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 |
释义 | 联盟概述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由中国13省30余市共同组建,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宣告成立,拟共同抱团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旅游大融合。于19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议”上,来自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四川、江苏、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河北、湖北及河南等省辖市的政府市长、旅游官员共同见证了“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的成立。旅游联盟各省份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共同提出了“大中原、大黄河、大联盟、大合作”的旅游发展大计。 此旅游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区域内旅游更深层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影响力,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 六大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室主任刘锋分析,目前河南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还是比较滞后的,也说明后面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 对于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刘锋分析,大中原的崛起面临六大优势:一是战略优势,中原经济区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旅游业也纳入了河南的十二五规划;二是区域优势,居中部之中,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将会成为中国旅游景区快速增长的板块;三是文化优势,河南文化资源厚重,要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四是合作优势;五是产业优势;六是交通优势。 刘锋称,河南要打造多个旅游精品工程,如壮美山河休闲度假体验工程。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工程,多元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中心城市功能等。“要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推进郑汴一体化,联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核心旅游区。” “中原旅游兴,则中国旅游兴。”刘锋如此论断。 政府行动郑州正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 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议吸引国内众多媒体关注,昨日下午,在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市长集体采访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薛云伟接受来自全国的4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集体采访。 薛云伟首先表示,中部地区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枢纽城市,郑州未来将在中部地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郑州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旅游业是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之一。当谈到在加快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进程中,郑州应朝哪些方面努力时,他说,要做大中部旅游,郑州一定要谋划新亮点。目前,郑州只有少林寺比较出名,其实除了功夫之旅,郑州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郑州的嵩山之美、历史、人文之美需要深度挖掘和广泛宣传。随着旅游走入寻常百姓家,城市还应在交通设施、服务设施、旅游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当前,郑州正在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一小时生活圈,未来,通过轨道交通和高铁、高速等多元化交通方式,游客将快速到达郑州,形成以旅游、商务为消费纽带的一小时经济圈。 他还分析说,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资源应该紧密整合在一起,才会起到放大效应。而只有强化联盟城市间的合作机制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在合作过程中,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提升。 10条精品线路突出“大中原、大文化、大黄河、大旅游” 昨日,在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交流会上,在省、市旅游局牵头下,郑州、亳州、菏泽等28个城市旅游局负责人共商旅游合作事宜,联合向海内外游客推出10条精品路线。 这10条精品路线分别是中原经典游、中华古都游、黄河文明游、功夫体验游、中原文博游、寻根拜祖游、森林温泉养生游、纵情太行山水游、豫南色彩之旅、工艺美食探秘游。 这些线路基本覆盖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深度挖掘整合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突出了“大中原、大文化、大黄河、大旅游”概念,涵盖了中原地区多个知名旅游城市和景区。 无障碍旅游交流会上,作为首届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轮值主席城市,郑州市旅游局党组书记龙同胜表示,为加强联盟城市间深度合作,相关城市将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协议,探索建立联合执法和紧急救援机制,积极发展无障碍旅游,开展联合促销宣传,推动区域间沟通交流及线路产品的对接。利用独特的枢纽和区位优势,郑州将进一步强化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通过优化旅游交通换乘、加强旅游信息推送、推动旅游线路延伸等形式,加强中原经济区各城市之间旅游互动往来和务实合作,让境内外游客更方便快捷地到中原经济区各城市观光游览。 焦作市旅游局局长赵卫星建议,联盟城市间应互推优惠线路,并开展“中原人游中原”活动,大力塑造大中原旅游新形象。鹤壁市旅游局局长徐伟提出,根据中原地带的山水人文特色,应该多设计跨省、跨市的特色旅游产品,比如可以打造跨三省九市的“雄秀太行”旅游线路,建立网络促销宣传平台。多个城市旅游局负责人还认为,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应该尽快推出“互惠一卡通”,对中原经济区覆盖城市的游客互游实行大幅度优惠。 观点 中国旅游业发展后30年需要靠模式成功 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郑建平以《改变 跨界 创新》为题,分析我国旅游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 郑建平认为,目前我国旅游发展存在“三世同堂”现象:一是景区时代,特征是产品竞争,二是城市时代,特征是由政府驱动的城市和区域竞争,三是跨界时代,特征是产业化竞争。“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旅游已经走出了城市竞争的时代,向跨界竞争转变,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还处在景区竞争的时代。” 他举例说,从2003年至今,以张艺谋为首的三人创作团队在全国6个风景区搞的实景演出,就属于业态跨界。 进而,郑建平指出,三个时代特征需要具备三种创新能力。一是产品创新,景区产品应该既重规划,更重创新与规划;二是城市产品的开放式创新;三是产业化创新,“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的确立,都是一种新价值体系的构成”。 为此,郑建平认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前30年发展主要靠机会成功,而后30年则需要靠模式成功。 要注意打造的是文化精品不是文物赝品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张吉林表示,目前黄河文化旅游已经列到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了,那无论是规划单位还是规划经费肯定会给予大力支持。 怎么样做好黄河文化旅游呢?张吉林说,从黄河来讲,一个最大的特点它不是通航河流,第二它遗留的文化古迹观赏性大,所以作为规划开发黄河文化旅游带可借鉴的国际先进经验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九省区和黄河旅游带规划做好,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品牌,首先要做的就是文化研究的问题。“由于黄河文化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整合,也是在局部取得突破。” 张吉林提醒,今天谈论黄河文化旅游带规划的时候,有一点东西要注意,就是把握好文化和环境的关系。要注意打造的是文化精品不是文物赝品,不能修造很多新的东西来代替历史的遗迹。 业界点子 奖励自驾游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提出,国家旅游局需要牵头做一个整体规划,包括项目的规划,产品的策划,营销策划等,“比如,我们山东可以牵头,先搞一个网上游黄河,沿黄各省区提供相关资料,做好后,大家共同维护。”另外,由于黄河绵延5000多公里,有些路段也不是完全畅通,是不是可以设想设计一个“黄河护照”,对于自驾车的游客游玩沿途38个城市的,都盖上印章,对其进行奖励? “在微博上打造沿黄旅游旗舰店” 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泰森认为,做好沿黄旅游发展,要做好“四个对接”和“两个共享”。“四个对接”就是发展战略对接、市场开拓对接、业态布局对接、线路打造对接;“两个共享”就是信息共享和客源共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室主任刘锋认为,要具有大联盟促进大黄河旅游发展的互利共赢共识。同时,沿黄各省区要突破从形式合作到实质合作的转变,不能仅仅是发个宣言了事,还要真正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认可,此外要突破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向产学研企多方合作模式转化。 为此,刘锋建议,联盟应该明确设立秘书处,有常设办事机构,甚至有年度的旅游会刊、电子期刊,还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开通共同的旗舰店。“国家旅游局是不是需要牵头做好规划,理顺体制,搞沿黄导游大赛、美食比赛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