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随想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平装: 18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24096538 内容简介陈舜臣先生的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可读性,还有双重文化的意蕴。在《中国随想》中,他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小到“牡丹浓艳乱人心”、“兰之随想”,大到“中国姓氏”、“儒教以前的中国发现”,文字清浅如水,读之顿觉眼口生香,如挹纸上。 编辑推荐《中国随想》:文学历史殊联璧台,睿智解读中国文化。 媒体推荐有这样一种定论,中国菜肴重视材料,日本料理在情趣上下工夫,但也有例外。我在南京品尝了菊花火锅,当时放火锅的炉子呈大型盆状,周围不规则地挖有许多小孔。点火后从小孔中蹿出细长的火苗,形成包围锅体的燎原之势,宛如绚丽的管弦形菊花。为什么要用火苗包围锅体呢?只不过是为了看上去更像菊花,这应是重视情趣吧。 ——《江南味觉》 儒教的道德就像照相机的镜头那样,只捕捉能看到的东西。如“述而不作”(《论语》)所示,是对创作,即想象力的否定。 ——《儒教以前的中国发现》 作者简介作者:(日本)陈舜臣 译者:曹志伟 陈晏 陈舜臣,日本著名作家,日籍华人,1924年出生于神户。1961年以《枯草之根》荣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四十多年来始终创作不辍,作品达一百七十多部,写作范围涉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现代小说、随笔游记等领域。《青玉狮子香炉》获第六十届直木奖,《茶事遍路》获第四十届读卖文学的随笔·纪行奖,另有多部作品获奖。因对日本文化的贡献,陈舜臣于1995年3月获第五十一届日本艺术院奖,1998年11月获-日本三等瑞宝勋章。本书与已出版的《龙凤之国》构成中国历史文化的姊妹丰篇。 目录第一章 牡丹浓艳乱人心 蝶衣之舞 中国的姓氏 “公案”趣谈 在六和塔畅想《水浒传》 有感“二十四史”的出版 庐陵的曾先之 动摇之心 鲁迅原籍轶事 赏月的毛泽东 仰望之塔 铜镜拾零 兰之随想 第二章 契丹与茶 诃梨勒树 石榴随想 江南味觉 中国史书中的日本 生鱼片的诗歌——日中食物比较考 牛之趣谈 绝句拾遗 竹之随想 第三章 中国古代人与青铜器 《史记》趣谈 长沙T字型彩色帛画 儒教以前的中国发现——长沙古墓随想 临沂西汉墓幻想 汉代的饮食文化 《水浒传》与我 琉璃厂的历史 第四章 《西游记》的原点 项羽和刘邦 《三国志》和孔明 翻译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