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 |
释义 | 图书简介《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由陈佩华(Anita Chan)、赵文词(Richard Madsen)和安戈(Jonathan Unger)合著,是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现代农村生活的史书,主要探讨建国初期的历次政治运动对陈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以及陈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再现了广东这个叫“陈村”的小村庄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变迁史。 出版信息《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的英文版初版于1984年。初版考察了陈村从20世纪60年代到1981年为止的历史变迁。1992年,英文增订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再经修订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中文修订本将时间的下限划到20世纪90年代,这是为了展示一个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农村生活全貌。 内容解读《毛邓体制下的陈村》是一部政治史《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有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陈村的政治,即陈庆发和陈龙永之间的权力斗争及其各自的命运。作者在该书的第一章中就明确写到,“陈庆发是党支部书记,其下就是担任大队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陈龙永。1961年时候,两人都不满三十岁。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他们之间的斗法,将成为陈村历史发展的主线。”这条主线贯穿全书。 该书的第一部分描述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陈村发生的历次政治运动,作者通过刻画陈庆发和陈龙永两人鲜明的个性,他们如何参与和领导历次政治运动,并在运动中开展的权力斗争来构筑全书。书中描写了人物的鲜明个性,使得对陈村政治运动的描述读起来栩栩如生。在作者的笔下,陈庆发出身好,虽然个头中等偏矮,但他是陈村排在第三或第四的干农活能手,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记性特别好,能以准确、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语言,把自己参加上级会议时讨论的问题和需要贯彻执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指示滴水不漏地讲出来,而且言行一致,雷厉风行,他对老朋友与亲属和善可亲,但在领导班子里却飞扬跋扈。陈龙永与陈庆发有许多相似之处,也不识字,口才也很好,同样是干农活能手,并且果断、倔强,是村里最有头脑的农业生产组织者。要说两人有所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陈龙永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轻易发火,这种审时度势和自我克制的特点,使他比陈庆发在政治上更高一筹。两人相似的个性和突出的领导才干,本来就存在潜在的竞争和冲突,使他们成为一对难以相处的搭档,自上而下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不仅打破了陈村的宁静,也使得二陈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公开化,从“小四清”到文化大革命,陈村的政治运动几乎都以二陈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中轴展开的。 首先是“小四清”运动,由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陈庆发领导,目的是要清查在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农村基层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陈龙永因拿了村里的几根木料回家盖小厨房而被定性为明目张胆大搞腐败的典型,成为陈村大队这一级唯一被整的干部。 接着,在1965年的“大四清”中,陈庆发因偏袒本族系成员和贪图好日子,成为陈村受折磨最重的干部。虽然他在“落实政策”阶段重新被任命为临时支部书记,但在1966年5月终因贪图小利和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而再次被撤职,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相反,陈龙永这个阶段则吸取了“小四清”初期的教训,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职位,还因为出众的能力与才干而成为陈村的土皇帝。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队的领导机构陷于瘫痪,陈龙永自动离职,但仍掌握实权。陈庆发不甘失败,企图借机进一步削弱新任大队领导的权力,为自己夺回部分权力,与“政治暴发户”作对,但遭到陈龙永的严厉打击。但到了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的阶段,陈庆发又转了好运,由于他乐于悔改而成了官方的好典型,得到了平反,重新进入了陈村的政治领导层。 1970年,在全国大力号召“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的口号下,陈庆发和陈龙永在一次全村大会上同时登台,在一面大幅国旗和毛主席巨幅画像前和解。从1969年到1978年,作者把它定性为新的十年,从经济上讲是新经济时代,陈村在陈龙永的带领下,创办了许多村办企业,企业队中的专职员工占到全村劳动力的六分之一。村民们的住房、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陈龙永的威望和权力因此也达到了顶峰。但是,也受到了大队支部中年轻新党员的挑战。不过,陈龙永却运用权谋,把他的劲敌包括陈庆发在内一起撵出了陈村。 该书的第二部分是写改革开放政策给陈村带来的新变化,仍然是以二陈的关系为主线。20世纪80年代初,在整个70年代一直谨慎从事的陈庆发重新得到重用,担任陈村新的党支部书记,而陈龙永尽管不想失去手中的权力,但他好大喜功的投资惨败,失去了政治资本。这个时期,二陈不再互相争权,但二陈仍是两种类型的典型。 