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淡岩鹀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淡岩鹀 【拉丁学名】Emberiza impetuani 【命名者及时间】Smith, 1836 【英文名称】Lark-like Bunting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鹀科、鹀属 【亚种分化】2种 物种特征淡岩鹀属小型鸣禽。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嘴短,呈圆锥形,坚实而尖,切缘微向内曲,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形和大小似麻雀;鼻孔半遮以短额须。翅颇发达,第一枚初级飞羽常退化,第2—5枚近乎等长。上下腭基部边沿向内卷曲;翅与尾几等长或较尾长。爪弯曲,后爪短于后趾。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 分布范围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 旅鸟: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斯威士兰,赞比亚。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