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农工民主党武汉市委员会 |
释义 | 基本简介1945年冬至1946年夏在汉的农工党老党员唐午园等接受农工党中央指示,在汉口成立小组,个别发展党员;1949年4月,在武昌成立农工党湖北支部;1950年1月成立农工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同年11月和1952年7月两次改组;1952年12月在农工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农工党武汉市工作委员会。 大会情况农工党武汉市委迄今已召开了两次党员大会和七次代表大会。 第一次党员大会于1955年6月24日至26日在市体委礼堂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3人,候补委员2人),唐午园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二次党员大会于1958年9月20日至21日在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7人,候补委员2人),唐午园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1年7月17日至22日在洪山宾馆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3人),唐午园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80年2月4日至8日在武汉饭店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4人),周咏曾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84年7月4日至7日在东湖宾馆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9人),梁希杰当选为主任委员。1988年6月10日,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同意梁希杰辞去主任委员职务;会议表决通过了副主委张天军代理主任委员的决议。 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90年5月27日至30日在汉口滨江饭店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32人,1995年增补为37人),肖谷欣当选为主任委员;大会推举张天军为农工党武汉市第六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97年元月21日至23日在汉口协力宾馆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35人),龚非力当选为主任委员;大会推举张天军为农工党武汉市第七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第八次代表大会于2001年12月20日至22日在汉口长航大酒店召开。 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35人),龚非力当选为主任委员;大会推举张天军为农工党武汉市第八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第九次代表大会于2006年9月26至27日在汉口临江大酒店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武汉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41人),侯晓华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九届委员会下设提案、医药卫生、科教文、老年和妇女五个专门委员会;辖有10个区工作委员会、4个总支和4个直属支部。截止2008年9月30日,党员1472人,医药卫生界955人,占65%;中高级职称1415人,占96%;在职710人,占48.2%。 组织机构社会工作部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根据社会需要,发挥智力优势,负责组织各种面向社会的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各级农工组织和党员开展有益于社会的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和管理农工市委会主办的各类学校和经济实体。大力开展“三引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部长:陈文 办公室协助农工民主党市委会领导安排市委会工作,联系协调各区工委工作,负责政务方面的综合协调、会议组织、文电处理、档案管理、内外接待等工作,制定、实施市委会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处理机关行政事务、财务、交通车辆、安全保卫、职工福利以及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主任:孟棣 副主任:朱铁主 宣传部积极宣传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农工党中央的有关重大决议精神,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负责《武汉农工》刊物的编辑发行,并为党中央刊物《前进论坛》、《前进导报》和《湖北农工》等其他报刊组稿;负责党员理论学习辅导、交流,组织机关干部政治学习以及市委会对内、外的宣传报道工作。 部长:王冰冰 组织部贯彻本党的组织路线,负责组织发展、党员管理、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培训,协助本党担任人大、政协和政府实职的人事安排;负责机关人事、工资、干部教育考核工作。 调研室负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协调组织各专项调查研究工作,为领导参加双月座谈会以及各级人大、政协会议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并协助市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为我党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服务。 主任:孟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