陈庆发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领导陈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他也成为一个玩世不恭和自私自利的干部典型,大权在握,明目张胆地搞腐败。因此,他在80年代中央断断续续反腐败运动中受到惩处。1983年,陈庆发被罚款四五千元,归还非法所得,撤消党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党籍。1986年,陈庆发在一起车祸中丧生。 陈龙永成了陈村响应党的号召、具有创业精神而发财致富的另一个典型。他头脑灵魂、具有实干精神、有管理经验,他在农村企业上的投资,如乡间砖厂、果园和养鸡养猪都获得了高额的回报,是陈村一个成功私人企业家。 该书从介绍陈村和陈村的领导开头,又以陈村的村政、企业家与投机者结束,陈庆发和陈龙永成了历次政治运动的代言人和各类政治运动的典型代表。作者从这条主线写的是陈村的政治运动,因而,《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首先是一部陈村的政治史,这是海外中国研究中所采用的精英政治的研究模式。作者通过人物的活动来写政治运动,使得这部政治史具有可读性,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毛邓体制下的陈村》展现陈村的现代化进程《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也是一部陈村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史。陈村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生活变迁,实际上是中国古老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过程,是农业社会自我转化的过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陈村原来是一封闭落后的同宗村落,人口不足一千。农业是陈村的主业,但打下的稻谷却不够全村的口粮,经常要掺一半红薯来维持生计。陈村的男人世代固守着田地,连他们说的广东话都与周围村子不完全一样,妇女更加闭塞无知,她们不知道广州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这是作为古老农业社会的陈村的真实写照。 到20世纪90年代,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村成为了经济特区的一部分,不仅有香港企业家在此投资,而且还吸引了大批外村和外地人来此打工。农民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许多村民盖起了别墅,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公路四通八达,运输繁忙。从深圳到陈村两个钟头行程的公路上,往来的大货车络绎不绝。公路两旁大兴土木。这些都反映了陈村现代化建设的概貌。 陈村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是党中央的政策在陈村贯彻执行的结果。不过,书中的第一部分所反映的现代化进程是十分缓慢的,因为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搞现代化建设是错误的。书中的第二部分反映了陈村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正是因为党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十分清晰:一是从落后的农业到现代的工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生产队的分分合合,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宗族观念。三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年代的陈村农民在谈论立法问题。 《毛邓体制下的陈村》是一部青年成长的历史《毛邓体制下的陈村》是一部陈村青年的成长史。书中反映了青年一代人的理想、志向与命运。 在陈村的青年,既包括陈村土生土长的青年,也包括下乡落户到陈村的城市青年。特别是下乡落户到陈村的城市青年,他们一开始都满怀热情,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贫困的农村参加劳动,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在他们当中,不乏参加各种政治运动的积极分子,特别是在大“四清”时的揭发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出异常活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青年造反派头头受到了惩罚,被关进了牛棚。 从1979年开始,陈村本地和下乡的青年都纷纷逃往香港,仅1979年的5月到10之间,就有200多名年轻人逃到香港,陈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了一大半。这也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的青年不满于现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绝大多数青年都外出打工或者在本村的企业上班。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活富裕了,在香港投射过来的阴影下长大的青年,“完全丧失了干活的心思”,“结果村里青年大多闲荡鬼混,还有许多竟靠麻将毫赌打发日子”,“在老辈眼中,简直是不可救药地‘失落’了”。一方面,这是富裕地区青少年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作者只看到了青年中阴暗的一面,没有看到占领社会各个舞台的青年的群体。 《毛邓体制下的陈村》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也是一部陈村的社会生活史。书中叙述了陈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演变。陈村人重男轻女,穷人家每逢艰苦的时候总是委屈女儿,先把儿子喂饱。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影响了陈村的计划生育,陈村的每一对夫妇都希望生一个男孩,结果导致20世纪70年代陈村一带的男女比例失衡。 到了20世纪90年代,陈村富裕起来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也卷土重来,差不多每家都重新摆起祖先的牌位,烧香祭拜。书中还比较详细地记述了陈村人婚姻圈的演变。原来,陈村的男女青年都遵守传统的禁忌,同姓之间不通婚,因此,陈村所有的姑娘都要嫁到村外,而所有的新娘都要去异姓的外村寻找,这种习俗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都没有根本改变。