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外交新高地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王逸舟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73725 出版时间:2008-11-01 版次:1 页数:23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中国外交新高地》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讨论了中国外交体制和观念的改革、发展和进步;中篇借鉴的眼光讨论了国际关系是如何进步的,世界体系是如何演变的,西方同行是如何捉摸扑朔迷离的大局的;下篇着重研讨更大范围的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问题,旨在为在新时期实现中国外交跃进做思想准备。 作者简介王逸舟,1957年生于武汉市。“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作为“知青”在湖北农村劳动两年。1977年底考入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1982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匈牙利道路》(1987年)、《波兰危机》(1988年)、《当代国际政治析论》(1995年)、《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1998年)、《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探寻新的视角与解释》(2004年)。先后去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修、开会或讲学。主持和推进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中国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追踪]、[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等重大课题。近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中国外交的转型过程以及国际关系理论对此的解释。 目录自序 上篇 中国外交新高地 第一章 30年的进展 第二章 形成中的特色 第三章 拓展新的空间 中篇 全球政治新景观 第四章 国际关系的进步 第五章 演变的世界秩序 第六章 西方同行的探究 下篇 理论研究新平台 第七章 传统安全新议程 第八章 非传统安全认知 第九章 国际法中的启示 序言自序 书写完了,该向读者做些交代。静静想想,分几个方面陈述如下。 对于中国外交的研究者,2008年是一个值得记录和思索的时刻。这一年本来应是中国的喜庆之年、上新台阶之年:始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进程,进入了一个丰硕的收获季节;人们在缅怀它的推动者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在思索前行的方向和新的任务,满怀信心地积蓄更大的能量、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一年的北京奥运会,既是国际体育界4年一度的盛会,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善意的良机。中国自近代以来从未经历过这样的盛世,中国百姓也从未见过如此的盛会。准备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了,上上下下都憋足了劲。何况这一年年底,好似锦上添花,还有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几十个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将促进中国与国际间的合作,也令中国民众自豪。 然而,大喜似乎注定有大悲伴随。原本想象特别吉祥的这一年,却有格外多的天灾人祸。年初那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灾,偏偏发生在对寒冷缺少物质和心理准备的中国南方,摧枯拉朽般地毁坏大范围的林木、道路、房屋和输电线路的同时,也减弱了中国传统第一大节春节特有的喜庆团圆气氛。3月中旬“两会”期间发生在西藏和其他一些省、自治区的少数僧侣和藏民打砸抢烧事件,以其事发之突然,程度之严重,让国人惊愕,让世界震动;此后一段时间西方主流媒体对此事的歪曲、渲染,尤其是围绕北京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过程出现的各种抗议示威,委实让中国广大民众伤心、愤怒与不解。 文摘第一章 30年的进展 自1978年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的30年,中国日益成为当代世界事务的重大参与者、建设者和负责任者。国际关系发生的重大进步多少来自中国的新贡献,国际环境的变迁同样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在外交领域,中国正在出现静悄悄的转型与革命,其内容和演进的方向与全球进步的潮流是一致的,即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对军事力量的使用更加慎重,越来越看重全球市场和贸易等提升国力的经济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与国内大力强调民生相一致,越来越注意对中国公民海外权益的保护;强调“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的重要性,重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协调过程,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各种国际组织和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在强调“国际关系民主化”之必要性的同时,自身也更加注重外交学习与制度创新,越来越认真地在国内推进外交决策民主化(特别是大众参与的进程)。虽然这些动向尚处于“进行时态”,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中国外交转型无疑已进入新的长征征程。不用说,思考和总结这些进步,包括对影响进一步前进的各种因素的解析,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