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舟过浯溪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舟过浯溪

【作者】祁嶲藻

【体裁】散文

【年代】清代

作品原文

舟过浯溪

祁嶲藻[1]

浯溪主人王大令[2],手抚石刻曾相赠[3]。两载江帆几千里,至今始览江山胜。层峦峭壁临清漪,岸草汀花斗明靓[4]。山僧导我渡香桥,一线飞流下危磴[5]。指云此水即浯溪,双井三泉原可证。大唐碑碣字琳琅,漫叟遗居但钟磬。遂披榛藓读摩崖[6],文义慷慨字严正。两京恢复日月新[7],小臣颂祷君王圣。元公颜公皆忠直,巨笔鸿词寓恭敬。后人论古取鉴戒[8],比拟片石悬秦镜[9]。黄米潘杨苦凭吊[10],其余作者工题咏。下埋尘土上入云,刻画满山无地剩。平生好古恣江头,旦夕淹留意难罄[11]。亭峿台峙南北,倒影香波天绿净。巉巉数峰对窊尊[12],想见酡颜助诗兴[13]。在昔三吾创美名,自旌独有谁与竞?柳公愚溪亦偶然,安石争墩且姑听[14]。会须薙草辟书堂[15],况有祁山我同姓[16]!

作品注释

[1]祁嶲(xī)藻(1793—1866):清诗人。字叔颖,号淳甫,改为实甫,又号春圃、关斋,山西寿阳人。1814(嘉庆十九年)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湖南、江苏学政,历任内阁学士,兵、户部尚书。1841(道光二十一年)授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再起,以大学士衔领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讲求吏治,举荐贤达。倡朴学,为士林所推崇。通训诂,明义理,长于诗文,其诗多为酬赠唱和与写景咏物之作,部分作品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民间疾苦,并能显出学问性情,对后来的“同光体”诗人颇有影响。[2]王大令:大令:旧时对县令的尊称。王大令,即王时叙,号远山,商州(今属河南)人。拔贡,1820(嘉庆二十五年)任祁阳知县。工书法,与碑碣有不解之缘。

[3]手抚石刻:手抚摩着浯溪诗文石刻本。

[4]明靓:鲜亮艳丽。靓(jìng):艳丽。

[5]磴(dèng):石头台阶。从峿台南下直至元颜祠。凿石为梯,全是石砌磴道,由元结始建。

[6]榛(zhēn)藓:树丛苔藓。

[7]两京:755(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756年,陷长安。两京,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8]鉴戒:引往事为教训。

[9]片石:指元颜的中兴碑。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人心的邪正。(见《西京杂记》卷三)后以称颂官吏精明。

[10]黄米潘杨:指宋代的黄庭坚、米芾、潘大临、杨万里,为当时诗坛巨擘。凭吊:对着遗迹而怀念古人,感慨往事。

[11]淹留:停留。罄(qìng):尽。

[12]巉巉:山势高峻的样子。

[13]酡颜:醉容。酡(tuó),饮酒脸红。

[14]安石争墩:王安石晚年追求心境的宁静,寓居金陵钟山的谢公墩,此墩为东晋谢安所建。王安石有诗云:“我名公子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世人认为王荆公与死人争地盘。

[15]薙(tì剃):除去野草。

[16]祁山:座落于祁阳县东北,南北走向,似城墙拱卫县城。名出三国以前,县以山名。

作品鉴赏

祁嶲藻对浯溪情有独钟,不远千里而来,赏心览胜,逸兴遄飞,写下了《舟过浯溪》一诗。诗人情乎于词,对浯溪的胜迹娓娓道出,如数家珍,而行文上又给人以脉络分明、针线绵密之感。首先写浓厚的游兴,接着写山僧的导引,再重点写元颜中兴碑的丰富内涵并昭示其“长为浩然气,述作照乾坤”的深远影响。最后指出“三吾”美名独有,愚溪和谢公墩不能与之比肩,并打算在浯溪创建书堂,对元公的殊业和盛德,表示由衷的景仰。全篇既描绘了游浯溪时目之所见,又象中有兴,即景时抒发了心之所感。如此运笔,颇值推敲和玩味。此诗今浯溪摩崖上不见,收录在《祁阳县志》中。

作者介绍

祁嶲(xī)藻(1793—1866):清诗人。字叔颖,号淳甫,改为实甫,又号春圃、关斋,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湖南、江苏学政,历任内阁学士,兵、户部尚书。1841(道光二十一年)授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再起,以大学士衔领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讲求吏治,举荐贤达。倡朴学,为士林所推崇。通训诂,明义理,长于诗文,其诗多为酬赠唱和与写景咏物之作,部分作品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民间疾苦,并能显出学问性情,对后来的“同光体”诗人颇有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