在这期间,陈村人也掀起过婚姻革命,首先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有十来个村民做了开路先锋,打破了同族之间不能结婚的禁忌。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受到全国各地移风易俗的影响,另一方面,有些女方家长认为,把女儿嫁给前途看好的本村干部可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陈村人同姓之间不通婚的习俗被打破。但是,大跃进运动之后,传统的信仰和习俗又重新抬头,陈村同姓人之间的婚姻并不普遍。四清运动开始后,陈村青年的婚姻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姓禁止通婚的旧俗再度遭到批判,并且,一些适婚男青年的父母提出女青年嫁给同村人是爱乡和建设家乡的表现。那些女青年的父母也发现,女儿就近出嫁也有好处,可以两家互相照顾和帮助。 于是,20世纪70年代陈村的年青人转而情愿与同村人通婚,这类亲事在陈村高达成婚率的70%—80%。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情形又改变了,大多数陈村姑娘最后都与陈村附近其他社区的男青年结婚,这并不是回归女青年传统外嫁的习俗,而是改革开放使陈村青年的恋爱婚姻观发生了新的变化,这表明陈村男女青年视野开阔了,交际范围更广了,青年人可以自由恋爱,婚姻大事由自己做主。这一过程反映了陈村从传统宗族婚姻观到现代青年恋爱婚姻观的转变。 图书评价胡再德对《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认为该书研究方法独到,特点十分鲜明。 第一,《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学术界公认这是“详实的现代中国农村研究”,是西方研究中国的学者和学生的基础读物和必备参考书之一。全书分为“陈村及其领导”、“大四清”、“学毛著”、“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左倾受挫与落实政策”、“婚约争端”、“走上新的十年”、“多事之秋的七十年代”、“新时代”、“点石成金”、“企业家与投机者”等共12章。全书又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9章,作者以编年史的方式,逐章来描述60年代中期的四清运动,1966年至1968年间的文化大革命(注:西方人把1966年至1968年划为“文化大革命”时期。),60年代末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时期的“阶级斗争”,以及1976年毛泽东逝世前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陈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冲击和影响,这也是该书初版时的全部内容。第10—12章是该书的第二部分,这是该书出版增订版时作者增加的部分,主要描述邓小平时代陈村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的新变化。 该书的第二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内容对陈村的社会变迁来说却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就是要改造和建设中国,而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如土改、镇压反革命、合作化、大跃进、四清、三反五反、清理阶级队伍、以及文化大革命等,确实使陈村的所有制结构、农村组织结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时期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人心的不安定,经济的发展也像蜗牛式地爬行。与这种社会变迁相对照,陈村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可以看出,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其前后的20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贫穷落后村落到小康社会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从政治挂帅到经济挂帅的转变。因此,作者后来增补的这一部分,对作者进行的现代中国农村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并且,该书出版时,还没有探讨当代中国农村的中文著作问世,因此,作者也认为“本书的中文版要远比英文原著更加重要”。 第二,作者的科研态度是谨慎和严谨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的多样化是不争的事实,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故事。因此,作者也不敢笼统地描述中国的农村,而是选择陈村这个小村庄来解剖麻雀,这样的论述不会以偏概全,不会因为过度的抽象而失真。并且,作者在书中还告诫读者,“切莫轻易地把陈村的故事当作是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里中国农村社会的‘典型’。”它只是陈村真实情况的写照。此外,为了保证书中陈村故事的真实性,陈佩华和安戈还前往陈村实地考察,与当地住户直接交谈。作者还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做了一番甄别的工作,在作者看来,他们在中国境内搜集的信息与他们在国外搜集到的信息属于不同的类型,两者都有价值,但也都有局限性。他们认为采访中国境内村民得来的信息十分有价值,但农民在谈论敏感的政治话题时不得不有所顾忌,担心向外国学者吐露信息会得罪街坊四邻或地方领导。而移居香港的村民一般都没有这样的顾忌,但这些受访对象自然也对村里发生的事情带有自身的偏见。因此,要对上述两类信息进行鉴别考证,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第三,《毛邓体制下的陈村》是一个个案研究成果,作者的材料来源于访谈的口述史料。这与作者的研究视角有关,作者在书中研究的是下层社会的历史,微观研究。这样的研究视角,决定了它不是研究上层社会的各类精英人物,而是讲述普通人的历史。这样一来,作者就不得不撇开从上往下传达的文件,放弃文本解读的方法。 第四,《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也有局限性。尽管作者是在进行大量采访之后写成的,书中采用了许多详实的材料,但是,作者所选择的代表人物就好像是根据政策的需要而找来的榜样,将人物概念化了。另外,作为陈村的社会史著作,也并非陈村社会的全部,诸如陈村人的服饰、陈村人的宗教信仰、陈村人的文化和娱乐、陈村人的建筑等方面都没有涉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