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史学三千年史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 名: 中华史学三千年史 作 者: 李小树 著 出 版 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 I S B N : 9787504734037 定 价: ¥38.00 内容简介本书所要呈现给读者的是作为一个伟大民族天才创造与智慧结晶的史学。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史学始终承载着十分重要的职任,人们通过史学记录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发现并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自身的观念与行为,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无论传统史学的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还是现代史学的探寻规律以感知现实、洞见未来,都是这种职任的集中体现,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视道德教化为天然使命。其最为常见的形式是通过“记事载言”而“劝善惩恶”,使世人“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毫无疑问,这种对遵德自律的表彰,对背德行恶的鞭挞,有着重要的道德垂范作用,它可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消解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的潜在因素,使人文生态在风俗善、祸乱止中得以改善,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与社会。 作者简介李小树,1949年10月出生,四川天全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和中国监察史的研究与教学。独立及与人合作出版“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反腐败与监督通论》、《中国历朝行政管理》等著作十多部。发表《论中国史学发展的形态演进与特征变化》、《中国史学的雅俗分流与俗史学的复兴》、《秦汉时期中国史学的演进》、《班固受贿写史辨疑》、《留名心理驱动下的汉晋树碑之风与史传写作》、《魏晋南北朝民间史学活动探论》、《陈寿“谤议”诸葛亮质疑》、《公元3—6世纪三晋史学区域发展探论》、《宋代商业性讲史的兴起与通俗史学的发展》、《11-19世纪中国史学的大众化历程》、《封建传统史学的没落与通俗史学的兴盛——明代史学探论》、《论20世纪中国史学大众化的百年历程》、“李大钊史学理论蕴含的几个观念》、《论季大钊在中国史学多元格局中的理论选择》、《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关于通俗史学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导 言 文明曙光中的历史记忆 ——中华史学的萌生与初步发展 成熟篇 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中华史学 第一章 西周时期的中华史学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记史制度 第二节 中华史学中重民观念的出现 第三节 中华史学重鉴戒传统的形成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华史学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史学的演进 第二节 中华史学秉笔直书优良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 中华史学中重人事的历史观 鼎盛篇 走向繁盛的东方学术——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十世纪的中华史学 演化篇 成衰嬗变中的演化之路——公元十世纪至公元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华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