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锡恩
释义

周锡恩

【字号又名】: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

【性别】:男

【民族】:汉

【朝代】:清朝(1852——1900)

【籍贯】:湖北罗田

【生平简介】:周锡恩(1852——1900),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罗田古羊山人,晚年迁居罗田石源河。幼从张之洞学,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张赏识。后就学于武昌书院。1876年优选贡生列为第一。光绪九年(1883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华甚着,同湖南才子张百熙有“北周南张”之称。在翰林院供职期间,力主“整治朝纲,振兴国运”,上《变法通议》奏章,提出“运会易而气机更,气机更而治化因,古今之入莫之能违也”,“学有千年不变之道,政无百年不变之法”,引用大量史实,论证其见解。1888年,以陕西乡试副主考回北京,时朝廷正议论,商讨津沽,津浦两条铁路修建方案,大臣多主张将铁路交外国人修建,周力排众议,指出借外债修铁路是下策,交抬外国人修是下下策。主张筹资自修,并提出实行方案,光绪帝称其“留心时务”。1893年,受任浙江省副主考。试前发现主考受贿舞弊,乃上奏朝廷.被告唆使学生反诬,以是告假回乡。

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割地赔款,周愤甚,向朝廷质问:“对口寇一忍再忍,是何道理?”其学生王葆心为之耽忧,周却说:“即以此获重谴,亦在所不辞!”不久,在县城附近老塔山创办义川书院,推行县学教师俸给制度,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后在黄州兴办经古书院,首开义理,考据,经济,词章四项课目,以倡导新学。主张“今日之学,必择前人所未有,后世所不可无者为之。”

1896年,罗田遭受水灾,周将家中积谷除留下“十日之粮”外全数献出,并向朝廷呈请赈银2000两,米5000担救济灾民。为防止地方官从中克扣,贪污,亲自下乡查点灾民人数,造具名册,点名发放。遭地方官忌恨,以其娶族女一事,联各控告。1900年2月,终以“专事浮夸,不顾行检”罪名,革职“送交罗田地方官严加管束。”周悲愤交加,忧郁成疾,同年病卒于故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