使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利用实践锻炼之机,积极推介道口,宣传道口,为道口发展牵线搭桥,献计献策。鼓励镇干部离岗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带头发展经济,为群众做好示范。 在全民创业活动中,镇、村二级每年都要举行“农民创业标兵”、“经济发展能人”、“二次创业先锋”、“返乡创业功臣”、“干部创业模范”等评选活动,营造鼓励创业、踊跃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 (三)实施“五项增收计划”1、农业产业化链条开发增收计划。围绕粮食、瓜菜、道口烧鸡等主导产业,实施粮食精深加工、瓜菜加工、道口烧鸡加工、牛羊猪肉加工等产业链条开发,搞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主导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让农民从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中获取更多的效益,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把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龙头企业集群。 2、规模化养殖发展增收计划。按照“市场引导、加工带动、小区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转变养殖方式,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五年内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场20个,建成年产值超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1个,形成鸡、牛羊、瘦肉型猪等主导产业。到“十一五”末,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3、高效农业园区带动增收计划。按照“抓园区,带规模;抓优势,带特色;抓市场,带基地;抓标准,带质量”的思路,积极打造高效农业大镇,三年内高效农业面积发展到7000亩,新建集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为一体的高质量、高档次的百亩园2个,并加大力度建设名优苗木繁育基地等生态花卉园区。 4、劳务经济致富增收计划。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完善管理服务网络,打造劳务品牌,提高输出质量和效益。巩固壮大“发达地区企业务工、建筑劳务”等特色劳务产业,巩固劳务基地,积极申请注册“专业”劳务品牌。 5、非公经济强村富民增收计划。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扶强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同时,围绕该镇传统优势和技术,积极引导扶持各村选上不同类型的项目,重点发展粮食、养殖、烧鸡食品加工、豆腐制品等产业,促使连片发展,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形成一批“一村一品”或“数村一业”的专业型新农村。搞活商品流通,繁荣城乡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培植新的增长点。 ◎ (四)抓好“十大推进工程”1、村庄治理工程。一创卫生新村。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达到“五有”(有公共卫生厕所,有安全饮水及排水设施,有垃圾收集运转场所,有畜禽饲养栏,有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治理等规章制度)、“五无”(无粪土乱堆、无柴草乱放、无污水乱排、无畜禽散养、无侵街占道)、“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淤泥)、“四化”(道路硬化、街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二创生态新村,村内新上工业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污染物实现达标,避免给环境造成影响。所有人、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搞好村庄绿化、道路绿化等,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无破坏生态时间。三创诚信新村。深入开展以创建诚信户、诚信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诚信工程创建活动,制定对诚信户、诚信村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诚实守信,在经济生活中公平交易,恪守合同,反对假冒欺诈;在日常工作中,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反对欺骗;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反对虚伪。通过开展诚信活动,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四创文明和谐新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人协会等群众组织,广泛开展公民道德知识教育和各类文明创评活动,大力培育文明新风,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科普培训面达到80%以上),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完善殡葬改革制度,火化率达到100%。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七无”:无违法犯罪案件,无聚众赌博活动,无姓氏宗族派性,无封建迷信陋习,无越级访和集体访,无欺诈、造假行为,无虐待老人、歧视妇女、违犯计划生育现象。通过开展文明和谐新村创建活动,达到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村风文明,秩序良好,生活富足,干群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到2010年,力争建成省级文明和谐村1个、市级3个、县级8个。 2、“一建四改”生态家园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沼气生态技术,全面推进沼气建设“示范村”、“示范镇”及生态示范模式,努力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目标。建立健全沼气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搞好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搞好“一建四改”(建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把发展沼气产业与开辟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村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取得“一气带三料”(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促五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五业出四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良好效果。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积极推广秸杆气化技术,逐步普及太阳能利用技术。“十一五”期间,全镇农村沼气用户达到1800户左右,惠及农民7000人以上。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抓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在滑县开展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到2010年,把该镇建成农村饮水城市化、安全饮水普及化整体推进示范乡镇。同时,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取消后的新形势和水利工程重建轻管、损坏严重的现状,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部门服务、个体经营、群众参与、协会监督、民主管理”的运行新模式。 4、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结合省、市、县、乡四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集中扶贫开发资金,实行规模开发,搞好扶贫村的整村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5、村镇规划建设及“街街通”工程。(1)小城镇规划建设。加快小城镇近期规划修编、详细规划的编制并严格实施,健全小城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有符合标准的供排水设施;有符合标准的卫生院、敬老院、中小学校、文化娱乐场所等;无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及脏、乱、差现象;街院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2)村庄规划建设。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修编任务。村民住宅严格按规划建设。(3)“街街通”工程。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村庄街道建设规划,利用争取上级扶持、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农村街道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确保90%的村实现“街街通”。 6、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采取五种培训方式,突出四项培训内容,着力实现四个提高。五种培训即:一是“阳光工程”培训。以打造地方劳务输出品牌和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为重点,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三产服务者。二是职业教育培训。对全镇农民广泛进行各种职业教育。三是成人学校培训,办好一所成人学校。四是文化大院培训。加强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计生、文化等基层网络资源,组建高标准、广内涵、多功能的科技文化大院。2010年实现镇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有科技文化大院。五是远程教育培训。不断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四项内容即: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四个提高即: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实用技术本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法律意识。 7、农村社会保障工程。(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2)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加强镇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0%。(3)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4)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证抚恤补助对象的补助标准随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提高。(5)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7年,我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力争达到100%。继续加强以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好村卫生室,为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供保障。 8、农村电力及通讯工程。(1)电力工程。积极推进未改造村,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在户户通电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努力让广大农民不仅用上电,而且用好电。