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古籍总目
释义

《中华古籍总目》,古籍目录专著。2010年2月1日,文化部与天津市文化局、湖南省文化厅分别签署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中华古籍总目·湖南卷》协议,启动《中华古籍总目》编纂工作。

《中华古籍总目》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它采取分卷编辑、统一出版、全国不再进行统编、未来统一编制索引的方式进行。产生于1912年以前,并以稿本、抄本、印本、拓本等形式存世的古籍,如简帛典籍、敦煌遗书、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时期版印、抄写的古籍、古旧地图、碑帖拓片、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及西学传入后产生的新学书籍等,均在《中华古籍总目》的收录范围。

《中华古籍总目》的分卷,将是依省区、机构、类型、文种等分卷进行编纂。而其中,最大量的分卷将是依地区分卷,以全国现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划为分卷单元进行编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编纂自己辖区所藏古籍的分卷,形成《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

除分省卷外,《中华古籍总目》的分卷还将依机构、类型、文种等不同类型分卷编纂。收藏古籍在100万册以上的单位,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都可独立成卷,编成《中华古籍总目·国家图书馆卷》等,以便卷帙大体平衡。

而一些文献类型特殊、不宜与一般古籍合编的文献,如简帛古籍、敦煌遗书、碑帖拓片、古旧地图等,不宜与普通汉文古籍合编,可分别编成不同的《中华古籍总目》类型卷如《中国古籍总目·简帛遗书卷》等。1912年以前在我国出版的新学书籍,将单独制定著录规则和分类方法,编制成《中华古籍总目·新学卷》。

作为中华古籍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因文种多,收藏分散,著录、分类、款目组织等,不仅与一般汉文古籍不同,各少数民族文种之间也存在差异,彼此难以混编。因此,所有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现存足以单独成卷的古籍,都独立成卷如《中华古籍总目·藏文卷》等。

《中华古籍总目》的编纂,也是第一次全部目验原书的古籍目录,摒弃了以往一些从目录到目录的编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