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祝帅 著出 版 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3-1

版 次:1

页 数:226

字 数:280000

印刷时间:2008-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8364032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结合部,通过艺术设计这一独特的视角,分十个专题呈现中国文化史的某些独特方面,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设计本土化"这一当代艺术领域热点话题的讨论。

本书也是作者数次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和《平面设计的本土化探索》两门课程的讲稿,注重现实意义、图文并茂,展现出当代设计教育的前沿和特色,适合艺术设计、艺术史论及广告学各专业师生、设计师以及其他对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与中国设计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祝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设计学士与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2003年起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学和传播学,已在《美术观察》、《美苑》、《艺术与设计》、《现代广告》、《广告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及设计批评近40篇,出版译著《流派·艺术卷》。

目录

序一 山泉与深潭 陈刚

序二 絮叨的序 陈绍华

小引

第一讲 生生之谓易——《周易》与中国设计精神

第一节 易象的生命精神与设计意味

第二节 “象”:在“言”与“意”之间

第三节 “观物取象”与“观象制器”——《周易·系辞传》的工艺观念

第四节 希伯来民族造物与工艺思想的初步比较

第二讲 尽善尽美——儒家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第一节 由“礼”触及的设计问题

第二节 儒家有关“创造”的论述

第三节 从设计社会学的视角看

第三讲 反者道之动——道与中国思维方式

第一节 天人相分——道家思维方式中的一种“前理解”

第二节 释“反”——“反设计”及其道家思想根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讲 生生之谓易——《周易》与中国设计精神

由于中国古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设计”学科分类,有关“制器”的观念也仅仅局限在《考工记》、《天工开物》、《园冶》、《长物志》、《闲情偶记》等狭义的“工艺文献”之中。然而,对于现代设计有可能形成启发的思想,还存在于广袤的社会、文化和艺术背景中,我们的探讨也将从对中国历史上“轴心时代”经典文献的解读开始。

尽管古代学术体系不像今天学科分工这样明细,但治经学和治诸子学的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一般地说,治经学(尤其是古文经学)应首重文字训诂,而治子学则重在阐发“微言大义”。尽管消朝乾嘉时期以来,正统的考据学家(大概除了戴震以外)几乎大多认为治子亦应“首重考据”而对于义理之学有所排斥(如高邮王氏父子的“义理自现”说),但其实晚清一代学人也并没有少把“我国之子学”与“泰西之哲学”相提并论。不过通过贬低“义理”标榜“考据”的功夫,其实也是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至少它在解释《周易》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严格地使用治群经的小学方法来研究《周易》,那么所得的就可能仅仅是《周易》之九牛一毛,更无法与当代设计实践相关联。这似乎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周易》这部经书的不平凡之处,其内涵之丰富,以古往今来汗牛充栋的研究著述相比,还是令人惊叹不已。

孔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大过’是周易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名,引者注)也。”(《论语》7.17)而中国的医学、建筑、武术、剑道、饮食、堪舆、棋艺等独特的学问,也无不与《周易》有密切的关系。在我专业阅读的范围内,也已经看到很多建筑与易学的研究成果。然而,以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设计而论,深入地探讨《周易》与中同设计关系的专著,迄今还并不多见。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无不借助于前人的成果,但笔者也并不想放弃这发凡起例的尝试工作,哪怕只是为今后设计学界提供若干可供重复操作的“范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