(2)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在全镇10个行政村户户通广播电视光纤网络,使群众能收看到图像清晰、内容丰富的有线电视节目。把广播电视构筑成一个镇有站、村有管理服务点的管理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3)通讯工程。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电话入户率达到95%;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无线市话下乡、信息村、三农信息网、电子农务、宽带进村、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及行政办公内网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三电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为农村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9、平安新村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261”工程,积极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将问题和矛盾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地痞、村霸恶势力,确保农村治安形势良好。切实加强村级民调组织和联调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治安格局。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等多个层面的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到2010年,90%以上的村达到平安建设标准,使全镇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2%以上。 10、科教兴农工程。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活动,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能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农业龙头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科技网络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选择重点村建立农业科技标志性示范村。“十一五”期间,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技协会,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使全镇60%的村实现“一站(科普宣传站)一栏(科普宣传栏)一员(科普管理员)”;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运用先进使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科技成果推广,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使基础教育均衡增长,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彻底消除中小学危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严格控制学生缀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全民素质。 ◎ 3、五年规划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镇、村的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要以建设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围绕“四项发展战略”、“五项创业活动”、“五项增收计划”和“十大推进工程”,尽快健全组织,建立任务明确、分工协调、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全民动手、齐抓共建新局面。镇党委要做到“六抓、四新、两好”,即抓全民创业,主导产业要有新发展;抓村庄治理,农村面貌要有新变化;抓教育培训,农民素质要有新提高;抓基础建设,生产生活条件要有新改善;抓思想作风整顿,建设一个好班子;抓“双强”工程,带出一支好队伍。农村党支部要深化“一制四化”,促进新村建设。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实现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绩效考核目标化。进一步完善创业承诺,严格制度约束,搞好绩效考评,落实奖惩激励措施。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强化农村党支部核心领导地位,推进村委会和其它村级组织的建设,加大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的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示范带动,着力建设产业新村、文明新村、卫生新村、生态新村、平安新村、诚信新村、和谐新村。 ◎ (二)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阶段、分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切实把发展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全部工作的重心。要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不搞统一形式、“一刀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分步实施。要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典型带动”活动,重点打造市、县试点村及镇政府所在地。要使这些村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引领作用、带动作用和激励作用,引导全镇10个村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 ◎ (三)整合资源,全力扶持。发挥镇、村自身优势,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申报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扶持。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使用投放,合力打造示范工程。镇财政也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对直接面向农村的公益类建设项目进行投入。要加强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和支农资金,统筹支配使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要集中投放,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农民群众受益一个。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的力度,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 ◎ (四)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健全激励机制,对试点村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对试点村、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建设工作实行台帐管理,各村对台帐内容完成情况一月一报送。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对报送情况一月一通报。年底对签订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对工作力度小、成效不明显的村通报批评,取消各项评先资格,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村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并给予资金、物资及优先安排后续项目等方面的奖励。 ◎ (五)多方联动,全民共建。镇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部署,科学规划,组织、推动各项工作计划,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各村单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搞好服务,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促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2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 概述道口镇地处滑县西北隅,古黄河金堤之上,是滑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居民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600人,耕地面积一万亩。 ◎ 河南省滑县道口镇行政划分辖区分为10个村:东关村、五星村、河西村、顺南村、顺北村、南街村、西街村、程文庄村、白庄村、军庄村。 ◎ 特产道口镇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历来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素有“小天津”之称。因特色“道口烧鸡”而闻名国内外,“道口烧鸡”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型”四绝,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誉为“中华第一鸡”。 ◎ 交通道口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道口镇西邻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南靠新荷铁路,西北与浚县相邻,东、南分别与城关镇、小铺乡相接,新(乡)濮(阳)公路,安(阳)长(恒)公路交汇于此,交通极为发达。镇辖10个行政村,达到了村村通公路。全镇35条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为全镇工农业生产和商贸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 生态农业道口镇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全镇以推广先进科技和增加投入为主要手段,大力实施“一优双高”农业开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畜牧业、优质林果业和温室蔬菜等特色农业,使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2005年瓜菜面积完成600亩,产量达1000吨;完善平原绿化面积8000亩,平原绿化植村1.4万株;猪存栏量3080头,羊存栏量1884头,禽存栏量7.6万只;农机综合作业面积达100%。 ◎ 工业发展道口镇工业基础雄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道口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势头强劲,产值、利税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镇域经济形成了造纸、纺织、烧鸡食品加工、电线电缆、塑胶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电子、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也已初具规模。全镇现有各类农业2780个,年非公经济总产值达71000万元,创利税4900万元。 ◎ 公共设施道口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街道纵横交错,路灯整齐亮丽,街道两侧商店、食堂鳞次栉比。烧鸡一条街、紫光步行街等商业街相继建成。镇内社会化汽车站功能齐全,班车可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华良、滑县、新华等三星级宾馆服务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一流。 ◎ 地理位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