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
释义 |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重要的一项发展项目。中国的国际市场拥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其沿海城市大连、青岛、上海、天津、杭州、广州、厦门、珠海等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内外经济交通的要道。20世纪60年代,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开放沿海城市,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重工业发展明显提高,中国看准时机,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在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随后中国又开放上海,并逐渐开放大连、青岛、天津、杭州等多个沿海城市。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开放力度由沿海城市增加到内地,社会主义市场全面开发,中国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已赶超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2011年初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多经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主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力量,并解决了中国75%的就业问题,因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虽然中国目前发展重工业,但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根本,农业占目前中国市场的30.05%,而重工业只占据中国国内市场的28.29%,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国内市场的31.87%。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农业只占1.87%,重工业达到79.16%,非公有制经济占中国国际市场%18.39。 历史作用中国的国际市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武帝执政期间,汉武帝派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三十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来往密切,通商不断,因此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的经济迅速提高。一直到东汉末年,由于中国境内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中国和外界的通商属于低下阶段。到了中国唐贞观年间,中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阶段,唐朝廷迅速发展国内经济,与邻国日本、越南、印度、高丽(隋唐时期在朝鲜半岛的封建强国)和阿拉伯帝国关系友好,商业来往不断,达到了经济贸易的鼎盛时期。直到清朝末年,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和德国等国都跻身于侵略中国的行列,但他们的根本目的仍是与中国通商,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占据中国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