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金喜 |
释义 | 人物简介朱金喜,男,1948年出生,河南省尉氏县岗李乡大铁府村人,原河南省尉氏县公安局长、开封县公安局政委,党委书记、开封县人大副主任,现退休干部,坐落在岗李乡大铁府村的“尉氏县鑫生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余热带富一方民朱金喜:余热带富一方民 记者:曲昌荣 【阅读提示】 他少年时代立下誓言,要一辈子用真情惠泽乡里。一诺50年,工作时他帮助过的乡亲不计其数,退休后他为村里修路、引进项目,带领乡亲们致富。他就是河南省开封县人大退休干部朱金喜。 立誓帮乡亲1962年腊月的一天,河南省尉氏县占庄村,14岁的朱金喜守着大队部的火炉不肯挪窝,一位大嫂说:“兄弟啊,该回家了。”朱金喜说:“嫂子,回家也是冷灶火,我只穿了一条单裤,冻啊!”大嫂摸了摸他那像纸一样的裤子,眼里噙着泪花说:“这不把人冻坏吗?”她回家找了条丈夫的破绒裤:“别嫌弃,好歹也能挡挡寒。”一条破绒裤雪中送炭,朱金喜从那时立下誓言:有朝一日出息了,一定不忘乡亲的情分。 1971年,朱金喜参加工作,成了县里的一名民警。从普通民警到县公安局局长,再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作38年,他帮助过的乡亲不计其数。 多年前,村民朱顺发因为儿子上大学借了朱金喜1600元钱。2007年冬天,70多岁的朱顺发专程到开封市朱金喜的家里还钱,朱金喜知道他家穷,不仅没收这个钱,还留朱顺发吃饭。朱金喜看着日渐衰老的朱顺发,劝他每天一定要保证吃一个鸡蛋。朱顺发说:“咱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从鸡屁股抠出个鸡蛋,还想换个油盐呢,哪舍得吃啊。” 朱顺发的话深深刺痛了朱金喜的心。那年春节,朱金喜专门回了一趟老家,把20多位家庭困难的老人请到家里,准备了满满两大桌好菜招待他们。酒足饭饱之后,朱金喜说:“我不能天天请你们吃肉,咋办?得想办法让咱村富起来。” 2008年,朱金喜从开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后,毅然告别城市的家,回到生他养他的占庄村,一心一意为乡亲致富寻找门路。 致富领路人要想富,先修路。路通、电畅,家家用上沼气,这是朱金喜的第一步设想。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成了朱金喜的头等大事。 修路缺资金,朱金喜到有关部门跑了几十次,终于争取到资金100多万元。修路和改造电力,县里只批了项目资金,但是用工、买土、拉土、工人吃喝,都是朱金喜出钱承担。他还以个人名义借贷50多万元,为老百姓建了座8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 占庄村村支书张智提说:“俺村没有任何集体收入,哪怕需要一分钱,都要由朱金喜垫付。几年来,他为俺村的发展共垫付了60万元。” 现在,村周围的道路和街道完全硬化,沼气管道通往各家各户,免费供村民使用。 基础设施有了改善,朱金喜又想着带领乡亲致富。经过调查,他认为养猪是一条致富路。为了做表率,朱金喜动员大女儿提前退休回老家办了个养猪场,一年下来,收入10余万元。这大大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村民都养起了猪。 乘势而为,朱金喜又与河南雏鹰集团合作,实行“合作社+小区+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2008年初,他筹资15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座标准养猪场,每个饲养户只需交纳5万元押金就可以在标准化养猪圈里养猪。现在,占庄村这样的标准养猪场增加到4个,已有56户农民入驻。 村民朱付德几年前出车祸导致左腿高位截肢,朱金喜为他垫付了5万元押金让他养猪。现在朱付德一年收入9万元,不仅还清了看病时的欠款,还极大改善了家中生活。村民朱江伟由于经验不足,入驻后死了36头猪,朱金喜心急如焚,先后两次把省农科院的教授请来,及时挽救了剩余的100多头猪仔。 谈到今后的打算,朱金喜说:“我已经和雏鹰集团签好协议,将种猪饲养基地项目引进岗李乡,该项目总投资4.3亿元,建成后将年增加农民收入16亿元。” “朱金喜心里装的都是村民。”村民张继红说。朱金喜却说:“有人说我做出这些牺牲有点傻,但我准备还要把这傻事干到底!” 为村民办了七件大事朱金喜从2006年开始,为村民办了七件大事。 1、修了九公里水泥路。 2、改造了电路。 3、办了五座养猪场。 4、见了800立方米沼气池。 5、打了一眼深井。 6、引进180亩红提葡萄。 7、引资4.37亿元,占地3600亩,建立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尉氏分公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